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当代新闻媒介(报刊、电视、广播等)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本文以报刊新闻评论的特色为对象进行探索。近年来,我国报刊上常见的新闻评论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评论、编者按语、杂文、短评、述评等。其总体特色是皆具有政治性、新闻性、群众性、公益性,但在各自特点上也有些差异,以下作一简单论述。一、社论社论也称社说,早在王韬主办《循环日报》时就已出现,但初期只能算是“例文”,对于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时政的敏感话题乃至受到政府压制的论题皆不敢涉足,因此没有什么战斗力。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体裁,是报刊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新闻评论?它有哪几种体裁? 新闻评论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结合现实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意见和主张,从道理上说服读者的一种具有新闻价值的议论文。 新闻评论的体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小言论、各种专栏评论。 2、新闻评论有些什么特点? 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其特点在于它是密切结合实际,就现实中的最新问题和广大群众普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翻看报纸、收听广播或者看电视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请听评论员文章,这里所说的评论员文章就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分别是中美两国的主流英语报纸,然而两报的言论版却有一个显著差别:《中国日报》的新闻评论以述评(commentary)为主,而《纽约时报》则以社论(editorial)为主。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对两报评论语篇中的情态手段的类别、频率、分布及主客观取向等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从情态视角研究两者人际功能的异同,同时也可加深对英语新闻评论语体本身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承载和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社论是政治话语的一种,是报纸中最重要的新闻评论。党报报刊的社论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在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报社论通过话语建构实现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时期,社论这一当代报纸的新闻评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殊的社论化文学批评形态。社论化文学批评以其特定的话语方式,参与了“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更以其特殊的话语内容,深度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史、思想史的建构。文章超越纯粹的“美学的”批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分析社论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的时代语境;进而采用史料统计方法,呈现社论化文学批评的运用情况;并采取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社论化文学批评关注的主要内容,以揭示社论化文学批评积极参与社会史、思想史建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一、“副刊”内涵要发展《辞海》解:“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解:“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诚然,报纸上的文字,大体上可分成五大类:其一是新闻:带“电头”和“本报讯”的新闻以及通讯、特写;其二是评论:社论、短评、工作述评、编后语;其三是专文:政治报告、专著、纪念文字;其四是读者来信;其五便是副刊文字,常常集中在一个版面上发表,形成副刊版。副刊与其它各版面共同围绕着报纸的宣传中心进行工作,虽然采取的宣传形式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副刊是报纸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0.
新闻和语文的共同点,是新闻走进语文课堂的基础。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 视新闻为一种阅读对象,把它看作单一的政治信息,是与语文教学无关的社会工作。其实,新闻纸上的文章,几乎和语文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不说新闻中的消息和通讯,就是典型的实用记叙文;也不说新闻中的社论、评论及各种论坛中的文章,就是中学生经常练习的议论文;也不说各类广告、调查报告、招聘公告,就是课堂上常教的应用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文献史料及实地走访考察,对西柏坡时期新华社总编室进行了历史考证,包括新华社总编室名字的确定,成立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的原因,新华社总编室成立的时间,新华社总编室的人员组成及到达时间,总编室工作人员业务集训情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自2015年起,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的文件,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新闻网站全面核发记者证标志着国家管理部门正式对全国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纳入统一管理。文章从多个视角解读新闻网站全面核发记者证的意义,旨在为新闻网站如何拿好记者证,管理好记者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语篇分析这一技巧来促进、提高英语报刊阅读速度,可使我们在短时间内高效获取大量信息。论文就英语报刊中常见的新闻报道、人物专栏、社论、广告等各种不同的语篇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词类活用和变异搭配为例,对艺术语言的语法偏离性在随意谈话体、专题谈话体、通报体、法规体、条据体、函电体、论著体、报告体、辞书体、科普体、科技新闻体、报道体、时评体、散言体、韵文体、对白体、演讲体和广告体等18种语体中的不同表现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除了通报体、法规体、条据体、论著体、报告体、辞书体、科技新闻体7种语体只有科学语言外,其他11种语体中都是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并存,纠正了我们认为艺术语言只存在于诗歌和散文的偏见。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媒,电视新闻既具足文字表现的精确性,又长于图象表现的直观性特点,再加以完美的技术剪辑、音响烘托等等,已成为受众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构建电视新闻编辑学体系,需要观念主导、技术支撑和制度安排等各方面的因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电脑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编辑和摄影提供了后期修补新闻照片的便利条件,但是这种电脑编辑的方式却促成了多种负面效应,本文援引美国教授埃德加绍华·黄(Edgar ShaohuaHuang)关于新闻照片电脑软件修补带来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提出编辑和记者应慎用电脑后期修补照片的看法,防止和避免因电脑编辑照片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浅说现代新闻编辑六种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编辑学是高校新闻传播系课程设置中的一门核心专业必修课。现有的教材内容有很多方面的缺失,明显滞后于迅猛发展的报业实践,一些新的内容无法融入课堂教学。本文从《新闻编辑学》教材与教学的角度谈谈现代新闻编辑六种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写作就是运用采访获得的事实素材,在一定的新闻主题统领下,结合画面,如实还原或评述事实.然而,我们在进行还原或评述事实时,就会发现:电视新闻的写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仿佛就像一只只无形的手,支配着记者的笔.文章从"采访决定"、"物我交融"、"四体合一"、"双重转换"、"镜头语言"等方面,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与写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The following content analysis examined for one month the quantity and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articles in the two Boston metropolitan daily newspapers. Articles were measured and assigned to eight major categories: sports, features, news, editorial pages, columns, news analysis, reviews, and photos with cutline only.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both newspapers had more spot news stories only a few inches in length rather than in-depth feature articles concerning the major issues and trends facing higher education today. Editorials, columns, news analysis articles, and reviews received little coverage. Data also showed that the most prestigious, well-known universities received the greatest amount of coverage.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评论是以国家为主体,针对国际事件,代表国家立场进行的意见表达和话语权争夺。《环球时报》作为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先行者,在解读国际新闻事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以《环球时报》的社评文章为例,探讨国际评论在国际事务的舆论引导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作为主流媒体的《环球时报》在国际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