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张天翼研究中,其小说的讽刺艺术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张天翼早期作品曾因"油滑"和心理描写的欠缺而受到多方批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摸索.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研究界肯定了其在客观细致的细节和片断描写方面的优点,总结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在新的文学理论视野和比较研究视野中进一步探索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真谛,并多方探寻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的中外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天翼的小说富有鲜明的讽刺色彩,他将讽刺的锋芒指向社会、人生,着重刻画了三种庸俗的丑态。辛辣的讽刺贯穿其作品的始终,他的讽刺之作,在现代讽刺文坛上具有特殊地位。幽默、诙谐、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特色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张天翼作为“左联”新人的角度切入,论述了作家早期短篇小说“卡通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形式。进而阐述张天翼的创作所经历的从“失之油滑”到“切实起来”的过程,即由粗浅至精深,从单纯的喜趣诙谐到深沉的喜趣悲情的幽默意识的确立。在重点分析《包氏父子》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以该作品为标志,张天翼讽刺艺术的“卡通化”已由单一的粗放、简明,衍变为精细丰满,蕴藉深厚,已由带滑稽倾向的笑骂,转化为委婉的讽刺,并紧紧与写实的艺术手段相结合,致力于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塑造和复杂社会生活的艺术概括。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1,(4):89-93
张天翼和斯威夫特分别是中英讽刺文学的重要作家。本文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为理论视角,同时结合平行研究,旨在通过张天翼与斯威夫特的关系溯源、《鬼土日记》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研究以及张天翼与斯威夫特讽刺笔法的异同三个层面来探讨张天翼讽刺风格的重要外部来源——斯威夫特的英式讽刺传统。正是因为外部讽刺文学传统的汇入,才形成了张天翼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而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细读张天翼的小说,我发现,他的讽刺手法如此出众,和他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不无关系.正所谓“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在不少的作品中,他便是借助巧妙的对比,使文章的讽刺色彩更鲜明,我们以《包氏父子》为例来说说张天翼的这一神来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华威先生》创作成功标志着张天翼讽刺艺术的重大进步.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的最基本特点明显地体现在《华威先生》中:运用各种漫画式的讽刺手法以及明快洗炼,泼辣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着力塑造高度典型性的讽刺形象.  相似文献   

7.
作为各自时代背景下极富盛名的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和张天翼的创作有着不少相似甚至契合之处,但差别也同样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对两人的一些主要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究其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8.
贺雨桐 《文教资料》2012,(33):66-68
张天翼对灰色知识分子描写的讽刺小说创作时期是他文学创作中趋于成熟的时期,除了揭露时弊,最重要的是他讽刺小说的对象在他笔下被写成了圆形人物,他着重通过对人的两面性的解读展示讽刺对象堕落的过程,在人性善恶的发掘过程中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本文着重通过对讽刺小说《新生》、《移行》的分析阐释张天翼对人性的解读,并在童话《大林与小林》中找到创作原型和解决方法,并注意与鲁迅讽刺小说写法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著名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同时也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儿童文学家,他所构织的"灰色人物"画廊留给读者丰富而又深刻的社会文化想象空间。最能代表作家的是30年代的讽刺小说,其文本呈现的"反英雄"、"反摩登"化的叙述倾向,在深层次上体现为一种童言无忌;漫画众生的深度叙述方式,在意义上形成了虚与实、真与假的自我解构特点。张天翼以颇具童话色彩的笔触与富有喜剧意味的讽刺风格,使其讽刺小说在风貌格调上呈现出独特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说明了老舍、张天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影响,着重阐述了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点。他们虽取法于狄更斯,但在构思上,张天翼的短篇是充满戏剧性节奏的“性格小说”,老舍的长篇则具有类似欧洲中世纪“流浪汉小说”和骑士小说的特点;在手法上,张天翼也颇讲究叙述的角度和节奏,老舍的作品则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带有民间说书的影响;老舍的所长是在温婉的道德讽刺和世态讽刺上,而张天翼的所长则是在犀利型的政治讽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