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呢?这就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得学生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而且学习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小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艰苦练习之后,如果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即唤醒。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潜能,都是一座休眠的火山。课堂作文教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让休眠的火山再次喷发。唤醒学生的什么呢?唤醒知识积累;唤醒主体意识;唤醒情感体验;唤醒表达欲望;唤醒思维活力。其中唤醒表达的欲望,即唤醒学生写作激情最为重要,那么该怎样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4.
余宪  周伟红 《湖南教育》2007,(11):26-2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写作是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它所呈现的是习作者的生命本色;作文教学要唤醒的是习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的学习意向和愿望,要激励的是生命个性的独特体验,要鼓舞的是生命意义的追求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要的一环,而对学生来说,作文又是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法国著名教育家斯第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是“传授本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致力于激发兴趣,唤起热情,使学生从内心爱好作文。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这样我们作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一种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在语文能力级别中,它属于最高级别之一———E级。正因为如此,有些学生才会每每一听说要写作文,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情绪,怎样才能在作文训练中科学地、艺术地、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以为,可使用以下三招。第一招:以鼓励激趣,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具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唤醒、…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其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今天,教师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找准教学切入点,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沉浸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同中,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
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浅谈兴趣与教学盐池县第二中学高文智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谓激励、唤醒、鼓舞,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得有方,学得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作文评语常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立意、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这种程式化的评语,多理智的评述,少感情的注人,往往令学生望而生厌。收效甚微。其实作文评语是师生间推心置腹的交谈,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心理学表明,沟通越成功,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激励、唤醒、鼓舞,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价值的。都会对他们产生令人欢喜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探讨□兰绍平张冬云张绍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也是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今教学中"作文难"的问题比较普遍.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的主题,如同婴儿咿呀学语,需要的不是语言"技巧"的讲解,而是母亲心领神会地去鼓励和表扬一样.我国语文教育家于漪也强调"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有人把小学阶段的写作定位为儿童趣味写作,是很有道理的.小学是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像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样,去唤醒、激励儿童表达欲望,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月标.为达到这一效果,笔者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远比传授学生简单的写作技能来得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是最切合不过的了,因为语文感性的成分更明显。而在作文写作中,学生的兴趣就更显得重要。因为作文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没有兴趣的存在,其表达的情感恐怕也难以引起别人的兴趣。所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但如何保持学生持久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教学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执著地去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总结了在体育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种方法,以期与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一、创设悬念情境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悬念设置于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悬念  相似文献   

19.
陈晓红 《教师》2010,(16):29-29
一、导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究,有效学习,教学也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李雄 《农村教育》2002,(6):54-54
小学作文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初步形成运用语言文字记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和形成与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究其根因,就是如何通过学生的“实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教育家弟斯多惠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小学的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应积极地去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去“感”,想办法唤醒学生的意识和思维。鼓舞学生道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