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5年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对全国10家地方出版社和北京地区25家中央级出版社的35种1994年版图书,进行以编校质量为重点的质量检查的结果是:优质品无,良好品1种,合格品6种,不合格品28种,不合格品占被检查图书总数的80%。检查结果说明“无错不成书”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劣  相似文献   

2.
“无错不成书”已成顽疾,多少年了,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新闻出版署连续三年组织专家进行了4次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第一次(1993年)抽查20家中央级出版社的23种图书,不合格率达87%;第二次(1994年)抽查9家出版社的9种大型古籍今译图书,不合格率为100%;第三次(1995年)抽查署直属16家出版社的32种图书,不合格率为69%;第4次(1995年)又抽查了35家出版社的35种图书,不合格率依然高达80%。所谓不合格,指的是差错率超过1/万。其实,这是一个很低的标准,因为五六十年代出书允许的差错率是1/10万。  相似文献   

3.
最近,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根据新闻出版署《关于对工具类图书进行质量检查的通知》要求,组织了对鄂版工具类图书的编校质量检查。 本次质检实行局社两级检查:从出版社自查情况看,被抽查的71种图书合格品以上的有54种,平均合格率为76%,不合格品17种,不合格率为24%。新闻出版局抽查的16种工具书,检查结果为:良好品2种,占被检查图书总数的11.8%;合格品以上的10种,占62.5%;不合格品6种,占37.5%。新闻出版局检查的87种辞典中,合格品以上共64种,占被检查图书的73.6%,不合格品23种,占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人类文化与知识的传承者,完美而正确的信息传播是出版者苦心追求的结果,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一直是出版工作的中心之一。目前,我们图书的编校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从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对33家良好出版社33种图书的质量检查结果看,仍有11种为不合格产品。从图书错误率分析,原稿留错的约占全书错误率的90%;校对和排版错误的各占5%。由此不难发现,消灭原稿错误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15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不乏高质量的精品,传世之作,首届国家图书奖135种获奖图书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皇皇74卷等等图书,正是近15年图书出版业的骄傲。但是,从总体上说,图书质量没有与数量增长成正比。今年3月新闻出版署公布了对20家中央级出版社23种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结果,竟有3种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5种图书的差错率在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之间,12种图书的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一本二三十万字的图书中,读者将读到几十乃至上百个错误,真可谓名副其实的错误百出。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某城市评选优秀图书,出版社自荐的候选图书中,竟也让评委抓出一本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上的劣质产品,自己撞上了枪口。可见图书质量问题严重之程度。  相似文献   

6.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7.
看到新闻出版署公布直属出版社第三次图书质量检查的结果,着实吃了一惊。据报道,抽查16家出版社的32种图书,其中编校质量不合格品达69%(什么叫不合格品,1992年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第五条有说明:“一般性差错以万字计算差错率”,“有六处以上(包括六处)严重文字错误,或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的,为不合格品”)。 大家知道,新闻出版署的直属出版社包括了一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向以出版态度严肃著称的出版社。如今这一类出版社的编校质量尚且如此,那末,有些不知“三审制”为何物,  相似文献   

8.
科技书刊校对质量问题初探王乐今年初,新闻出版署对20家出版社的23种图书质量随机抽样检查,结果有18家出版社因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受到处理。新闻出版署还决定:出版业要由总量增长阶段向优质高效阶段转移,因而如何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浅析图书编校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对33家良好出版社2001年度出版的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抽查,其结果是不合格率为33.3%.对这个检查结果,社会反响强烈,出版界也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者,笔者并不感到惊讶.这次检查的仅仅是良好出版社,普通出版社的图书质量问题可能更多.许多出版社都在暗自庆幸没有抽查到自己头上,但侥幸之余如果不进行反思,找出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很难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发展电脑校对促进编校质量提高王建中1996年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在500多家出版社自查的基础上,对35家出版社35种自查图书进行了抽查。抽查的结果说明,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十分严重。在为解决编校质量下降问题而作的种种努力中,积极...  相似文献   

11.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公布了2007年启动的全国教辅图书大检查,对华文出版社、崇文书局、岭南美术出版社等19家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教辅读物的出版社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出版质量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问题图书收回,开出1万元罚单。从抽查的138种图书统计,教辅图书的合格率为84.7%。近年来,教辅图书一直是编校质量不合格"重灾区",也是历年检查的重点,但质量并不容乐观。教辅图书市场岂是一个"乱"字了得。本文作者身为教育研究者,为根治教辅图书市场乱象开出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2.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公布了2007年启动的全国教辅图书大检查,对华文出版社.崇文书局、岭南美术出版社等19家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教辅读物的出版社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出版质量差错率在万分:乏五以上问题图书收回,开出1万元罚单。从抽查的158种图书统计,教辅图书的合格率为84.7%。近年来,教辅图书一直是编校质量不合格“重灾区”,也是历年检查的重点,但质量并不容乐观。教辅图书市场岂是一个“乱”字了得。本文作者身为教育研究者,为根治教辅图书市场乱象开出了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2,(4)
期刊的编校质量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随着期刊版面的增多和出版周期的缩短,却带来了期刊编校质量的下降。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139家良好出版社进行的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情况显示:在自查阶段,共检查图书1750种,合格率为87.5%,不合格率为12.5%;在抽查阶段,对33家  相似文献   

14.
刚刚结束的2002年第一次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表明:广西图书编校合格率达到创纪录的89.9%,优良率也达到44%(1997年为21.8%)。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广西8家出版社中校对实力最强的接力出版社,从1997年到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抽查其图书86种,不合格的仅一种(差错率为1.6/10000),总合格率为98.8%,其中优良率高达60%,差错率为0的无差错图书23种,占被查图书总数的30%。这在全国出版社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斐然的成绩,必须源于指导思想的正确、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合理的运…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署对35家出版社的35种1994年新版图书,做了编校质量检查,结果为:优质品无;良好品1种,占2.857%;合格品6种,占17.14%;不合格品28种,占80%。获通报表扬的1种,差错率万分之0.3:《少年维特之烦恼》(漓江出版社);获通报鼓励的6种,差错率不及万分之一:《我为少奇当秘书》(中央文献出版社);《疑难杂症寻医求药指南》(广西科技出版社);《社会科学新词语词典》(世界知识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当前,制约图书质量上台阶的关键因素仍然是编校质量不合格。相当一部分图书的差错率超过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合格标准,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要求出版社公开作出质量承诺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如何全面提高图书质量,这是出版界每一个同志都应认真思索的问题。作为一个老编辑,十几年来,我当过一百多种图书的责任编辑,担任过一百多种图书的复审或终审,个中酸甜苦辣,体会颇深。下面是我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图书出版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新闻出版署决定进行全国图书质量大检查,并已就此向各地、各有关部门发出了通知。这次检查的重点是图书的编校质量,范围为1994年新版图书(以版权页为准)。检查工作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各出版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军队出版社由总政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分普查和抽查两个阶段实施。普查阶段由各地新闻出版局、各出版社主管部门根据  相似文献   

18.
图书编校质量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奇 《中国编辑》2003,(4):16-19
二十年来,图书的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了困扰我国图书出版的老大难问题。新闻出版署先后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并从1993年开始,不间断地对全国图书的编校质量进行检查。但是,从总体上讲,“无错不成书”的问题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再次敦促全国各出版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编校工作,提高编校质量。编校质量保障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出版界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图书馆校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对33家良好出版社2001年度出版的图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抽查,其结果是不合格率为33.3%.对这个检查结果,社会反响强烈,出版界也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出版单位的实际工作者,笔者并不感到惊讶.这次检查的仅仅是良好出版社,普通出版社的图书质量问题可能更多.许多出版社都在暗自庆幸没有抽查到自己头上,但侥幸之余如果不进行反思,找出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很难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署对图书质量三次检查表明图书差错率高得惊人吴琼近年来,伴随着图书品种和图书总量的大幅度增长,图书编校质量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1993年底以来,新闻出版署连续三次做了图书质量检查。第一次是检查了北京地区20家中央部委出版社的23种图书,结果是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