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亚玲  张弛 《职业技术》2006,(22):49-4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与微波炉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食品保鲜膜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然而,常有媒体报道“称保鲜膜可能致癌,一些国家已禁止使用此类保鲜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实之前就曾有专家撰文提醒消费者“:保鲜膜不是保险膜”。那么,究竟保鲜膜的成分有哪些,性质特点怎样,其中哪些成分又有致癌的危险,在这里笔者作以简单介绍。目前制造保鲜膜的材料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聚乙烯(简称PE)、聚氯乙烯(简称PVC)、聚偏二氯乙烯(简称PVDC),所谓致癌保鲜膜主要是指PVC保鲜膜。…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6,(1C):92-93
媒体于2005年10月13日披露日韩生产PVC保鲜膜可能致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据专家介绍,PVC食品保鲜膜对人体有比较大的危害。这种保鲜膜中遇到食物中的油以及加热时,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中设置了一个"家庭小实验"--保鲜膜保鲜能力的测试.其具体要求是:向3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第一只玻璃杯用塑料保鲜膜包住杯口,第二只玻璃杯用报纸包住杯口,第三只玻璃杯敞口.-个星期后,观察3只玻璃杯中水的多少,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4.
抗菌保鲜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以不同基质制备抗菌保鲜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单一基质抗菌保鲜膜的优缺点以及复合型抗菌保鲜膜在研究应用中的优点和发展趋势.抗菌保鲜膜具有抑制或减缓果蔬成熟的进程、气调、防雾、抗菌等作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在已成型的薄膜上涂覆、喷涂抗菌剂和将抗菌剂与树脂一起经吹塑成型两种;抗菌膜的类型分别有以多糖、蛋白质和以蛋白质、多糖、脂质以不同的配比结合在一起的基质制成的抗菌保鲜膜.目前抗菌保鲜膜存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如何既有效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又解构重组这些生活经验,进而促进学生对时间本质的理解?为实现此目标,该设计哪些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设计有价值数学活动需要教师对"时间"本性做怎样的追问与深思?在仔细品味蔡宏圣老师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后,这些"问号"都将得到诠释与破解。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学习和研究物质的性质时,研究对象应该是纯净物。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物质中常常会混有杂质,把物质中的杂质除掉得到纯净的物质就是除杂。那么,除杂要遵循哪些要求呢?又有哪些方法呢?一、物质除杂的原则(1)"不减":不能把主要成分反应掉(或让主要成分减少);(2)"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相似文献   

7.
《八小时以外》2011,(12):97-97
水杯、购物袋、保鲜膜……这些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你知道它们都有哪些使用禁忌吗?12345数字告诉你。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上曾经有一则消息称"牙膏会致癌",并危言耸听地说:"牙膏中的发泡剂等成分为致癌物质,如果使用过量将有害健康。"不少人看后担心不已。那么,牙膏真的会致癌吗?医学专家指出:牙膏中的成分是否达到危害人体的标准,得视其使用的量而定。刷完牙就漱口,牙膏又不会吞到肚子里,哪来危害人体的副作用?但对于天天使用的牙膏,我们应掌握一些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两对英国夫妻已经接受人类历史上首次生育"无癌婴儿"的试验.他们先在伦敦大学医学院接受一项先驱性治疗检测,科学家一直在大电脑屏幕上监视着,直到确证夫妻俩的精子卵子已结合,受精卵或胚胎内所有可导致癌症的基因被彻底排除后,才正式植入未来妈妈子宫内,将来生下来的便是无癌娃娃.这两对夫妇,每对中有一人有癌症,或有致癌基因细胞.医生在胚胎很小时,即仅含6至10个的细胞的时候,即进行了致癌基因清除.试验在理论上早已成熟,动物实验也已通过.因此成功把握极大.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保鲜膜。新鲜蔬果、剩菜剩饭,只要盖上保鲜膜,便能锁住美味,心理踏实很多。不过,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保鲜膜并不适用于所有食物。某些食物用了保鲜膜之后,不但不保鲜,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苹果、梨、油菜、韭黄等水分较大的蔬果适合用保鲜膜。这些蔬果使用保鲜膜,不但能够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某些营养素。在该项研究中,美国科学家发现100克裹上保鲜  相似文献   

11.
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不断挖掘"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巨大潜力,研讨出具有数学特色的"师生和谐共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7+7探究法. 一、课前调研从"基准点"入手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本节课已有哪些基础和经验,哪些是学习新知识的困难点,哪些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只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理念】经验是指在已发生事件中获得的知识。小学生知识理解的"内因"和"内在图式"大多隐于经验之中。无论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还是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都应该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因"和"内在图式",只有将之真正把握好,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落在支撑点上。1.找准生活经验,确定教学起点。依赖生活经验是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之一。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怎样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今  相似文献   

13.
"不"作为一个副词,它所修饰的多是动词。有:否定副词"不"和动词的搭配有哪些组合的方式,同样的搭配成分在不同的搭配形式中语义是否改变等。  相似文献   

14.
<正>片段一:课前搜索1.张贴海报。寻"物"启事寻找:生活中的毫升,字母符号:mL。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它的身影呢?赶快展开搜索大行动吧!2.信息交流。同学们,自从在我们班贴出了这份寻物启事后,你们一定展开了搜索大行动吧!怎么样?有收获吗?生:牛奶、橙汁、矿泉水的瓶上有毫升。师:噢,饮料瓶上有毫升。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毫升呢?  相似文献   

15.
"淀粉水解"的科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化学与生活>第一章编排了"淀粉水解"的科学探究,这个探究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 1.淀粉是否完全水解?2.水解的条件有哪些?3.水解产物真是葡萄糖吗?  相似文献   

16.
问题:有一只2 V左右的蓄电池,但其"+""-"极的标记已模糊不清了.为了确定它的"+""-"极位置,你有哪些实验方法可以判断它们?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教学高效的保障。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合理、科学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备课时,教师要做好相关前测,如"就本节课而言,学生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例、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等。教学中,可通过描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隐含其中,为学生设置解决数学  相似文献   

18.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2,(1):119-120
师:已请同学们在课前自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并收集有关"小数"的信息.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并说说你通过自学对"小数"有哪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达到或部分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或教学经验判断学生的这种学习生长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成人与儿童的思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意断式的"认为"容易造成主观认识偏离客观实际,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前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学习前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编制成测试题目,在备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会较为准确地告诉我们学生"现在已走到了哪里".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初入幼稚园,"分离焦虑"、"陌生焦虑"接踵而至。他们的入园焦虑会有哪些?每个孩子的症状是否相似?有哪些特点?家里家外有哪些不同?在迎接新生幼儿入园之初,多是在孩子的哭声和家长的担忧中开始的。幼稚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