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恒 《今传媒》2023,(8):112-11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演进,城乡之间的鸿沟愈发扩大。以媒介为先导引领乡村地区文化复兴,是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精神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亦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要求。基于此,本文围绕乡村文化,从个体认知、价值观念与系统规划三个维度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以媒介为轴心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三维突破,从而重构乡村文化价值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以及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旨、功能和基本理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能够有效应对"基础建设薄弱""贫困文化蔓延""文化矛盾频发"等乡村文化建设困境,从而助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进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路径,需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其一,增加文献储备和情报收集,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研究;其二,参与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缩小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其三,发挥社区记忆功能,加大我国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其四,及时关注文化教育短板,有效促进我国农村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4.
乡村档案真实、全面地记录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情况,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宝贵材料.本文以山西省文水县开栅镇为例,从乡村治理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生态振兴四个方面,就发挥档案作用,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总结,助力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乡村大众传播是在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当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大众传媒迎来融合转型关键期,一个多重因素交织下的重构乡村大众传播的时代契机已经出现.乡村大众传媒的融合之路不能照搬城市经验,而应当扎根于乡村民众和乡村共同体中,激发乡村社会内生性创造力和文化自信,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力军,多级涉农媒体共同参与,吸纳乡村特色大众媒介,实现组织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媒体融合,从而重构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乡村大众传播生态格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升华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作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主要有文化铸魂型、文旅融合型、文农互助型3种模式。文章还针对环境业态、参与主体、产品服务、实现方式等关键要素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分析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结合农家书屋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论证其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农家书屋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将农家书屋的长期规划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够增强农家书屋的知识服务能力,创新农家书屋的经营机制,提供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知识资源。图1。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8.
邓银花 《图书馆》2021,(3):21-27
发展乡村图书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图书馆发展几经坎坷,经历了多轮“建设—衰落”的循环。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从理论、制度和硬件三个方面推进乡村图书馆建设,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促进乡村图书馆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应加强政策创新,完善政策执行的体制机制;应强化乡村图书馆内涵建设,提高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应发挥乡村居民主导作用,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1,(9):58-64
我国提出乡村振兴的农村发展战略,而乡村振兴依赖于良好的乡村基层治理。在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中,媒介可以发挥何种作用?本文通过对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观察和对村民的访谈,描绘出媒介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尤其认为在乡村基层媒介存在"结构性匮乏"的问题,即在媒介和信息高度过剩的"媒介化社会"里,基层却面临主流性、主体性、主动性媒介缺乏的状况,制约了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可能性。文章提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服务是社会职责所系、乡村振兴所需、权益维护所至,但也面临着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单一、结构失衡、主体缺失等现实问题。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成熟的网络设施平台、多元的文化服务模式,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服务的意义、现状以及图书馆在文书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文化服务的具体路径,发挥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波澜壮阔的乡村画卷在青年这一实践主体的参与下渐次展现,而包含搜索、展示、在场、归档[1]等在内的媒介实践恰成为青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重要环节。融于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不仅深刻影响青年的思维程式与行动取径,也为青年重新嵌入乡土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支点。基于此,青年媒介实践的内在逻辑及其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原初意旨等成为亟待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宁晶  汤嘉艳 《视听》2024,(1):118-122
短视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来看,短视频这种数字新媒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构传承空间、唤起集体记忆、推动文化自觉的作用,而政策、技术、媒介及资本构成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宋慧  王红缨 《视听》2024,(1):130-133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短视频以丰富多样的视听语言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现实问题。在技术的赋能下,“三农”短视频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丰富乡村文化的传播内容,推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传播。与此同时,“三农”短视频存在着创作主体素养参差不齐、内容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影响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三农”短视频应从提高创作主体专业素养、提升内容创新水平等路径入手,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明小英 《视听》2023,(4):103-10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短视频媒介的快速普及,为“三农”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UGC生产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了“三农”短视频的创作活力。“三农”短视频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了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在此过程中,短视频能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收益,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脱离乡村实际的发展瓶颈。理清“展演—共鸣—收益—困境”这一内在生产逻辑,有利于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下,图书馆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是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属性的必然要求。当前,图书馆具备了参与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基础,然而在服务精准化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如主体缺乏高效互联融通、数字化技术水平低、服务效能提升动力不足、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掣肘因素。为此,各地政府需不断推进多元主体复合联动,图书馆也需激发内生动力,从主体、技术、机制等关键参与要素出发搭建行动框架,促使服务供给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优质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档案管理在记录乡村历史、传承乡村文化和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及人才短缺等。文章将深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为乡村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关注,共同推动乡村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多媒介的传播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化的提升、乡村振兴内生性动力的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自信的增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媒介知识不足、媒介技能不强、媒介批判能力不够和媒介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乡村“新基建”建设,提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内生动力等路径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媒介素养,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郭攀梅铮 《视听》2023,(1):19-2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展现乡村多彩风貌,记录乡村生活,使乡村文化符号重回大众视野,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大批农民创作者以主动之姿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促使短视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功能与价值进一步彰显,唤醒了村民主体性,建构了媒介文化场域,维系了共同的乡土价值。未来,需要打造多元主体传播矩阵,坚持内容优质化发展,拓展短视频服务功能,以此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新格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9.
蒲仕明 《传媒》2019,(15):62-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20.
段雨 《图书馆》2024,(3):55-6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