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傅斯年先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亦渐的第七世孙,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他11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他是经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教育学方面均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最为突出。他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面简称“史语所”)所长、北大代理校长等职,后随国民党迁台而留在台湾,并担任台大校长,1950年末在台北辞世。傅斯年先生在研究历史时,十分注重第一手材料。(这里有档案,还有考古发掘的文物及其它)他甚至认为“史…  相似文献   

2.
王标 《档案天地》2011,(6):38-41,57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先生(1898-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他曾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学者.他曾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在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参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史料便是史料学"的思想,在我国近现代档案学的创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傅薇 《山东档案》2003,(1):10-12
傅斯年,字孟真,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被誉为“开代文章第一家”的书香世家。作为我国现代学术界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终生活跃于政治舞台和学术领域。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曾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是“科学史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曾担任过中山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史语所所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他在我国现代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对于中国现代档案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重视档案对于学术研…  相似文献   

5.
赵彦昌 《山东档案》2006,(5):61-62,43
傅斯年先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亦渐的第七世孙,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他11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他是经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教育学方面均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最为突出.他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面简称“史语所“)所长、北大代理校长等职,后随国民党迁台而留在台湾,并担任台大校长,1950年末在台北辞世.……  相似文献   

6.
傅斯年学贯东西,在档案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特别是他在我国近代档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挽救明清珍贵档案、挖掘殷墟甲骨实物档案以及整理利用档案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近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北京大学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对《知识考古学》中"档案"概念的准确解读是传播和应用福柯档案思想的前提.通过文献研究,从文法和内涵两个方面阐述了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对"档案"这一词语的创造性误用.福柯借助修辞的转义首次将"档案"锻造为哲学概念,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意义与 自洽的逻辑.福柯只保留了"档案"作为物时本身固有的组织方式和空间形象,并在对"语言"与"话语"、"历史学"与"考古学"、"文献"与"遗迹"等术语进行转换与误用的过程中,为"档案"的内涵、研究方式、表征形态注入了新的含义."档案(馆)"成为特定时代文化模式的抽象概括,扮演着"历史先验"的角色,定义了认知领域的整体结构及其自我运转的秩序,并生成了各种知识形态的遗迹.由于福柯对"档案"概念的再造,以及他对档案实物遗迹的考古,这些冠以"档案"之名又"反档案"的理论和研究实践与档案学形成了一种张力.梳理福柯的档案思想对于档案学的跨学科汲养、档案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更新、档案文化研究的批判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傅薇 《山东档案》2003,(1):10-12
傅斯年,字孟真,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被誉为“开代文章第一家“的书香世家.作为我国现代学术界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终生活跃于政治舞台和学术领域.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曾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是“科学史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曾担任过中山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史语所所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国际档案理事会自1950年成立以来,主要编辑出版了两种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杂志。一是Archivum(即《档案》,1951,2000年);二是Janus(即《护门神》,1983—2000年)。《档案》原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会刊,用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五种语言编辑出版。其内容涉及历史档案与现行件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包含档案与历史研究的相关问题。每隔四年还有专门的一卷用于编辑出版国际档案大会的所有记录。《护门神》原是国际档案界的“学术喉舌”,主要功能是交流和传播国际档案理事会下属机构以及各成员的论、研究进展和学术观点等等。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学研究所对明清大内档案的整理做出了重大成绩,成为档案类书籍重点讨论的对象。但是,作为国内另一重要学术团体——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以下称语史所)对地方政府档案整理的实践和  相似文献   

12.
傅斯年先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在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除此之外,在中国档案史上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中,傅先生倾其所能,为拯救明清时期珍贵的历史资料--"大内档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沈兼士是我国民国时期研究明清档案的专家,也是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沈兼士早年求学于日本,回国后先后担任了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馆文献馆馆长等职.沈兼士较早地提出了"档案学"这个词语,在档案的理论思想和管理思想方面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尤为重视档案材料的编纂和利用,他的档案思想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即从沈兼士生平的档案工作、档案思想的主要内容、档案思想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言论家,关注的问题往往和时代核心议题高度吻合,核心议题因这些言论家的关注而更为重要,言论家也因参与核心议题的议论而更具公共影响. 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的纪念馆与胡适故居毗邻;在台湾大学,行政楼门前的“傅园”及“傅钟”,无不凸显傅斯年的重要.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相对于这些显赫身份,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就是傅斯年的言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阐述了陕西省杨家村发现的西周金文档案的学术价值 :即对研究西周谱牒档案和单氏家族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证明了《史记·周本记》所列西周王室世系的可信性 ;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印证了西周若干历史大事件的可靠性 ;有助于一些学术争端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31日-6月2日,北京市档案局馆举办了“档案史料与现代城市发展学术讨论会暨《北京档案史料》创办20周年纪念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天津、上海、重庆、安徽等档案局馆领导及从事编研工作人员,《历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杂志社、《中国档案报》等共4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字梦簪、孟真,祖籍江西永丰。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傅斯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时期的北大学生领袖,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历史语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史学理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关二人史学成就的研究专著已有数部,但其中鲜有西方学者的手笔,而施耐德教授的《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本书德文版已于14年前出版,中文译著于今日方才面世,但该书所持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该书紧抓“真理与历史”这一深刻的史学主题,广泛采用西方史学中新兴的区分研究语言思想精华,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中心,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史学学人在面对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科学、史学与政治、史家与国家等一系列矛盾复杂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徘徊、彷徨的学术犹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档案放到大的学术语境中来考察,对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哲学等学科有关社会记忆研究中如何看待档案的观点进行了文献梳理与分析,旨在挖掘学术资源,汲取学术启发,以便我们在档案的社会记忆研究中丰富学术思想,提升研究层次,融入学术主流.  相似文献   

20.
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特别是向各级各类档案馆移交档案,是我国档案事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档案馆的接收范围和接收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