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解题过程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是难免的.如何排除障碍,走出困境,成功解题,既是学生的心愿也是教师的责任.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现介绍如下,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这道题讲过多遍了,学生还没有学会.我认为,那是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展示解题过程中的“源”与“流”,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做题.对此,我在“源”与“流”方面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整体思想”,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将解题当作一个“整体”,充分协调题目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服从解题这一整体的要求。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在一些数学的计算、求值或论证中,有些题目用常规的解法来解不仅使解题过程繁琐,影响解题速度,有时甚至无法把问题解决;相反,若先从问题的整体着手,利用整体效应,反而使问题清晰明了,这样既简化了运算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又能使有些看似无法处理的问题“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解题时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考虑不周、走弯路甚至走错路等问题,经老师的一番分析后,顿时恍然大悟.究其原因,多数是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注意发现、挖掘题目的条件,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导致思路受阻、思考偏差.其实,解题就好比“破案”,题目的条件犹如嫌疑人留在现场的“线索”,而求解的答案就如要抓获的“罪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建中 《中学教研》2010,(11):14-15
很多学生在解答平面解析几何题时,由于缺乏对其几何内涵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把握,而致使解题思路狭窄,运算过程繁琐,结果常常是“会而不对”或“对而不全”.如何准确地探寻问题的几何背景与内涵,使解题过程得以优化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国内外学者已经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别是随着建构主义数学观的兴起,对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误义有了新的认识.Newman认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想得到正确答案,必须扫清一系列障碍,其中的任何失误均会影响解题过程。导致解题的最后失败.在此意义下.Newman从解题过程角度提出错误的层级(Hierarchy),将其分为5个水平:阅读(Reading)、理解(Comprehension)、转换(Transformation)、加工技能(ProcessSkill)、编码(Encoding).理解错误指的是没有掌握问题中所含信息的意义.操作技能的错误指的是与算法有关的错误.编码错误指的是书写错误,如笔误等.戴再平先生从解题结果的角度把解题错误分为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7.
不少同学在听力解题过程中总感觉到满河是滩、无从下手,正如有学生所说的那样,“像一阵风吹过之后不知所云”。事实上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掌握良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笔者介绍一种实践证明行之可行,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即英语听力解题“四字连环”——测、听、记、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缺少必要的解题过程,而解题结果巧合的一类解题称为似真解题.纵观近年来的一些杂志、教学参考书,似真解题屡有发生,给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学生被“似真性”所蒙蔽。  相似文献   

9.
当解完一道题时,有些同学则认为万事大吉.其实,有许多题目,解题结束后,继续认真“反思”,常会完善、优化解题过程,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与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过程中,把一个等式或不等式变形,往往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变形中巧用两边“取”,犹如添加了“催化剂”,可使问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的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寻求解题的突破口比较困难,我们不妨试试“等效替代法”。在研究问题中保持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利用简单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代替复杂的物理对象和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汪纯中 《数学教学》2004,(12):21-22
为使解题方法严密,首先要考虑解题步骤的合理性,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步骤的合理性,是指正确应用数学概念,熟练运用相关定理、公式,推理符合逻辑、表述条理清晰的解题过程.合理的解题步骤,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反思解题步骤,就是审视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言必有据”,是否符合逻辑要求,是否有多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问题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隐含在题目,致使有的学生因不能领会题意而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因忽视重要的隐含或没有充分利用隐含信息而造成误解.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领会题意,挖掘隐含信息,充分发挥隐含信息在解题过程中的特殊功能.本文结合实例对隐含信息的解题功能作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问题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隐含在题中,致使有的学生因不能领会题意而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因忽视重要的隐含信息或没有充分利用隐含信息而造成误解.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领会题意,挖掘隐含信息,充分发挥隐含信息在解题过程中的特殊功能.本文结合实例对隐含信息的解题功能作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极限是微积分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它从数量上描述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而在无限变化过程中考察变量的变化趋势的思想就是极限思想,极限思想是一种基本而又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考察问题的极端状态,灵活地借助极限思想解题,往往可以避开抽象思维及复杂运算,探索解题思路,降低解题难度,优化解题过程,本文举例说明极限思想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几笔“优美”构画。  相似文献   

16.
王丕鹏 《中学理科》2005,(10):82-82
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巧妙地假设“模型”,可使解题迅速、准确.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习题课正是充分暴露错误,展示思维纰漏的最好载体,此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做足“展错、挖错、辨错、纠错”的过程,使学生的错误真正得到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与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最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目前的数学解题教学,教师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领悟具体的、程式化的数学解题招式,其结果是学生往往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因此,笔者认为,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各类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还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数学解题的“策略观、工具观、视角观.审美观、辩证观”,使学生能自觉自如地从更宽的视角、更深的层面上去认识,领悟,尝试数学解题活动,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艳 《江苏教育》2007,(2):41-42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联想关系密切。实际上,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解题者不断联想的过程.不断将“陌生”化为“熟悉”的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谈到:“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联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改编题目,以熟悉化解陌生,是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数学“猜想”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正如弗赖登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数学中运用“猜想”教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要学习的数学结论及解题途径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是激活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猜想因素,恰当处理教学过程,这是十分必要。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