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教师发展在国外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美国学者傅勒穴Fuller雪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调查》(Teacher Concern Questionnaire)发表,揭开教师发展研究的序幕,随后,相关理论研究日见丰厚,如傅勒穴Fuller雪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卡茨穴Katz雪的教师发展时期论、伯顿穴Burden雪的教师发展阶段论、史德菲穴Steffy雪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论等纷纷出现,特别是90年代以来,教师发展理论又接连不断,如费斯勒穴Fessler雪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格拉特霍恩穴Glatthorn雪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伯林纳(Berliner)的五阶段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有关人类自我和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职业生涯研究形成了发展取向(阶段模型)、叙事取向(自传模型)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动态取向(动态模型)三种理论取向及其研究范式.发展取向的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随年龄和教龄增长呈现线性的阶段特征;动态取向的研究则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表现复杂,呈非线性的动态生涯轨迹;叙事取向的研究则更加关注教师个体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主观能动性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关于教师专业化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傅乐(Fuller,1969)就进行了研究,他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关注阶段及关注学生阶段。这一划分理论开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之先河。此后30多年,其他学者,如布朗(Brom,1975)、伯顿  相似文献   

4.
从考研看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涯发展理论主要起源于50年代哈维赫斯特(Havinghurst)的发展阶段论和金斯伯格等人的职业发展理论,舒伯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系统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2000年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对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生涯发展理论对指导大学生正确规划生涯发展,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新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关于教师专业化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傅乐(Fuller,1969)就进行了研究,他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关注阶段及关注学生阶段。这一划分理论开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之先河。此后  相似文献   

6.
孙有福 《继续教育》2002,16(5):28-29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正在兴起。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教师发展的严峻课题,各地纷纷成立了不同级别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有关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摆在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为核心的工作。一、简介福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Concers theory)国外著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者费朗斯·福勒(F.Fuller)认为一个教师成为专业教师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Survival stage);2、关注教学情境阶段(Task stage);3、关注学生阶段(I…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学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美国,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经历了从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到关注全人发展和终生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产生了如类型学、发展性、社会学习以及认知信息加工等理论.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几种应用较为普遍的理论,旨在促进针对我国大学生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勒的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凯兹的教师发展阶段论、伯顿的教师生涯发展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和华东师范大学白益民博士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理论.通过对这些介绍使我们对一般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所了解,便于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国外教师生涯发展研究的主轴是按照教师的年龄或教龄来划分他们的生涯发展阶段,即理论界强调的周期论或专业发展阶段论.周期论者认为个体的发展任务和年龄相一致,发展任务随年龄的不同而改变;阶段论者以一些具有共同心理特征、态度、需求等作为划分生涯发展的依据.在研究发展趋势上,生涯发展的动态观点被很多人接受,多学科、系统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成为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科学的发展和人群老龄化的趋势使毕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它关注个体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应体现出阶段性,更应该放眼于未来。用毕生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大学生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科学的发展和人群老龄化的趋势使毕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它关注个体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应体现出阶段性,更应该放眼于未来。用毕生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大学生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40年代末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之后,其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迅速的拓展。从宏观上看,50年来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阶段。第一阶段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上半期,这一阶段的发展理论基本上可归结为“单纯经济发展论”,这一时期的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经济的发展方面。第二阶段从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发展研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发展观。第三阶段基本形成于80年代之后,进入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这就是不仅把经济与社会,而且还把人与自然、当代与未来、个别民族国家与整个人类共同体联系在一起考虑的综合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论”。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界的一大主流,它批评传统心理学是"问题心理学"和"悲观心理学",大力倡导心理学应该挖掘人类本身的潜能和美德,这不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人类素质的提升.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看到教师存在的问题如职业倦怠,而应该换个角度,从教师身上发现挖掘良好的品质如激情,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师激情,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如何培养和保持教师的激情呢?  相似文献   

14.
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揭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及特征。分析、评价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中较具代表性的五种理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休伯曼“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以及加拿大学者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可以正确认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需求,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5.
消费心理学期末复习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导 论 重点掌握的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掌握消费心理知识 因为研究市场就要研究市场要素。消费需要的载体即客户和消费者,而影响客户和消费者需求、购买、使用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因素。 (2)消费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从国外情况看.消费心理学从开端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草创阶段、显著发展阶段和确立地位阶段。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者心理学会分科学会,这一事件是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消费心理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从8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6.
促进教师自由、自主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发展观认为,自由理念与自主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在发展阶段上,教师的自由经历着从"在场""入场"到"出场"三个阶段;在构成型态上,教师的自由体现为拒绝权自由、选择权自由和创造权自由;在形成状态上,教师的自由则表现为摆脱"常人束缚",走向"内在自足"。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历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总体上呈“渐进”趋势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呈现出某些变化特征,如专业信念、专业需求、教学关注和课堂教学行为等。这些变化特征为判断其专业发展阶段提供了依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引起教师教育界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出现了多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实施教师培训已成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涯混沌理论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生涯心理学理论.它以混沌理论为基础.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涯心理学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生涯混沌理论可归为一种系统论,对现有生涯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有着明显的突破,为我们理解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涯以及难以预测的生涯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为我们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涯教育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师关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谧清 《教育探索》2004,(6):113-114
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这些素质综合地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中有关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教师关注(teacher concern)的研究是一项较早(F.Fuller,1969)开展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较为系统的研究,也是持续时间很长的一项研究。我国学者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从理论上对教师关注研究的结果与地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然而,对教师关注的表现特点,却较少有人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笔者选取了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建华区和梅里斯区等三个区的376名小学教师,对教师关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发展的“存在”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师发展观持“实体论”的观点,将教师发展理解为各项能力领域的构成,如学科知识、教育技能、教学反思等,它关注的是教师发展的结果,而非教师发展本身。“存在论”转向的教师发展观则认为,教师发展不是割裂、单一能力的简单相加,相反,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自我超越。教师的“存在”之路是实践“人文伦理”之路,感悟“个人境遇”之路,摆脱“常人束缚”之路,走向“精神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