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课程的性质与科学课程研究、科学教育活动、教育进步等关系密切,所以探讨科学课程的性质问题,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科学课程是由社会建构的,科学课程具有“社会性”、“价值性”、“角度性”或“偏见性”。认识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程的核心要素,传统的对科学知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的理解决定了教师、学生的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价值取向。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品格的揭示,引领了科学课程领域的一场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科学课程知识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知识观的转变,对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形态对高师学生科学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师学生们的科学知识水平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现状;在分析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阐明小学科学课程对高师学生的要求,最后提出改变高师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采取的具体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科学知识观与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活动、学生素质提高等关系密切,所以探讨科学知识观问题,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为此,本文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实在论的建构主义等的研究出发,阐述了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树立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观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从SSK研究到SST研究的延伸,表明科学的人研究对技术的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是在解构传统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它提出以强纲领摧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以信念研究张扬科学知识的社会性,以实验室研究揭示科学知识的境域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观照下的科学教育坚持如下基本理念: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张扬相对的科学知识观;重视全面的科学素养,追求多元的目的观;贯通科学与社会,倡导综合的课程观;摒弃简单的知识灌输,坚持建构与对话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夏平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他和同事们猛烈批判了标准科学知识观,极力拒斥传统哲学的合理性、客观性等概念,强调科学知识不是决定于自然界而是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是社会建构的。他还同时进行了科学知识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是科学课程决定者以社会意识形态的媒介、个体看问题的特定视角来选择、组织科学知识而形成的。科学课程是与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课程决定者看待科学知识的角度等密切相关的,是具有“价值性”、“社会性”和“选择性”的。这一新的阐释将使研究者、师生认识到科学课程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特定社会的价值因素以及个体看问题的“角度”的,科学课程知识并不完全代表人类探索自然的真实状况,而是具有局限性、境域性和片面性的,是需要不断完善、修正与发展的。只有放弃“客观”、“价值中立”、“普遍正确”的科学课程理念,不断反思和追问科学课程知识的真理性,才能真正深化科学教育研究、深入进行科学教育实验。对于师生而言,在科学课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没有人掌握着永远正确、不容反驳的知识真理,由此促使教师在教学以及社会生活中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并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教师的观念中,科学知识是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正确性”等特性的,由此造成教师创新意识淡薄,教师教育研究相对滞后,教师缺乏对知识及课程的反思、批判、追问与探究,致使教师不能清醒、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霸权”、“知识霸权”的存在。从社会建构论的视野来看,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是具有“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等特性的。清醒、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更新教师的科学知识观、使教师养成创新意识及能力,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长沙市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实验区即将毕业的初中生为样本,进行综合科学试卷的测试,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实验区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两类学生的科学探究内容和学科综合内容掌握程度均欠缺.  相似文献   

11.
社科学报编辑应确立新的学术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是社科学报的灵魂。社科学报的学术特点主要包括:高水平的学术层次,多学科的学术集合,丰富宽泛的学术内容,理论建构的学术范式,解释分析的学术话语,主客一体的评价尺度。社科学报编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品位,在编辑实践中正确处理学术与现实、学术与创新、学术与学科、学术与规范等关系,弘扬学术良知,坚持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12.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1):54-61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的观点,对港澳台沪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及知识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建构初中科学课程知识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应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整合性、人文性,强调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和个性化结合,以及在多元文化科学教育视角下初中科学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和科学史领域的发展背景出发,初步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坚持性别的社会建构和科学的社会建构是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两大理论前提,它们表达了女性主义将性别与科学关联起来的深层内涵,性别与科学的相互建构构成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编史基础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功,科学课程在二十世纪备受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但面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显现和科学教育内部问题的接踵而至,人们开始反思科学课程,认为科学课程必须反映科学的化属性、正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关注科学在精神层面的育人功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理解、运用和评价科学的意识和能力。这为人们描绘了科学课程发展的人化趋势,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基本主张和发展走向等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对有关自然科学知识性质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论述。从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观点看 ,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具有开放性、具体性、动态性、灵活性的特点。自然科学知识的性质与教育活动有密切关系 ,自然科学知识性质的改变对学校教育和课程改革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