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柔力球运动为例,通过边缘化理论来研究体育运动项目的边缘化问题。认为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和运动项目自身不完善两个方面,造成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和体育参与的社会分层。通过基于项目特色的自我改革、符合时代潮流的项目认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升华三种有效途径,可以完成运动项目边缘化的逆袭,实现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柔力球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集东西方体育文化于一身,有着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等特点的体育运动。目前柔力球运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文章对柔力球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参与群体的老年化,传播途径及发展方向的单一化,理论研究缺乏等进行深入地分析,从柔力球的命名、归属,大众柔力球及竞技柔力球协调发展等角度来探讨柔力球未来发展定位。为正确、务实地引领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柔力球运动流传变化的梳理,旨在探究与总结柔力球运动发展演变的特点与规律。研究发现:在运动形式上由简单技术的单打隔网竞技形式发展出了初、中、高级技术的单打和双打的隔网竞技对抗,并在最初的竞技形式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形式;在发展推广模式上,成立专家团队和公司依托全国性工会和体育协会通过比赛和培训班紧密结合的"以赛带练"的形式促进柔力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相似文献   

4.
太极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练习者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及问卷调查.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与太极拳、太极剑相比更是一项融竞技与健身为一体、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全新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柔力球运动竞赛规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柔力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民间体育项目,其竞赛规则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而产生,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发展过程,也是运动项目技战术不断发展、竞赛组织工作日趋规范与合理的见证。(2)柔力球运动竞赛规则与运动竞技水平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和相关项群项目成功的经验,适时、定期对竞赛规则进行必要修订。(3)传承"太极"思想,弘扬"太极"文化,将"太极"内涵融入竞赛规则之中;编排简化固定套路竞技的模式,统一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恢复原有比赛场地尺寸;接抛球"弧形引化"过程宽进严出;适当降低球速、放宽发球技术的形式、引入局间"暂停"规则。  相似文献   

6.
柔力球运动自1991年创编推广至今,由最初的竞技对抗形式增加了套路演练形式,其技术在不断更新,但相关理论研究却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法,通过对柔力球难度动作分类的依据和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得出难度分类方法应从握拍方法、动作特征和难易程度三方面进行梳理分类,使其更具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柔力球花式和网式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完善花式柔力球难度动作内容,加快柔力球学科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柔力球运动的概念流变,揭示文化涵养了柔力球运动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研究显示:柔力球项目研发于1991年,初名"太极娱乐球";1992年正式推向社会,取名"太极柔力球";2004年正名为"柔力球",下位概念为"柔力球竞技"和"柔力球套路";2016年柔力球下位概念分别更名为"网式柔力球"和"花式柔力球"。研究认为:柔力球取名于民族文化建构、正名于中西文化交融、更名于中西文化合璧的历史,演绎了柔力球项目创建于民族文化之根基、初建于中西文化交流、兴起于中西文化融合的规律,由此形成了其概念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及竞赛规则的演进过程,旨在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和竞赛规则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新兴民族体育项目太极柔力球运动在15年的推广普及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竞赛规则还处于缓慢、无序的发展阶段,训练学及竞赛规则等方面的专项理论研究水平亟待提高。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太极柔力球运动推广普及的力度,通过竞赛规则的完善促进其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尽早成立中国太极柔力球运动协会。  相似文献   

9.
张忠 《体育世界》2011,(8):62-6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及其对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和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  李易桃 《体育科技》2010,31(4):144-146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文化价值、体育锻炼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和竞技价值。在不断地发展中它必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柳振纲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279-280,F00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一改传统的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持拍球类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对从事此项运动的高校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及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值得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卓志伟 《体育科技》2014,35(4):92-94
对盐城市居民肩周炎发生率和盐城市从事柔力球运动者肩周炎基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从事柔力球运动对肩周炎发生率的影响原因、途径、机制和结果,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淑慧 《精武》2013,(24):1-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柔力球国际化发展途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中国柔力球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柔力球的国际化传播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和传播系统内部诸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并针对柔力球国际化交流发展及传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进而推进柔力球国际化传播的进程。柔力球定位于健身、养身,表演和竞技比赛等价值的同时,应加强对柔力球国际化交流与传播,进一步强化柔力球的文化含量,规范柔力球技术并继续提高柔力球的吸引力,使柔力球的技术与文化内涵得到升华,加快柔力球的国际化交流发展与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群众进行太极柔力球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徐州市泉山区柔力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发展和传播的速度较慢,柔力球练习者的分布也不广泛。因此建议多开展一些与太极柔力球相关的集体活动和比赛,并且通过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可以有效宣传和推广柔力球运动,促进柔力球习练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增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可以为习练者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更好的锻炼带来动力,以期推进太极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89-991
目的通过对我国柔力球教练员培训体系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柔力球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柔力球运动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17年全国柔力球长春培训班的教练员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柔力球教练员培训在课时计划、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改进以促进柔力球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在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拟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柔力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特别是近些年发展新动向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研究。从历史阶段划分、柔力球运动的名称演变、规则的5次修订、技术发展趋势、器材不断革新等方面,全面阐述了24年柔力球运动发展的历程,同时提出了尽快成立全国性统一组织、积极推动柔力球运动进学校等发展对策,为该项目今后的发展方向给予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8.
“要将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这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太极柔力球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以弧形引化过程触球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持拍球类运动,融健身、娱乐,观赏、竞技于一身,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开设太极柔力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种新兴的运动,其优点众多,已被广大爱好者接受;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现场考察.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运动特点、健身效果等进行论述.来进一步推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20.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点的,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文章通过把太极柔力球运动贯穿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为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