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精神。高校应该是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阵地。另外,时代发展和科技的普及,也需要大学生具有人文精神。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进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加强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构建科学的人文精神教育体系,在实践中认真践行人文关怀的理念,帮助大学生培育应有的人文品格,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音乐文化是大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主要部分.在目前大学生音乐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根据普通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对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课内容进行拓宽、整合,可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音乐文化素养,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园体育文化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精神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阶段,校园环境的优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教育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导向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塑造问题。大学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如何来构建它的人文精神。在文化视野下,培养人文精神还要从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入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电影《老井》是反映太行山农民真实生活、旨在讴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部佳作,其主题忠实体现了人民辛劳生活,面对贫瘠干旱的生存环境从内心深处爆发出的刚毅行健的人格精神。影片不仅深刻揭露并批判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下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对人的精神摧残,而且孕育着村民面对万般艰难的吃水苦境表现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殉难的高贵品质。优秀人文精神的传承希冀于当代大学生,教育者应当引导大学生时刻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必须立足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逐渐营造出浓郁优秀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立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实然困境,分析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归因,探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应然路径,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树立现代大学理念是首要前提;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实施关键;提高教师修养是根本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重要内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历史契机;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是氛围导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文精神是高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形成的文化观念、思维形式、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它包括学校精神和传统、校风和学风、人文关怀与集体舆论等内容。将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既体现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雀不同时代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通过文化积淀与传承,展示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事实,高校人文精神大面积失落,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欠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应当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主要从营造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制度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物质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构建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探寻高校体育文化下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形式,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精神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文化下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关系。首先介绍了西方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大学生文化传统教育;其次从大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方面阐述了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然后剖析了大学生的特点,论述了大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自信对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最后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大学生教育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不仅要"专业成才",还要"精神成人"。而大学语文在维系文化认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构筑心灵世界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应当从以工具性为目的的僵化模式转向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人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都有人文精神,并且依赖人文精神去创造文明和文化。我国在建国后历经传统与现代的快速融合,人文精神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混乱。需要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路径着手构建新时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鲍红 《文教资料》2009,(27):192-193
当前在我国少数大学生身上存在人文精神欠缺、人文素质不高的现象.从高校角度看,主要是办学思想过于功利、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传统文化缺乏传承等原因所导致的.要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高校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端正办学思想;以文化经典教育为切入点,培养人文精神;在教育的每一环节渗透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但是,当代大学生几乎没有生活经历,也没有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文精神缺失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育: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强化课堂实践文化,构建校园环境文化,在实践中确立服务精神以及人性化校园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和人文精神主要阵地的大学教育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本文系统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论述了大学生人文精神构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建设。为此,需要运用辩证眼光,全面审视传统中华人文精神;认识和分析传统中华人文精神,把握其实质;坚持正确方向,创新中华人文精神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惠芳 《文教资料》2011,(2):168-169
弘扬人文精神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群众性事业,社会有责任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优质环境。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责在于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保持自由、活跃、宽松的学术气氛和传统,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保有独特的批判精神和文化气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效推进人文精神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构建大学人文精神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强化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必然的选择。大学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观,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加深文化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人文精神,构建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