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意拳是我国内家拳主要拳种之一,内家拳的主要特点是发"内劲儿".目前有许多人对行意拳的"内劲儿"认识不足,往往只看到发劲儿中刚、直、快、猛的一个方面,而把行意拳看成了单纯硬打硬拚的唯技击的拳种,这是非常错误的.本文拟将行意拳的"内劲儿"作一比较全面的阐述,其目的在于既可使行意拳之道得以发扬光大,又可供有志于斯道者作为研究参考之用.一、什么是"内劲儿"?练拳的人都喜欢用"劲"这个武术上的术语,在自己单练时往往说要找"劲儿",在两人对练时又往往说要摸"劲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重体轻育的问题,认为在实际的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要真正落实既健身又育人的人文关怀,就必须在实施策略上实现三个创新:一是目标创新,要在教学实践中走出重视"技能",而忽视"人"的误区,把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定位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终极目标;二是内容创新,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太极拳技术技能,更需要呈现给学生团结协作、密切沟通、甘于奉献等价值理念,培育学生审美情操、追求和谐、爱护自然的志趣态度;三是方法创新,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太极拳教学,应把尊重学生的个体主体性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首要原则,积极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序言国家体委(83)体训竞四字072号文件下发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计划》要求:"北京……等六所直属体育学院,要把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完成一至两项拳械的系统整理工作".据此,我们选定了"查拳"作为系统整理项目.关于查拳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源自无从查考的异人、仙人这类玄不可信的说法外,还有始自西域人查密尓说,源于山东说.要对查拳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仅停留于不分真伪地罗列各种起源说是不够的,毫无依据地奉持一说也,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的生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之一,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民间和军队中的各家拳法,并吸取了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使之成为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在锻炼时,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达到内外合一。实践证明,练太极誊不仅可以修性、强身、而且还可以治疗疾病。本课题的目的是进一步观察我国陈式和杨式太极拳对人体的影响,并为其补充必要的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浅谈     
一、太极拳命名的由来"太极"中的"太"是形容大;"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太极"二字,最初见于"周易"一书,在易经里把天地称为"太极"(或称"太初"、"太一"等).宋朝周敦颐画了一幅太极图,用以解释宇宙、自然发展规律及其变化.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圆形的,恰似太极图的一环套一环.在这些环形动作中,含蓄了很多变化,如虚实、动静、刚柔、进退等.太极拳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用意不用力,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变化莫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博爱唐村《李氏拳谱》问世后所引起太极拳界的争论以及拳谱的内容进行考证.研究认为,依据现有资料无法证明千载寺的存在,千载寺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说法尚不能成立;王宗岳师承李鹤林的观点得不到实证;唐豪、徐震关于武禹襄得《太极拳论》出处的立论存在纰漏,《太极拳论》的由来尚且存疑,《太极拳论》与唐村《李氏拳谱》难以建立联系;根据《李氏拳谱》中最早成文的《无极养生拳论》存在的理论错误,以及该拳论部分内容与1915年出版的《形意拳学》雷同的事实,可推断《李氏拳谱》成于现代.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虽属武术派系,而武术基本功原是从古代导引发展而成。太极拳名家向恒然曾说:“太极拳亦可称为道家导引方术之一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之意,这是采用我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而命名的。我在从事太极拳教学30余载中,深深领悟古代导引、哲学对太极拳的影响,体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要求意识、呼吸、动作三结合的核心问题,在于“恒动论”,它指导着太极拳,达到上下内外完整协调的周身运动。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撰《史记》,既不从盘古开天地写起,又不尊圣人之意从尧、舜写起,而著黄帝为首.本文认为用意在几个方面:一、本着"实录"原则,不唯经圣,以信史为据;二、树黄帝为法天则地中华民族之典型;三、借古讽今,以讽刺批判汉武帝好神仙的愚味;四、赞扬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以推崇道家.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哲学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和谐社会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从人类本性上说,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马克思把人类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提高到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理论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出了"和谐社会".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其深层意蕴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很高兴今天能参加陈鹤琴幼教思想研讨会.我想就继承与创新讲一点感想.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内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全盘苏化", "一边倒",否定与贬斥"五四"以来中国"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在这样的背景与氛围中,陈鹤琴在讲授《教育史》课程中,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指出:"我们研究任何一种教育理论或教育实际,都不能把它看作静止不动、停顿不变的东西;而是要把它看作不断运动着、不断变化着、不断革新着、不断发展着的教育过程,就是一种教育思想转变或发展为另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制度转变或发展为另一种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黄图珌是清代戏曲作家,《看山阁闲笔》是他的一本笔记小品.《看山阁闲笔》中"词曲"部分,展现出黄图珌独到的戏曲理论,具有较高的戏曲批评价值.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本色"理论,推崇"词宜化俗";追求"词情",主张情景交融;注重"尾声",善于营造意境;讲究"化工",提倡"用字须活".  相似文献   

13.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贯穿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一条轴线,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审美观念的变化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庄子提出的"得意忘言" 说,尤其突出和重要。庄子在《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相似文献   

14.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问题上,众多学者都把太极柔力球项目与太极拳运动相提并论,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汲取了太极拳精华的拳理和功力之精髓”,或是“把太极拳的拳理和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技术精华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为正确、务实地引导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方向,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核心思想、运动特征和运动形式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努力探求其文化根源,辨析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运动、网球和羽毛球运动的区别,还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的真实面貌,纠正不合实际的偏见言论.为此,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太极”不是某项运动的专有名词,它是宇宙万物普遍运动发展变化的法则,太极柔力球和太极拳是“太极”法则下的2个事物,是2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不能仅依据起源时间的早晚,囿于太极拳运动理念和其他球类运动概念来决定2项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的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现代意识论又从总体上把意识看作是由知、情、意三个部分组成。各个学科虽视角不同,但都把知、情、意视为整体结构中的三个要素。它们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健全的意识或心理。反之,将给这种意识或心理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怎样对学生实施知、情、意整体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学若不能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将严重  相似文献   

16.
墨家辩学是我国古代名辩理论的主要部分.根据墨家辩学中的有关知识,联系现代论辩理论中的"承认"说,可以得到一种认识:进行论辩是为了"争胜";要能"争胜",就要注意在论辩中"取当";所谓"取当",也就是要注意在论辩过程中谋求"承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农村老年妇女进行太极拳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对照组实施可行的运动处方锻炼,实验组实施太极拳锻炼,运动量、强度和频率高度相关,实验周期一年,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反映身体形态的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妇女实施太极拳锻炼后,实验组的体重、上臂脂肪厚度、肩胛脂肪厚度、体脂%、腰围和BMI指数优于实验前,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形成良性的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农村老年妇女进行体育锻炼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锻炼方法,建议采取合理措施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伤逝>中的子君,是个令评论界争论不休,迷惑不解的人物.无论是涓生的"怒其不争",还是鲁迅的"哀其不幸",都是被潜在的男性主体意识扭曲了的误解.涓生将她的"奉献"曲解成"索取";鲁迅则把她的"刚强"当成了是"柔弱".对这个谜样的人物,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下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问题是存在诸多误解的:把"工作快乐"等同"职业幸福感"、把"职业声望"等同"职业幸福感"、把"利益获得"等同"职业幸福感".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才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20.
李贽在《童心说》中将八股文视为能够寄寓"童心"的"天下之至文",是由他的八股文观所决定的。李贽的这种八股文观,指的主要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无须仰人鼻息、不必谨守程式以至因文害意的"场下之文"。利用这种"代圣贤立言"的"场下之文",或顺题发挥,或屈题从己,二者均可以抒发胸臆、寄寓"童心",而后者在思想史上和阐释学上的意义尤其值得注意。李贽以《说书》中的四十四篇八股文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寄寓自己的思想和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