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相对于挨打,家庭"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言语暴力"是一种心灵虐待.它有三种常见形式:父母不愿意搭理孩子,漠视孩子的存在;父母批评过度,对孩子全盘否定;家长威胁恐吓孩子.亲子沟通调查显示,遭受家庭"言语暴力"的学生不光是"差生",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常常遭受到家庭"言语暴力"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石头、棍棒能打碎我的骨头,但言语却永远也伤不到我。”这是一首古老的童谣。成年人教孩子这首儿歌是为了让孩子免受恶意的取笑或嘲弄的伤害,但孩子们从心底里知道这不是真的。他们知道别的孩子怎么想、怎么说他们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石头、棍棒只能造成一时的伤害,但是言语对人的伤害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孩子们从儿童变成少年,上了中学,他们还要继续遭受欺侮、骚扰以及言语暴力的伤害。全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协会在200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六年级至十年级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一直遭受频繁而严重的欺侮,其中10%的孩子受到殴打,13%的…  相似文献   

3.
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让孩子们在被爱的同时学会爱人,给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作者以自己组织的一次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家长会为例做了详述阐释。  相似文献   

4.
【活动背景】日常心理咨询中,六年级学生多次提到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感觉父母不理解,尤其父母太唠叨让人受不了。钟志农教授曾说:小学高段,孩子们进入青春期,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渴望自主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而父母发觉孩子与自己渐去渐远,内心不免倍感焦虑,于是他们(特别是母亲)往往采用说教、唠叨的办法来加强对孩子的掌控,结果引起孩子的厌烦和反感。因此,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突出地表现为“唠叨-反唠叨”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生日,孩子的生日在很多家庭中都被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待。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日?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孩子们如何看待父母的好心?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同学。  相似文献   

6.
你以为唠叨是在养育宝宝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会崂叨的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中却明确指出:在以子女教育为目的的行为中,唠叨是除暴力、体罚以外的另一项让孩子感觉痛苦的数裔方式。  相似文献   

7.
阙明坤 《中国德育》2013,(13):63-63
又是一年暑假,正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准备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时,很多却被父母逼迫参加这"班"那"班",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孩子们沮丧万分。近年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特长班异常火爆。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城市学生参加过培训班。缘何家长如此热衷于让孩子上"班"呢?表面原因不外乎是想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背后原因呢,往  相似文献   

8.
我们前面留下的是一道“老”的问题:孩子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回答?之所以说这问题老,因为孩子们问了几千年,而父母们也被困扰了几千年。孩子们成了父母,又被他们的孩子所困扰,又在重复着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生日是孩子们企盼的时光,这不仅因为在这一天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天里,孩子成了主角,被重视、被关注。但同时,也恰恰是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增长以自我为中心的脾气,如果小时候不注意引导,长大了便难以改变。所以,父母要善于利用给孩子过生日的契机,有意识地进行随机教育,使生日成为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时刻。第一站自我意识教育通过布置任务,制造期待心理,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责任感。对于孩子来说,生日是充满企盼的,盼着切生日蛋糕的神圣,盼着收生日礼物的惊喜,而如果预先给孩子一…  相似文献   

10.
爱里有教育     
张学翠 《生活教育》2012,(17):37-38
那是一个周一的下午,我坐在办公室里,刚刚批改完作业,又在考虑一会儿的主题班会如何开好。说是主题班会,其实是语文课的延伸。为了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作为班主任的我尝试在班会或者自习课时间,让孩子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今天的话题是"我爱爸爸妈妈"。我正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切入话题,如何让有"小皇帝"、"小公主"之称的学生们意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爱。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如果我们说"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认同。但是尊重孩子不能只挂在嘴上,要体现在行动中。对于一些知识的了解,对于一些观念的认同,人们往往是先从"知"开始的,但是从知到行,总是有一段距离的。要想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父母必须做到让尊重由心而生。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父母稍有疏忽,可能就会让孩子感觉受到了伤害。《那天,儿子要求解除约定》一文中的母亲与儿子,就是因为母亲对孩子不尊重的言语与态度,引发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孩子们的劳动义务被写进了法律6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孩子们常常为家中花园浇水、翻土和除草,还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擦洗家人的鞋子。每逢暑假,一些孩子还要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送报纸。一些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坐着享受,不如教给他们劳动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信息总汇     
一些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一、在家里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二、孩子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受害者,被父母的大发雷霆吓得胆战心惊。三、夫妻关系不融洽,势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四、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看在眼里,学到身上。五、  相似文献   

15.
接力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们接力"红色棒"?除了让他们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必胜信念"外,还要时时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教过一个叫做"六加一"的班级。这些孩子都是当年没有考上初中(那两年正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渡期)又"回炉"的,每次学科测试少有及格的。  相似文献   

16.
寒石先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受父母双翅的书法教育家。在本篇专访中,他不仅谈了书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谈了如何加强孩子们的修养的独到看法。 段:一个7岁的孩子握着毛笔对妈妈说:“今天我写不出来.没感觉”。孩子所说的感觉是什么?我猜,大部分父母都不明白,倒是有可能被当作孩子懒惰的借口。寒石先生,您作为书法家和书法教育者据说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 寒:我很看重孩子们的感觉,这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说,感觉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其实,即使是普通人也不可以对生活毫无感觉,道理很…  相似文献   

17.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当父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时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就是幼儿教师,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用诚意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与孩子接触等于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很重要也很快乐。孩子们由此也会得出结论:老师很喜欢我。不需言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受尊重,自己有价值,自信心会逐渐形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老  相似文献   

19.
我的自主权     
主持人:孩子的发展是一种自主行为,尊重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选择,是使孩子形成良好人格,构建道德的重要前提。为此,我校组织了一次题为“我的自主权”讨论会。孩子们有感而发,气氛热烈,甚至还出现了几次现场辩论的小高潮,在惊讶于当今孩子们个性鲜明与思想走向成熟的同时,我们更认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更多地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在这里,让我们和孩子的父母共同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吧。我在家的作息时间,父母从不作硬性规定,对于什么时间学习、休息,全靠我自己安排。春游时,父母还会给我一些钱,让我自由支配;报特长班…  相似文献   

20.
高贞女 《文教资料》2011,(23):173-174
幼儿心智脆弱,教师言语与态度对孩子们影响甚大。对于园里的调皮孩子,平时教师应该多给予关注,不吝啬言语和表情,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正确引导孩子们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