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坦 《中国广播》2008,(3):68-70
“春满人间春风暖,和谐盛世合家欢。金鼠报春山河秀,神州喜迎奥运年——”大年初一凌晨,由中央台九大频率联手倾力打造的《2008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在辉煌、喜庆的开始曲中拉开帷幕,主持人姚科和元轶洪亮、昂扬的声音给全国听众送去戊子年新春的祝福,送去广播人的一份心意。如今,大联播已落下帷幕,从听众热情洋溢的短信和来信中,我们欣喜地感到: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已成为全国听众不可或缺的春节声音盛宴。  相似文献   

2.
2007年新春佳节,全国十四家电台的精诫合作,使广播文艺之花分外妖娆灿烂。“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为广大听众送上了一道春节的听觉盛宴。  相似文献   

3.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并组织全国十三家省、市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一欢乐中国”春节期间已经在中央台及东、西、南、北、中全国十三家省、市级广播电台同期播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位听众在给内蒙古电台的朋友打电话时说:“我们碰巧听中央台的广播时听到了你们内蒙古电台的春节节目。那么多好歌,各地有各地的风格,我们一直听完。过年家里人来人往的,以前我们一直是开着电视听声音,顾不上看,听到这些节目这么好,我们这几天就听广播了。”朋友的一席话令人欣慰,也让人感触。可以说“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为广播打造自己的品牌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子,树立了一种模式,也为今后电台之间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坦  梁岳 《中国广播》2007,(4):56-58
“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湖南、陕西、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十三家电台,为听众奉献的一台丰富多彩的春节盛宴。此次“大联播”参加的兄弟台有限,录制节目和播出的时间有限,但本次节目浓郁的地方特色,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内涵带给广大听众的那份魅力、惊喜和精神享受却是无限的。正如一位主创人员文章中的一幅对联所表达的“琴音袅袅,乘电波神游大江南北锦绣山川;歌声阵阵,听广播品味华夏大地民俗风情。”为了把本次春节晚会宝贵的创作经验记录下来,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央台主创人员高坦同志特邀部分电台的有关同志,对参与录制这次节目的感受以及思考撰文刊登,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5.
赵薇 《中国广播》2009,(3):63-64
文艺之声从除夕到正月初六,以“故事大联播”的方式,推出了6大系列、42台节目,以长达58小时的超大规模,为听众奉献了一场听觉盛宴,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假日广播节目。“故事大联播”有四大亮点:亮点一:打造“长篇连播春节档”,七天播完一部书。“长篇连播”由于篇幅长,一直作为日播节目连续播出。能否像电影档期一样,在春节七天特别安排一部轻松、活泼的长篇小说,让“听书迷”们过足瘾?于是我们选择了最新出版的李可创作的热销职场小说《杜拉拉2华年似水》,  相似文献   

6.
虹桥 《中国广播》2007,(4):61-62
“千山齐奏迎春曲,万水同唱祝福歌”。由全国十四家电台联手打造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热烈开始,精彩落幕。  相似文献   

7.
《东南传播》2023,(2):I0003-I0003
“中国台湾这边正月初二要回娘家。”“中国内地也是哦,我们这里初二是‘姑爷节’,岳父岳母邀请女婿的……”两岸主播除夕“空中”连麦,拉开了2023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的序幕。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组织的2023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以“前‘兔’似锦.新征程”为主题,为两岸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送上迎新纳福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8.
悦音 《中国广播》2009,(3):59-60
从除夕至正月初六,音乐之声为听众献上了为期7天的春节特别节目——“牛乐会”。节目围绕“吉庆、祥和、快乐、美好”的宗旨,融音乐与语言为一体,以“乐”为中心,以原创的音乐情景剧为主线,让听众在享受节日欢快的同时,也欣赏到富有频率品牌特性的音乐节目。长假7天,音乐之声共制作播出了51个特别“牛乐会”(每集6分钟),45个华语乐坛“明星大拜年”和72个特别资讯“快乐加油站”(每集3分钟);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春节,我们为广播而忙碌,因这忙碌而快乐。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全国十四家电台联手打造的“2007年全国广播春节文艺大联播——欢乐中国”共计28小时节目,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中央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也同时在各地电台和网络播出。一份耕耘,十四份收获,岂能不让每一位参加制作的广播人备感欣喜!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河北衡水地区广播电台试办了同全国各地电台的“新闻大联播”节目。所谓“新闻大联播”,就是有选择地播出外地的新闻信息,同时也向各地电台提供本地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样,地方台的一条新闻由原来只有本台采用,扩展到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电台采用,极大地拓宽了新闻的传播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这正是广播的一大优势,即群体优势。目前,我台已经同全国130多家省级和地市级电台建立了新闻信息交流联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本地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播送外地电台提供的新闻”栏目,很受听众欢迎。1988年,我们采用外地电台新闻300多条,全国各地电台采用我台提供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正>鸡与"吉"谐音,寓意着吉祥如意。鸡年正月初一,当台湾海峡迎来第一缕阳光,由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组织,两岸50家电台联合制播的特别节目《2017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如约而至,为两岸听众拉开了吉祥欢乐的新春大幕。春暖花开,福到两岸。《两岸广播春节联播》《亲亲闺台缘听友见面会》《两岸广播谋  相似文献   

12.
方军 《中国广播》2006,(3):34-35
丙戌新春,又一个普天同庆团圆美好的佳节,中央台经济之声结合自身经济报道优势、发挥频率团队合作的特长,为全国的听众朋友精心打造了一台主题为“穿行中国、穿行快乐”的春节大联欢节目——“穿行中国大联欢”。一、整体策划设计精巧,经济、文艺相得益彰,凸显经济之声频率特色经济之声春节特别奉献“穿行中国大联欢”从策  相似文献   

13.
《东南传播》2012,(2):168-F0002
<正>由东南广播公司牵头,海峡两岸20多家广播电台参与制作的"2012两岸广播春节联播"从除夕开始,分别在27家台湾电台和大陆部分电台播出,在龙年正月和两岸听众快乐相约。2012年春节联播  相似文献   

14.
陈冉 《中国广播》2011,(8):61-63
两岸广播在合作过程中打造的品牌栏目,是两岸广播在不断积累叠加和延伸扩展的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高度文化价值和内涵的节目形态。新形势下,两岸广播应打造并维护两岸共有的品牌栏目,保持持续性和延展力,让品牌栏目成为优质的标志和可听性的代名词,成为两岸听众的惯性选择。本文以“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为例,探讨两岸广播共创品牌栏目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小娟 《新闻窗》2007,(6):46-47
“春节”和“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两大传统节日,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大节日倾心打造的“春节晚会”和“中秋晚会”巳然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娱乐内容。在习惯了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之后,人们是否能够建立起中秋之夜看“秋晚”的习惯呢?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节日文艺形式,秋晚是否也具备了形成央视特色品牌的实力和条件呢?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为在竞争中确保“老大”地位,近期对一些重点栏目进行了一系列重新整合《幸运52》作为大型益智性栏目,在完成新一轮改版之后,新春之际与《开心辞典》联手,合力推出特别节目“我开心,我幸运——2002家庭梦想大挑战”。该节目一改过去春节荧屏都由明星唱主角的格局,以普通百姓家庭作为参赛单元,真正过一个“老百姓自己的节日”《同一首歌》早就有“动一动”的迹象了。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一线创新创造上演着鲜活的故事,在乡村沃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人民美好生活的壮美画卷正在辽阔的祖国大地徐徐展开。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本文对河南郑州报业集团2023年“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进行梳理分析,在展现中原儿女欢乐祥和庆祝春节的喜人景象的同时,以小见大,探究做好基层报道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8.
《东南传播》2014,(2):2-6
<正>海峡两岸38家电台春节"温暖相约"为听众送祝福由两岸电台参与制作的《2014海峡两岸广播春节联播》,将从除夕开始至正月十五在台湾的26家电台和大陆的12家电台播出,在马年正月和两岸听众"温暖相约"。"台湾的各位听友,新春快乐!我是东南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各位大陆的听众朋友,  相似文献   

19.
《海南档案》2006,(3):41-42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今年是闰七月.于是便有了两个“七夕”——7月31日和8月30日。今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的非物质化遗产名录。其中把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5大节日并列,作为我国重要民俗予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节日中最受人关注、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年年过,新闻报道年年搞。如何出新意、有创意?笔者认为。应通过精心策划.打破春节报道的“贺年体”:突出服务。强化春节报道的实用性:深入挖掘,增强报道的文化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