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代开封周藩的宗室学者朱睦以其经学造诣之深,藏书之富及创作之丰而闻名于当世。而在其经学体系中,又尤以《易》学见长。通过《易学识疑》与《授经图义例》等代表性著作,朱睦形成了由辨析《周易》文本,到解释经传大义,进而阐发易学思想,总结《易》学传承史的学术体系。其超越宋儒成说,回归汉学以及象数、义理兼采的学术特点也由此体现。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59-160
<正>唐孔颖达疏《易·系辞上》"通变之谓事"句谓:"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1]78)学术之事与世间万物之理相通,皆贵在通变。文学本身也在随时流变,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又云"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1]78)学术之事与世间万物之理相通,皆贵在通变。文学本身也在随时流变,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又云"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2]330-331)。由汉乐府至魏晋南北朝乐府,就学术本身而言,形成了很多的"变文之数",如由无主名的创作走向了有署名的创作,且乐  相似文献   

3.
在《周易恒解》一书中,刘沅首先认为,人秉太极浑然之理气而有先天本然之心(性),人已生之后,因物欲的障蔽而产生后天之心,回复到先天之心(性)的惟一途径是复性之功。其次,他认为《易》之卦爻无不蕴含有天地万物之理,《易》之书"万象咸包""万理咸具",它是人们修德以复性的重要依据。由此,刘沅提出了"一部《易经》无非教人修德"的观点,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德行修养之方法。  相似文献   

4.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7,(1):27-30
<正>"行行重行行"是两汉乐府诗歌《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意思是"走呵走呵总是不停地走"。原诗说得是远行的爱人别离和思念之苦。学者和作家巴战龙在自己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的前言中,用这首古诗的句子作为他的学术信念,意思是"不停地到田野去,不停地去实践",也就是尧熬尔(裕固族自称译音)人常说的"人不下鞍,马不停蹄"的奋斗、求知和探索精神。无论是他的人类学著作、文学作品,还是他对脚下这  相似文献   

6.
上海滩     
"易中天"这个名字现在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趁热"重版了他10年前的一系列著作:《读城记》《品人录》《闲话中国人》……细细品读,你就会发现,其深厚的学养和文化观察力,早在十几年前就大放异彩。原来,"学术超男"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以"国学"或"国故"、"国粹"为概念,对我国传统学术做整体性的论断,起于清末,迄于民国,约有2 0 0余种。近年"国学"再度兴起热潮,但迄今在众多诸如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经学史、儒学史、哲学史等类著作中,尚且缺乏一种对于近代国学史的总结和描述,故此有必要加以探讨。本人遂提议搜求1 9 0 0-1 9 5 0年间国学著作,重读而提要之。已刊出唐钺《国故新探》、蒋逸雪《国学概论》、钟泰《国学概论》、程树德《国故谈苑》四种提要,兹再刊出王易《国学概论》、徐英《国学大纲》、马瀛《国学概论》三种提要。  相似文献   

8.
马理,字伯循,号溪田,是明代三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学问广博,为人正直,对陕西文化及理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诗文集——《溪田文集》中收录了86篇文章与603首诗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曾提出儒释相合于"性情",他依据的儒家经典是《易》、《论语》。因此,《易》是柳宗元思想来源之一,本文主要从其对易学态度、易与心性思想、易与大中之道三个方面尝试性分析柳宗元的易学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0.
14.胡瑗一、生平介绍胡瑗(993—1059)北宋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江苏泰州海陵郡如皋县人。原籍陕西安定堡,门人学者称他为"安定先生"。他在如皋和湖州的藏书讲学处称为安定书院。胡瑗一生著述很多,现存的经学著作有门人编目的《周易口义》12卷、《洪范口义》2卷、《论语说》和《春秋说》各数条。  相似文献   

11.
《周易略例·明象》凝聚了王弼对易学这一天人之学的总体看法和主要致思取向。鉴于两汉象数易学家在易学诠解理路上拘泥于象数之弊病,王弼以一个开风气易学家的高明卓识与学术担当,高举义理大旗,重开易学新风,为以义理解易提供了合法性与合理性证明。《明象》篇就是他一扫两汉繁琐注易、解易的象数之风,批判地解构前代易学家的治易路数,对易学进行义理向度重构与新诠之代表作。王弼易学的新理路建构从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论述中展开,凸显"意"的方面,并提出了得意忘象与得象忘言这一具体而微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2.
胡煦,字沧晓,号紫弦,河南光山人。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他生有异禀,知嗜学,多深沉之思,尤深于《易》。年十八岁以后,志益奋,功益专,凡古人说《易》之书,靡不贯通以求合四圣之旨,遂以易学终其身。他的主要易学作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周易函书别集》等.总称为《周易函书》。  相似文献   

13.
杜子春是东汉继刘歆之后又一个经学大家,在《周礼》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其著作虽已散佚不传,但通过郑玄注《周礼》所引的187条"杜子春云"可以看出,他已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学术范式,并有专门的著作问世,主要体现在他对《周礼》的校勘、训诂及对其他经师观点的处理方面。他的这一套范式严谨规范,不仅推动了《周礼》学研究的发展,也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媛媛 《中文自修》2011,(12):34-35
我发现,有着"老庄"并称的老子、庄子,同样是教育界"种花"的"高级园丁"。老子有他的《道德经》,庄子有他的《逍遥游》。读《老子》的"水论",浅浅悟出水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读《庄子》的《秋水》,  相似文献   

15.
扬雄准《易》而作《太玄》,在历史上引发《太玄》研究之学。汉末三国时期,《太玄》研究形成第一次高潮,推动和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形成和发展。晋范望《太玄解赞》成为象数学的代表之作。唐王涯注《太玄》,引入王弼解《易》方法,《太玄〉义理学张显。宋代的《太玄》研究极为兴盛,对宋学尤其是象数性命之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清两代,《太玄》研究转入低谷,但仍有值得关注的著作传世。现代的《太玄》研究更有兴起发展之势。《太玄》研究与传统学术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金生杨 《成都师专学报》2008,27(1):16-18,27
扬雄准《易》而作《太玄》,在历史上引发《太玄》研究之学。汉末三国时期,《太玄》研究形成第一次高潮,推动和促进了魏晋玄学的形成和发展。晋范望《太玄解赞》成为象数学的代表之作。唐王涯注《太玄》,引入王弼解《易》方法,《太玄》义理学张显。宋代的《太玄》研究极为兴盛,对宋学尤其是象数学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清两代,《太玄》研究转入低谷,但仍有值得关注的著作传世。现代的《太玄》研究更有兴起发展之势。《太玄》研究与传统学术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余嘉锡(1883-1955),字季豫,湖南常德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文献学与目录学家。生前曾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等职。著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论学杂著》等。学术成就余嘉锡先生一生治学的主要方面是继承乾嘉文献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治学之钥,重视掌握目录以求博通群书。他自称:"史、子两部,宋以前书未见者少;元明以后,亦颇涉猎。"他历时五十余年创作的《四库提要辨证》,声振国内外,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余嘉锡先生把毕生精力用在教学和著述上,他的治学精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国学大师、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当年,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粱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解其"内热",唯有"饮冰"。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在学术上,梁启超表现出鲜明的历史意识,时刻注意古今结合,并以古鉴今,使著作呈现现代风貌。譬如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注意总结前人治学,以学术史的写作贯彻现代学科意识和知人论世的研究态度,集中体现了他的方法论。梁启超始终与时代保持一致,"致用"是其突出特点。就实践来说,梁启超坚持用进化论眼光来研究历史,尽量把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术语引入传统学  相似文献   

19.
他与别人合著的李商隐系列学术专著,被视为新时期引领李商隐研究的奠基性著作,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部省级奖励;他的著作《唐诗风貌》被业内人士称为“诗歌风貌研究的范式之作”,“足以全方位把握唐诗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底蕴的充实博大之作”。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起源与实质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通过对《存在与时间》、《现象学之基本问题》和《哲学献文(从本有而来)》等著作的分析可知,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实质不是从"存在与时间"转向"时间与存在",而是向"本有"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