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与竞训非均衡发展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数据收集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专家访谈法:数据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经过讨论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和普通高职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它在文化基础教育、专项运动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融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退训、退役时的后顾之忧,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途径或思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广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在“举国体制”的框架下,改革和创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论证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全面统筹的、适宜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纳入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法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探讨美国、英联邦国家、欧盟国家、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各类培养模式特点的同时概括提炼上述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包括完善竞技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支持网络,侧重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训练水平,正视学训矛盾、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基于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认为中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在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充分调动多元培养主体的积极性,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举国体制+”路径,即“举国体制+大学体育”路径、“举国体制+职业体育”路径和“举国体制+社会力量”路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和美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美国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优势.结果得知: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上整体不如美国,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教育系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从而改进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向"体教结合"模式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就要走“体教结合”之路。教育系统只有主动和体委系统共同挑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担,才能解决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教育系统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及政策方面的研究趋向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它的试行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种种弊端,并且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良好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通过实证和理论分析,找出中国竞技篮球健康、持续发展因素,指出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是推进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时期,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靠体育系统,“专业运动队”是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现了“职业化”模式、“体教结合”模式及“社会化”模式,丰富了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由于教育和体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体教结合”为学生提供运动体验、培养运动兴趣,尊重学生个性、挖掘运动潜能,一切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住,正是各级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现。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应该确立以“体教结合”为主模、多种培养模式协同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在讨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是目前我国体育事业中唯一需要集中力量办理的大事。进而提出以下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并完善举国体制的含义是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髓,同时革除“举体育系统之力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历史模式,创建并实施“举体育财政之力发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树立大人才观、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从我国竞技体操的现状,分析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各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等。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生态化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生态转变的关键环节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结构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生态化的后备人才培养系统,必然具有良性结构以及高度耦合、协同的组分和要素;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无序发展、框架与运行结构分离、二元对立结构,是当前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症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结构,具有“立体型”“渗透化”“交融式”特征,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发展的基础;通过树立生态化培养理念,完善政府主导功能,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优化、整合后备人才培训要素等途径,来促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结构的生态化。为提升人才培养系统生态效应及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促进江苏高校“体教结合”良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办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的诸多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以促进江苏省高校“体教结合”的良性发展,为江苏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65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布局不尽合理,运动员水平较低,训练动机多样化;教练员学历、职称较低,科研意识淡薄,选材方法以主观感觉为主;场地器材陈旧落后;训练经费严重短缺;竞赛与奖励体制不合理,并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机制和效果方面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体教两系统学校对各自优势与劣势的认知基本符合当前的现状及趋势;体育系统学校生源短缺、质量下降、出路不畅、读训矛盾等问题仍然严峻;教育系统学校的后备人才数量与质量呈下降之势;体教两系统学校对"体教结合"优势的认知高度一致,体育系统学校的认知与诉求更为强烈;体教两系统的学校对"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新秩序的诉求高度一致,体育系统学校的诉求愿望更为强烈。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职、高职、本科有机衔接协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技术技能型足球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内涵要求正随着足球产业的蓬勃发展发生重大改变;足球人才培养周期长,探索"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中-高-本的培养通道,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足球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满足广东体育产业需求,提高足球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省区市级)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基地,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形成,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分析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阐述了制约此类运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实际困难,对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小学竞技潜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统文化、社会历史变迁、应试教育、现代科技、家庭择业和大众传媒等方面入手,对影响中小学竞技潜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找到推动中小学竞技潜人才资源开发的方法,从而促进中小学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减少人才埋没,以充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有关"体教结合"以及社会评价方面的文献、书籍等资料,结合专家建议与问卷统计结果,以河南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为依据,结合传统校与体校的对比分析,从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探寻适合河南省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访谈话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中小学体育竞赛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当前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依据现状调查结果和深入研究,确立中小学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方向,竞赛模式,进行试点实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探索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个性,实现“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目标,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安徽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为依据,重点对其中的生源、学训矛盾、经费、竞赛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探寻适合安徽省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