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传统商道。其中既有西出玉门关、阳关沿河西走廊 ,穿越大漠 ,越过葱岭 ,经中亚、西亚至地中海沿岸的古代陆地“丝绸之路” ,也有经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乃至北非各国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 ,发展于隋唐 ,繁荣于宋元 ,衰落于明清。它与陆地“丝绸之路”南北呼应 ,相互补充 ,“舟舶继路 ,商使交属” ,为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影响极为深远。但史家对陆地“丝绸之路”的研究较为深入 ,对海上“丝绸之路”介绍则不够充分 ,以至于许多学生对海上“丝…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探险家与东方学家开始深入中亚地区,发现了作为古代东西方商道的"丝绸之路",开启了"路"的历史叙述与研究模式,从历史文献的翻译与阐释进入了实地踏查的阶段,从而带来了东方学研究方式与方法的变化,并且揭示出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之路"与"东方之路"的性质,展现了此路"以物载文"的文化交流特性。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当代世界经济的描述与研究中利用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将其广义化,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念或撰写"丝绸之路新史",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相呼应,表明他们从历史研究走向现实关注。对西方学界丝绸之路研究模式及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广阔的国际背景与深刻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古丝绸之路是联结欧、亚、非三大洲最便捷的陆上国际商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力较量、资源争夺已进入白热化状态。新疆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域,西临中亚、西亚,通欧非大陆,东承九洲华夏,恰好处于从朝鲜到中西亚的大弧形区域的中心区。面对中西亚地缘战略与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丹东段述路袁辉一、为什么说丝绸之路经过丹东“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这一概念,是十九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里希特霍芬(Richt-hofen)在中亚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为各国学者所接受,逐渐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上的商运活动究竟以长途直达还是以短途贩卖为主,这一问题往往被学术界所忽视。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后,中外商人通过这条交通线,往返于大秦、条支和中国长安之间。但古代“丝绸之路”的沿途是由几十个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和语言不通的国家所构成,商人出入境之不便,语言之不通,其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我们认为“丝绸之路”上的商运活动,是以短途贩卖为主的,因为短途贩卖活动之频繁,“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条条分支或岔道。本文仅对沿和田河纵贯大沙漠的古商道略作探析。史学界一般认为:汉的“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南道以阳光(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沿着南山(今昆仑山脉)北麓,经鄯善(今若羌东)、且末、精绝(今民丰北)、扜弥(今于田东)、于田(今和田南)、  相似文献   

6.
杜光辉先生的《商道》是非常精彩的中篇小说,是为儒商立传之作。丁力柱是《商道》塑得很成功的儒商形象。他具有饿狼一般的进取精神,具有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同时又精通生意经,是商界中的新人形象。《商道》是一篇非常及时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唐代文学的嬗变与丝绸之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学的嬗变与丝绸之路的影响李明伟由于丝绸之路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那样广泛、深刻,特别是对唐诗、敦煌词和变文的繁荣发展起过决定作用的影响,而这几样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不能不专门来探讨它们。因此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中世纪...  相似文献   

8.
三关口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隘,历史悠久。元代驿道非常发达,三关口在当时已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开发。蒙元时期主要通过建立驿站开发西北地区的交通,元代陕西行省建立后通往兰州的驿道走向与汉唐丝绸之路萧关道吻合,但元代开通了六盘山道,即后来的西(安)兰(州)公路。陕西行省驿站中三关口是必经之道,但驿站设在瓦亭,过瓦亭关,既可翻越六盘山西行,也可经瓦亭北上抵达开城、鸣沙站、灵州站、宁夏府路。清代是三关口拓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对清代中后期以来文人笔下的三关口进行了梳理,并对清末三关口车道与南坡旧道的修筑作些析论。  相似文献   

9.
中朝“丝稠之路”辨考(下)彭作禄二、中朝“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特点在东方“丝绸之路”中的中朝“丝绸之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笔者有以下拙见。在中华史书上确实记载过箕子入朝之时,就把中华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传授给朝鲜当地居民了。这一史实,首见于中国史书...  相似文献   

10.
与法国汉学家沙畹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对应,海上也有一条音乐的"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音乐成为跨越国界、超越语言传播交流文化的媒介。这条路贯穿起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广阔地域上的音乐文化元素,体现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精神,音乐和音乐文化不可或缺,要做好"一带一路"音乐的教育、传播与创新,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融合,让音乐融入"一带一路"主题,不断提高海上"丝绸之路"音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认为,两汉“丝绸之路”北道经焉耆、喀什越葱岭至大宛后,转撒马尔罕,西趋木鹿,与(足俞)葱岭而来的“丝绸之路”南道会合,一道过安息、美索不达米亚、抵达大秦。我国研究者以为,北道过葱岭至大宛后,经锡尔河以北草原地区的康居,西去位于里海、顿河一带的奄蔡,再西可通达大秦。它“不经过索格底亚那与伊朗”,即不与南道会合于木鹿,一道过美索不达米亚西去。关于汉代“丝绸之路”北道西段路线,中外学者意见分歧,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认为,两汉“丝绸之路”北道经焉耆、喀什越葱岭至大宛后,转撒马尔罕,西趋木鹿,与蝓葱岭而来的“丝绸之路”南道会合,一道过安息、美索不达米亚、抵达大秦。我国研究者以为,北道过葱岭至大宛后,经锡尔河以北草原地区的康居,西去位于里海、顿河一带的奄蔡,再西可通达大秦。它“不经过索格底亚那与伊朗”,即不与南道会合于木鹿,一道过美索不达米亚西去。关于汉代“丝绸之路”北道西段路线,中外学者意见分歧,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商联姻已成为新的趋势,商道可以为艺道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促使艺道树立商场观念,艺道和商道可以相互拓展生存空间。然而艺、商联姻,不等于二的价值相同,艺术之道按精神化规律运行,和按经济规律运行的商品之道有着本质的差别。艺术品除了这种交换价值,还有它自身的艺术价值。交换价值只能体现经济效益,无法体现精神效益。艺术生产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惟利是图必然导致艺术比例的失调。因此,艺术的生产需要市场手段和非市场手段相统一的综合调控。这就需要在使用市场杠杆的同时.还必须使用政府管理、法规监护、学科调研、舆论导引、社会协作等手段,使艺道与商道共生于社会化结构中,形成良性的化生殖运动。  相似文献   

14.
五口通商改变了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格局,曾经辉煌了数百年的江西大庾岭商道,逐渐呈现颓势。九江开埠后,确立了以鄱阳湖为载体,以九江为集散中心的扇形商道网,成为近代九江城市发展和社会变动的一个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5.
朋友 ,你可曾听说过在很久很久以前 ,中国曾经有一条通向西欧的著名商道———丝绸之路 ,沿途的无限风光向无数经过此地的人们尽诉情怀。譬如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古国 ,当年家喻户晓、迷人的青山绿水 ,曾为多少人所迷恋。那么消失的楼兰古国是否真的犹如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了呢 ?不可能的。目前 ,党中央正大力着手于西部大开发 ,在这大好的政治形势下 ,我们是坐视黄沙烈日 ,还是力挽狂澜 ,何去何从 ,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曾经的大西北 ,是多少人心中向往的天堂 ,那里没有争战 ,没有饥荒 ,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他们创造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文…  相似文献   

16.
正两千多年前,有这样一条路,它把古老的中国发明传到西方,又把西方的文化物产带回东方,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我们现在的生活,都与这条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是丝绸之路。让孩子了解丝绸之路是怎么一回事,可能是件很复杂的事。不过,我们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点到线,再由线到面,一点点地将丝绸之路文化和丝绸之路精神介绍给孩子。  相似文献   

17.
固原,为古老的“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古以来,这里既是屏围关中的要冲,又是中原通往中西亚的交通孔道。从公元5世纪以后至8世纪左右,随着中国与西域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固原在国际商道“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日趋重要。中亚、西亚的各种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来,众多的遗物、遗迹也就留在这丝路要塞上。从考古资料和学者们研究的结果看,各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币就是重要遗物,或者含于墓主人的口中,或者握于手中。这种葬俗是一种财富的含义或象征。1996年由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在固原西郊乡大堡村发掘的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田弘夫妇合葬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5枚东罗马金币,共分为Ⅴ式。  相似文献   

18.
本专题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当教师布置这课的预习任务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你有没有去过西域,去过丝绸之路?”我只好实话实说:“老师没去过,但很想去。”看到这个学生似乎很失望的样子,我有点于心不忍,于是试探着问“你想不想去呀?”这下他来劲了,“谁不想去呀?”他得到了全班学生的附和。  相似文献   

19.
3—6世纪,大量西域、中亚、印度佛教僧侣沿丝绸之路入华,他们沿途译经护法、传播佛教,形成一股潮流。丝绸之路是求法之路,"法"从"丝路"来;丝绸之路也是传法的路,经丝绸之路入华传法、译经、护法的高僧们"游历诸国",沿途传译,驻留授经,对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佛教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佛教作为一股文化势力开始有力地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进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的思想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沙漠驼铃的古丝绸之路;;曾为亚欧两大洲历史上交流与合作带来过辉煌岁月。在开创亚欧合作新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眼光再次投向这条大漠古道;;期望有现代钢铁丝绸之路之称的新亚欧大陆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