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一说庐隐)、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省旌德县人。吕碧城家学渊源,12岁时,她诗词书画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著名诗人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1904年至1908年期间,吕碧城担任《大公报》主笔,发表了大量尊重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的诗词杂文。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  相似文献   

2.
吕碧城是中国近代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在她的诗文创作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文章主要从女性自主权利的呼唤、创办女学发展女子教育,宏伟远大理想志向的树立及狂放张扬的女性个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并阐释了吕碧城诗文中女性创作主体意识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吕碧城早年积极鼓吹女权并且从事女权的实践,而中年后却转向了佛学研究及"护生"运动。佛法观念中所宣扬的"众生平等"、"度己救人"与吕碧城男女平权思想的暗合;个人生活的际遇及特殊的人生感悟以及"女权"和"护生"思想之间内在的联系促就了吕碧城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4.
吕碧城早年积极鼓吹女权并且从事女权的实践,而中年后却转向了佛学研究及"护生"运动.佛法观念中所宣扬的"众生平等"、"度己救人"与吕碧城男女平权思想的暗合;个人生活的际遇及特殊的人生感悟以及"女权"和"护生"思想之间内在的联系促就了吕碧城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5.
吕碧城是严复交往的少数女性朋友中的一位。关于严复和吕碧城的交往,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在严吕二人交往过程中,严复在女学思想上深受吕碧城的影响,而吕碧城无论是在西学思想上,还是在其后半生的生活方式上也都离不开严复西学思想的触发。通过考析严吕二人的交往,可以透视20世纪初严复在教育思想上的变动,也可看出辛亥革命前后吕碧城思想的转变和生活轨迹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O宾格+VP"句是韩国语的一个基本的句法结构,在韩国语各类句型中与把字句的关系最密切。本文通过调查统计韩国小说《九刺鱼》,《七朵水仙花》和中国小说《北京人在纽约》,《骆驼祥子》的相应语料,讨论韩国语宾述句对应把字句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拾零七》读吕碧城题画词札记《吕词笺注》中录题画词计八首,列目如下:《齐天乐》“寒庐茗话图为袁寒云题”。《三姝媚》“为尺五楼主题扬州某校书所画芍药片石卷子”。《百字令》“排云殿清慈禧后画像”。《月华清》“为白葭居士题葭梦图”。《二郎神》“杨深秀所画山水便面,儿时常摹绘之,先严所赐”。  相似文献   

8.
近代作家吕碧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个性鲜明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词人.钱仲联誉之为"近代女词人第一".她的词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有些词不仅艺术性高,而且在题材的开拓和词境的创造上,都具有新的突破.也因此,她在近代词坛、女性词史乃至千年词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吕碧城的海外词,更以其雄奇瑰丽的特色和独具韵味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中体现出典型的学者化文风。本文旨在探究学者化风格对卡门形象塑造的双重影响,并以此对《卡门》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读书》第九期刊登董鼎山的纽约通讯——《从皇妃谈到世界最畅销书作家》,文章向读者介绍了国外出版界一些异乎寻常的奇怪现象。五位当今在世的“最”畅销书作家,没有一个是严肃的文学界名家,而是极为通俗的“故事讲述者”。他们是:美国通俗作家哈罗·劳平斯、英国的传奇小说作家白蓓拉·卡特仑、美国的欧文·沃莱斯、美国的路易·  相似文献   

11.
Given projected increases in workplace diversity, an understanding of diversity’s intersection with mentoring is a critical topic in the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involved an interview with Belle Rose Ragin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thinkers on diversity and mentoring in the workplace. After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Ragins’ key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mentoring literature, the article delved into the interview, which involves four parts: (a) Ragins’ education and early influences; (b) her views on the extant literature as well as insights around future areas for inquiry; (c) her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and (d) her views on consulting and teaching.  相似文献   

12.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波伏娃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有其独特的贡献。她提出了道德自由的概念以及人与人互为主体和他者的观点,探索了女性自由与解放之路,对法兰西自由主义文化精神给予了全新的阐释和极大的丰富。从波伏娃的自由观及其对自由的实践,可以洞悉波伏娃作为一个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在法国自由主义文化思想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吕碧城是清末民初著名女词人,身处在新旧嬗递的社会转型时期,受时代风尚、文化思潮以及个人生活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其词作始终坚持女性文学创作立场,于词学意识观念、题材表现范围、词风意境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样貌。吕碧城词的新变,体现了清末民初女性词在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时期的新发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用廉政文化眼光,解读宋代吕本中《官箴》提出的“清慎勤”三事,揭示其内涵和意义。《官箴》以“清”冠篇首,义贯全文,阐发了“临财”廉的内涵。首次赋予官员种种“清”的品格,“清官”概念首现中国廉政文化史,《官箴》成为历史上“清官论”嚆矢。著者吕本中采集“前言往行”,结合自身为官体验,为“清官论”注入很多新鲜元素,成为资政诲人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6.
吕坤是明朝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吕坤的研究逐步升温和深入。除了不少论文和著作的个别内容涉及吕坤的思想外,1995年以来共有25篇以研究吕坤为主题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著作有两部。在传播媒介上,伴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介入,呈现出期刊、图书、网络三种传播媒体共同促进对吕坤的思想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内容涉及吕坤的经济、政治、哲学、实政、文学和音韵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对于吕坤思想的学术探讨逐步加深和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宽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宋代蓝田吕氏家族对宋代学术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李如冰博士《宋代蓝田四吕及其著述研究》对蓝田四吕进行了深入系统而又全面细致地探讨.作者凭借扎实的文献学功底、深厚的史学知识、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和严密周到的逻辑思维,对四吕家世渊源、生平事迹、姻亲交游、著述贡献、文学观念、家学传承等做了详细的考证分析,使此书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8.
In an earlier issue of this journal, Craft (2001) explored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in relation to a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theories. Craft also offered various observations on, and criticisms of, aspects of NLP such as its theoretical coherence, modelling, Dilts’s ‘logical levels’ and possible dissonance of NLP’s espousal of individuality in learning with its experiential emphasis. This article offers a response to Craft’s article. It describes the origins and nature of NLP, and explores its theoretical identity. NLP is portrayed here as based primarily on the cybernetic epistemology of Gregory Bateson (1972, 1979). The article offers a critique of many of the views put across in Craft’s article, and builds on her attempt to position NLP theoretically. The broad aims of this article are to offer an informed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NLP; to extend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on NLP; and to develop debate about its relevanc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台湾学者吕文翠的学术专著《海上倾城:上海文学与文化的转异(1849-1908)》为考察中心,认为吕文翠的"上海学"研究是以"都市文化"与"现代性"的文化研究为核心,这种全新的研究方式将会给学术界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