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启动。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必须确立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应是有效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社会需要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而教师整体素质的转型呼唤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正走向信息化,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在适应提高,教师专业化又与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是否对这种中介作用起到调节作用。采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量表对海南省1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加快信息化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作者就教师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中信息化教师的培养问题谈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5.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与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与教师信息化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信息化教育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探究了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对策,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起到积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知识结构和发展策略基础上,整理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线:培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情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群体。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全体教师的内在潜力是深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的最新发展,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补充,也是教师深度参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研究表明理论模型是深度推进教师领导研究的重要基础。鉴于此,本研究在深度剖析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践范畴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教师信息化领导行为量表,以期对推动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文章对高职院校教师现有的信息化素养进行分析,得出现有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提高教师信息化意识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对信息化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文章通过对海南高职教师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意识的重要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需求及倾向和教师对信息化环境满意度等六个维度进行数据收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中青年教师参与调查比例较高且高度认同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实施能力略显不足,期望参与更多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针对分析结果,作者建议高职院校通过加强构建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依托学科特色开展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育等多途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作者就教师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中信息化教师的培养问题谈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将于五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本刊讯]在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受到关注,教师教育信息化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由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将于2006年5月20日~5月2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教师教育信息化尤其是职后教育的信息化是当前国内外教师教育的研究热点。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在此主题下将就国内外高师教育、教师职后教育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施行等问题展开研…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教师教育信息化。以全员培训为目标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联动功能,形成以教师培训院校为主体、教师职后培训为纽带、课程整合应用为重点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动力源和最关键的因素,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又是体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表征。文章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卫生类职业学校部分教师开展的调查显示: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可度较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被广泛接受;在信息化"教""学""自我发展"等三个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维度上,信息化"教"的效能感和信息化"自我发展"的效能感较高,信息化"学"的效能感较低,同时教龄因素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有增高趋势。在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提升卫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自我能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谊楠  孙鹏  刘夏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0):267-271
为了解海南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以海南高职院校教师为调查样本,从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环境满意度以及信息化培训需求等5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对学校信息化环境满意度能正向影响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意识能正向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化培训需求,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能正向影响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大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制订相关政策鼓励信息化教学,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效果。通过分析当前制约高职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化的价值。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教师信息化时代特别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和加强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教师的技术支持下的专业知能,是保证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成绩的基础。本文对以上两个方面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有望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不适应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汝仁 《教育探索》2005,(7):118-121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但只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和对教师的要求,分析教师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广大教师就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博客——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新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主旨就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师教育信息化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要对教师教育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信息资源,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核心能力。通过对中美两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教育开放性、实用性等特征,提出以政策为保障,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纲,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为中心,以信息化培训方式为路径,以教师能力测评为支撑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了信息化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战略探讨,主张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运用多种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构建思想交流平台,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