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族本主崇拜是在原始宗教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多神信仰形式,它不仅与原始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白族群众中所流行的巫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有许多差异,有的论者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故此,辨正于下:首先,本主崇拜与巫教不同巫教是一种普遍流行的宗教文化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童年时代都曾有过巫教的存在,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白族也不例外.白族的巫教一般称为  相似文献   

2.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白族人把唐朝将军李宓奉为本主崇拜,则是这种信仰中令人不解的一个奇特现象。从安抚亡魂到敬奉神灵,白族人祭祀李宓的心态转换实际上完成了从原始崇拜发展到本主崇拜的一次转化,表现出相对理性、智慧和文明的特征。而由《南诏德化碑》中的奸佞小人到忠肝义胆的将军,李宓形象的转换更反映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进程。历朝历代的文人、艺术家们奇妙的创作心理,也都在供奉李将军为本主这种文化现象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 ,至今已有约 4千年的农耕历史 ,因农业对水的过份倚重 ,水崇拜在白族社会生活中影响深广。本文试就白族水崇拜与农耕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揭示传统精神和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从产生、发展、变迁的千百年里,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实现族群认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社会成员、增强人类适应环境等教育功能。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的梳理,可以分析本主崇拜“地方性知识”的性质和非制度化的教育功能,进而了解本主崇拜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农耕性是本主崇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农事成为整个族群最为关注的事务。农时的安排、生产资料的协调、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交流是获得好收成的必需条件,本主崇拜中含有大量的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莲池会"是白族民间以观音信仰为主集众神祭拜为一体的中老年妇女组织,该组织以诵经和祭祀为主要活动形式,维系着白族村社的伦理道德生活、平衡着家庭和学校两大教育系统之间的道德张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看待并引导"莲池会"的信仰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的仪式音乐为论域,选择大理周城村为田野点,以周城本主节庆仪式事项为依托,对周城本主崇拜信仰体系下的节庆仪式做实地调查,试图透过本主崇拜这样几乎全程"音声"覆盖且参与人群众多的大型信仰仪式其仪式音乐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仪式音乐来建构当地白族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这些认同体现在仪式音乐发生的文化语境、仪式音乐中的音乐人、仪式音乐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壮族对狗的崇拜源自远古社会的图腾信仰,狗崇拜是其原始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石狗作为图腾信仰崇拜的衍生物,已融入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石狗经历了作为图腾的崇拜、灵石的崇拜、守护的崇拜等阶段,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成为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临沂地区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玉皇大帝、真武大帝、城隍等自然神以及关帝、地方乡贤名宦等人格神的信仰,也有对龙王、八蜡等灾害神的崇拜。民间信仰呈现出种类多样性、地域广泛性、主体普遍性、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在民间信仰发挥心理慰藉、社会整合等作用的同时,因其而产生的庙会活动对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龙是古代白族民间传说中最受崇拜的神灵之一.龙之所以在白族口头文学中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这是因为龙不仅是白族传说中单纯的神话的传说,而且是根据社会生活和斗争的愿望,表达对邪恶的仇视与鄙弃,对善良、美好、和平的憧憬;因此,透过龙的传说、可以折射出白族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审美心理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毕摩文化与彝族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即毕摩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传统信仰,属于本土民族信仰的宗教。毕摩教对彝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礼仪、精神气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构,被称之为“毕摩文化”。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所谓海神,是指人类在向海洋发展与开拓、利用的过程中对异己力量的崇拜,也就是对超自然与超社会力量的崇拜。所谓海神信仰,是人们在海洋活动中所产生的对神灵的信仰现象。而海神信仰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在中日文化,或者说中日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断发纹身、禁忌等两个典型例子,就可以阐明习俗是海神信仰的现实的、实体的反映,也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在习俗和海神信仰层面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彝族生殖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是一个遍及世界各民族历史的文化现象。彝族生殖崇拜渊源流长,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其生殖崇拜也先后经历了图腾生殖信仰,女阴崇拜、男根崇拜、性行为崇拜、生育神崇拜等几个阶段。彝族生殖崇拜的主题和核心是“种的繁衍”,对推动彝族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主崇拜是在白族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白族文化内容,也表现出白族特有的宗教意识。本文根据本主神祗不同的发展经历、不同的故事传说,来阐述白族本主崇拜心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之所以被社会所接受,为统治阶级认可,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崇拜信仰,是因为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性教化价值与和谐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也应当重视佛教的价值,发挥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神崇拜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自古以来盛行山神崇拜。唐代是山神崇拜的重要发展时期 ,山神崇拜现象非常普遍 ,类型多种多样。唐代的山神崇拜具有明显的多功利性特征 ,由于人们在对山神顶礼膜拜的同时 ,赋予它许多功能 ,以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需要 ,所以山神崇拜也是当时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 ,构成当时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初,以米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开始研究文化与个人关系,得出文化塑造各民族"基本人格"的结论,在心理学和人类学界造成很大影响。本主崇拜是白族的特色信仰,将米德的理论用于解释其与白族性特质的辩证关系,对理解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有重要的借鉴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灶神信仰普遍存在于中国各民族的生活当中,灶神信仰与先民对火的崇拜密不可分,由最初对火的超自然崇拜发展到现在的俗性崇拜。土家族也信奉灶神,其形象多为灶神公公和灶神婆婆。土家族主要在年节中祭祀灶神,分为送灶神上天和接灶神下凡间。土家族的灶神信仰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