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我市教科所主办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9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听课过程中,我针对习作指导课的时间效益作了专项课堂观察:一堂习作课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才科学?作文前指导与作文后评改,哪一个更重要?笔者以课堂观察为思考点,试以走向专业的听课,从听课中思考、甄别、检验,再反思调整自  相似文献   

2.
卢洁  郭从玲 《考试周刊》2013,(11):51-52
<正>笔者最近在一所乡村小学听了两节苏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教材要求:"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笔者就这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谈谈思考,这也是我们平时在习作课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参加了多个习作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数节习作教学课。这些课有的来自教材,有的是自主开发;有教学指导课,也有习作讲评课。从这些课中笔者感受到种种缺憾:有教学情趣,却没有童年情趣;有课堂生活,却没有儿童生活;有写作内容,却没有教学内容;有教学评价,却没有目标评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讲课是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习作能力再提高的"加油机".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习作评讲课并不尽如人意,尚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试结合课例择要简析.  相似文献   

5.
一 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纠偏以往过度拔高"立意"的倾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儿童作文要贴近生活现实".然而,听完指导课,笔者有意再查阅儿童的课后习作,一些话如鲠在喉,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6.
曾国贵 《陕西教育》2003,(10):38-38
学习了新的课程理念,我一直在习作教学方面努力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拓展广泛的习作空间。习作课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创造性习作的前提是创造性的习作指导,下面我以一次习作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笔者听了一位教师主讲的一节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指导课一《校园里的菊花》。这是一次记实性的素描习作训练,其目的是通过习作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植物、描写植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看图习作,是小学习作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扶助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读图的时代,这种看图习作类型也顺应着学生的视觉需要,因此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那么,看图习作指导课究竟该怎么上?怎样上出“立足画面,又超越画面”的效益来?笔者想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曾经听过两节有关表达感受的习作指导课,一节是靳家彦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教材上的习作课,一节是邢跃武老师上的自主开发的习作课。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注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这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和改革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可感的实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的习作能力普遍不高,畏惧写作,教师怕上习作课,更怕改习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对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效率作了一些探索。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的成功和快乐,学生才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知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问题是一个被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探讨的课题。现就习作教学中的常见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问题一:恐惧心理严重没有兴趣的劳动,无异于一种苦役。不少小学生怕习作,怕上习作课,一提习作就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聆听几位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同课异教,各呈风采,在回味之余,有几处细节总在心里不断地反复琢磨,不禁产生了三个小小的问号。叩问一:习作目标设定是狭义化还是多元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这篇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13.
多元辅助式习作教学利用场景再现、多元评价、软性"逼迫"、阶梯诊断、连锁启发等丰富的形式,在学生习作困难时给予适当的辅助,充分调动其习作积极性,激发儿童形成留心观察、创意想象、深入思考、推敲习作的良好习作习惯。辅助应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和要求而设计。例如在写《瑞雪》时,笔者课前不仅让学生到雪地里去尽情玩耍,  相似文献   

14.
《我的自画像》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一个习作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反映课难上,文难写。那么,习作起始阶段该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实现习作有效指导呢?下面的两个课例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任课教师经常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我们是精心备课、细心指导,但是在习作课上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即使是硬着头皮写出来的文章,也很难达到我们教师所预想的要求。习作课耗时多,但收效甚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学习作教学久久不能  相似文献   

16.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7.
习作作为一个大项被列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当中,可见习作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却总会出现无处下笔、无事可写。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上没做到位。而习作指导中,教师设计的习作要求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习作指导的风向标,是学生习作成文的铺路石。习作要求是习作课的灵魂,习作要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习作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习作要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说到习作课,教师怕教,常常在指导时感到无计可施;学生怕写,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疼,甚至有人还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与孩子一同感受习作世界的美妙?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感触,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9.
单元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通过习作课《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公开课教学,我们明确了单元习作可以与课外阅读联动、与交流平台联动、与口语交际联动、与综合性学习联动,实现单元融通下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20.
看图习作,是小学习作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扶助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读图的时代,这种看图习作类型也顺应着学生的视觉需要,因此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那么,看图习作指导课究竟该怎么上?怎样上出"立足画面,又超越画面"的效益来?笔者想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作些粗浅的分析。一、图源应按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