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大汇先生《对“评课”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一文,针对目前“评价上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倾向,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的观点也颇振聋发聩。笔者边学边思,特别对葛先生文章中涉及的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葛大汇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
批评家的灼识与偏见-读司马长风的《曹禺的〈雷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司马长风先生的《中国新学史》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学史。该书以活泼多姿的行风格和重本体研究的批评特色见长,书中不乏作的真知灼见,但值得商榷之处也不少。本谨就其曹禺批评,对《雷雨》“写作上的投机心理”、紫漪形象刻画的缺乏民族性格以及曹禺对西方名剧的“窃取”等问题试与司马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修辞学的性质,是修辞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代修辞学要繁荣发展就得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文章结合郑荣馨先生《〈修辞学的性质新论〉质疑———与骆小所先生商榷》①一文所持的修辞观,分析论证了以理论研究和运用研究的有机统一构成学科价值的现代修辞学,并非纯修辞学。它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属于大语言学而不属于纯语言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4.
葛大汇先生《对“评课”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一文,针对目前“评价上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倾向,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的观点也颇振聋发聩。笔者边学边思,特别对葛先生文章中涉及的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葛大汇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认为中国近50年来教育发展的最大缺憾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呼吁“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办一批英才学校”。[1]吕型伟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学术争鸣。王建华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与吕型伟先生商榷。“王文”认为,“英才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英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而大众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中国…  相似文献   

6.
张子超 《现代语文》2007,(8):103-104
韩石山先生在其书《老不读胡适,少不读鲁迅》中提出,教材中鲁迅作品不宜选入太多,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通过对其阐述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其所作的分析和鲁迅先生文章的解析,指出其所撰之文值得商榷的不妥当之处。  相似文献   

7.
姚小鸥先生《<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商榷》一文,对赵逵夫先生关 于此方面的研究多有批评。本文结合《公莫舞》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对姚文所提及的主要问题再作 具体商榷,主要涉及《公莫舞》的版本与校勘、脚本的主题内容与西汉武帝时的社会背景、脚本的表 演形式等内容;并由此论及学术争鸣的目的与态度、学术争鸣的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向宗鲁先生校点的《说苑校证》是《说苑》研究整理的集大成之作,但由于校对不精,排印错误不少,标点间有商榷之处,故按文字校勘和标点商榷两个部,逐条胪列,以拭去白璧之微瑕,并使之臻于至善。  相似文献   

9.
周秉钧先生是文字训诂方面的大家,所著《尚书注译》通俗易懂,文意准确,文情允洽,文字顺畅,是初学《尚书》者的重要参考。然由于研究材料及方法的局限,注释中仍有可商之处。文章对其中15则进行商榷,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杜甫研究学刊》上看到韩大伟先生的文章,是谈杜甫《登楼》诗的,很受启发,但也觉得其中的部分观点值得商榷。在韩文的基础上,本文对这首诗的具体字句,如“玉垒“、“可怜“、“后主还祠庙“等作了阐释,并且就整首诗的“雄浑“的风格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也谈工科院校发展文科──兼与刘怡玫、吕乃基先生商榷姚国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上登载的刘恰玫、吕乃基二位先生的文章《工科高校发展文科的初步设想》,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工科高校如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及工程教育中如何实现工文渗透、...  相似文献   

12.
《山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刊载了蒋星煜先生《莫把“红娘”作“你娘”》一文(下称蒋文)。文章就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评校注西厢记》中的一句(确切地说是一字)原文、一条注释和一则评语,与王季思先生和我进行商榷。按常理,在学术研究中象这样细微的问题,尽可见仁见智,各存己见,不一定有异议就答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2003年第8期(高中版)发表了张诒三先生写的《认识繁体字慎用繁体字》.文章就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谈了一些看法,我读了以后有些不同的意见.现在写下来和张先生商榷.并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郭、李主编《古代汉语》商榷张世禄郭锡良、李玲璞二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较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虽然还是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框架,但是有了不少改进。文选注释详细、严谨,难句都加串讲。文章前有内容说明,每段后有段意,每篇后还有自学...  相似文献   

15.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是我第十一遍阅读完赖配根先生的文章《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的时候。我想在此谈些一己之见,渴望与赖配根先生商榷,同时也与广大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文革前有一次向老师请教如何作文,老师言谈中曾提及《文坛登龙术》,并说它很坏,还遭到鲁迅先生的“骂”。80年代我当了语文教师,又从《教参》和有关文字资料上看到对《文坛登龙术》的种种指责,说鲁迅先生为了批判此书还写了《登龙术拾遗》一文。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对冯其庸先生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及其附录《千百年来一座有名无实的九头山》一文中所称"误读"《史记》与以假乱真的实地考察两个方面进行商榷,兼质疑卞孝萱先生对冯文的评议,以期还原历史,以正视听,以正学风。  相似文献   

18.
《四川教育》1994年1期发表了纪大海先生的《也说“戴帽初中”》(以下简称《也》文),文章观点鲜明,要求为“戴帽初中”正名,使之不再羞羞答答地发展下去。拜读后,对其主要观点存在异议,愿与大海先生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读了特级教师杨先武先生《一点商榷》(见2000年第10期《语文教学与研究》,以下简称杨文),我深深地陷入了究竟该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学生———祖国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迷惑与沉思之中。杨文是对刘国正先生就钱理群教授在《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一书的序言中,对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文章中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持批驳观点而写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赞》进行驳斥的。我们实在不敢与杨先生的观点苟同,更不敢也不能用杨先生所倡导的观点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大概与刘国正先生一样…  相似文献   

20.
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谈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误区——与郭齐勇先生商榷邓晓芒郭齐勇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的《评所谓“新批判主义”》一文中,对我和周晓明等四人在该学报1996年第5期的一组有关“新保守主义”的文章提出了反驳。与郭先生文章同时发表的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