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渔与冒襄     
李渔与冒襄于同年出生于如皋城,两人都有多方面的艺修养和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而两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有很大差别,李渔的人生道路带有商业色彩,而冒襄的活动具有政治性质,是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化人,李渔的化成就高于冒襄。李、冒有不少共同的友人,但一生未有交游,这与二的出身、际遇、性格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云 《文教资料》2014,(28):5-6
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冒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未有一篇冒襄研究的述考文章发表。本文从两方面对近三十年冒襄研究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3.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悼念他的爱妾董小宛而写的回忆性散文,该文因其描写的爱情故事极富传奇性和感染力而流传甚广。但如果从冒襄的家世生平社会和他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影梅庵忆语》的文本内容分析则会发现:在追忆儿女私情的文字背后,暗藏着冒襄身处时代巨变中进退失据、忐忑不安的士人易代心态。  相似文献   

4.
冒襄与陈维崧皆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陈维崧曾寄居其水绘园多年,两人交往甚密。《铜雀瓦赋》作为一篇抒情小赋,同时收录于两人的文集,但存在细微差别。本文从用典、创作态度、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更进一步地理清此赋的作者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关帝信仰盛行不衰,关帝最终成为全民崇拜的神灵。"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亦不例外,其关帝信仰几乎与生俱始,而其与董小宛"到底不谐"的爱情经历最能体现其关帝信仰的虔诚。研究冒襄的关帝情结,或可窥探关帝信仰在整个明清士大夫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人冒襄所作的《影梅庵忆语》因其文字哀感顽艳、对婚姻爱情描绘细腻动人,在文学史上开辟了一条伤悼故人并抒写自我哀感的新路,此即“忆语体”文学的发端。从“忆”“语”其名出发,抓住“忆语体”文学的传记文学传统和笔记文学传统,可以初步理清其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7.
得全堂夜讌是冒襄为著名理学家兼遗民陈瑚的来访而举办的戏曲盛宴,夜讌上冒氏家乐演出了<燕子笺>和<邯郸梦>二剧,这两部戏曲所相关和反映的反抗奸佞的历史事件及故国之思使得善隐者冒襄及苦隐者陈瑚摒弃生活方式上的隔阂,达到嫉恶如仇、悲思故明的情感共鸣,并引为同志知己.陈瑚于夜讌后广泛宣传水绘园雅集之胜及冒襄的高才懿行,他为夜宴所作的<得全堂夜讌记>和<得全堂夜讌后记>后来成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历史材料依据,并对之具有精神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莹 《文学教育(上)》2009,(22):139-141
一.华岳的生平及作品 华岳(?-1221),字子西,贵池人(今安徽省贵池县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志士,人《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Etudes-tableaux)作品33号的第一首展开研究,对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和他的音画练习曲进行简介浅析,主要围绕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在1911年创作的、在他音画练习曲作品集中素有"悲壮的独白"之称的作品33号的第一首,对文章将从这一首作品的民族特性及演奏技巧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更多的挖掘这一作品33号第一首的内在艺术。  相似文献   

10.
《影梅庵忆语》系冒襄为追忆亡妾董白而做,从标题的"忆语"二字便可知其有悼亡之意。事实上,此文不仅在当时便颇有影响,甚而有开一代文体之先河的独特地位。由于受晚明主情思想的陶染,以及晚明小品文风格的影响,《影梅庵忆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为悼亡文学另开一属类,而成为后来诸"忆语体"作品之滥觞。本文拟从中国古代的悼亡文学传统以及晚明小品文的风格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别探究以《影梅庵忆语》为代表的忆语体文学之成因。  相似文献   

11.
王士禛少年时饱尝满清贵族入侵之苦与明王朝覆亡之痛,心有创伤,青年时在扬州近六年,与冒襄为代表的遗民交往,深受震动与教益,并影响其诗歌神韵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温州历史上曾出过不少著名画家,而有作品流传至今的,当首推元代的王振鹏。王振鹏(1275~1328),字朋梅,号孤云处士,浙江温州人,元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他因此而被元仁宗赐号为"弧云处士",官至漕运千户。其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阿房宫图》《金明池图》。有关王振鹏史实最原始  相似文献   

13.
丁善德是我国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祖籍浙江绍兴。他从40年代开始创作,直到80年代末。他创作了许多以儿童题材为主的钢琴作品。纵观丁善德先生的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45年至赴法留学前,主要有钢琴作品《春之旅组曲》(1945作品第1号);《E大调奏鸣曲》(1946年作品第2号)。第二阶段:赴法留学到1983年,其在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多位世界级音乐大师,创作了《序曲三首》(1948年作品第3号);《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1948年作品第4号),还有第5、第7号作品《新疆舞曲作品第一号》、《新疆舞曲作品第二号》(1955年作品第…  相似文献   

14.
王雪梅 《成才之路》2009,(26):44-44
一、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结尾部分,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的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存在一些明显错误。别集应当定义为别集是收录一人作品的集子,总集应当定义为总集是收录多人作品的集子。其中之作品既可是文学作品也可是非文学作品。选集是收录一人部分作品的集子,而全集是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选集和全集属于别集,选集和全集与总集无关。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曾师从贝多芬学习钢琴,十五岁起即在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与创作。作品达一千余首。他的钢琴练习曲对于训练手指以及演奏技巧具有一定作用,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采用为钢琴教材。其中《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号);《手指完善的艺术》(作品740号);《高级技术练习曲》(作品365号)在我国常选作主要钢琴教材。  相似文献   

17.
于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3,(4):95-96,105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五号屠场》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冯内古特在该部作品中描绘了一幅生态失衡的画面,小说的主人公毕利初到德勒斯顿时,被这个城市的美好环境所震惊。然而科技的发展,文明进程的推进,战争的爆发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美丽与和谐,该市也没能逃过此劫,使其成为"荒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一去不复返了,人与人之间变得异常冷漠,人性被严重地摧残和扭曲。作者希望通过小说,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13号作品,在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作品中相当于里程碑,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拥有理性的内容、旋律及结构,在贝多芬大量的作品中,这首曲子对于大多数钢琴学习者看来并不难,所以很多人练习演奏。本文通过分析《悲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和作品情感,深究演奏技巧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完全根据呼吸量或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文字作品的标点符号只是保证文字作品意思的完整、层次分明、不生歧义、表达准确即可 ,而朗读是读给人听的 ,是听觉感受 ,各层次及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只有停连恰当才能让人听得懂。下面试举例作分析。例 1,创造学院和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未来 !这句话中间没有书面停顿符号 ,有些朗读者往往根据呼吸量的情况 ,这样停顿 :创造学院∧和我们每个人美好的未来 !(“∧”是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 ,停顿时间稍长。如用在标点符号处 ,表示停顿时间应再长些。)这样的停顿显然是错误的。这句…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末戏曲家中,叶宪祖的名望、才学都很高。著名戏曲家吴炳曾虚心地请叶宪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批评意见。另一戏曲家袁晋(于令)则是叶宪祖的弟子。叶宪祖在明末剧坛上可谓是“一代搴旗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一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居士,又号桐柏山人,别署檞园居士,檞园外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