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华忠 《福建教育》2005,(5A):47-48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教学,而更要认真备课、精心预设,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以学定教”。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花在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上,花在研究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变策略上,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知识。“生成”能力。它启示我们,在努力开发教育内外部资源的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有用信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之“生成”为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我们提倡学生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和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努力构建生成性课堂。要达到这一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得开,收得拢”!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指导下的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目的,创设民主、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前作好精心预设,“有心”发掘生成力,并留有生成空间,更要在课堂上把握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生成、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智慧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动态生成的教学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从而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好动,好奇,好表现。因而,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插话现象”应该说在每个地区、每所学校以及在每竹课堂上都可能存在。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了疑问,遇到了新奇的现象,以及较强的好胜心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插话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这是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精彩课堂呢?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0.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然而,动态生成该“生”在何方?我们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各种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往往搞得教师措手不及,课前设计得越具体,课堂上可能需要改变的越多。而目前由于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呈现出程序化、主观化、机械化倾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既具有一般课堂的共性,同时更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质疑、探究、动手操作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尊重主体,注重生...  相似文献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设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但课堂教学情况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预设课堂中的所有细节,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地操作下来,往往导致按图索骥,反而束缚了课堂的灵性。课堂生成存在着节外生枝的问题,但它也可能是枝外生花的精彩。课堂的生成如何不导致漫无边际或误入歧途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的知识、情感、思想观念、经验、智慧及对学生的真实理解等都在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我国课程改革目标也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符合上述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力求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动手探究的机会,把“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起来。本文结合立体几何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领悟数学的。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的一种动态活动,这个活动空间是充满互动、多元共生且情况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灵活捕捉、发现并运用课堂上善变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新课程强烈呼唤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但是,许多教师简单、表面地解读了“生成”,也将“预设”忽略不顾。假如一味地生成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黄建平 《广西教育》2012,(22):36-37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的动态生成。如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成为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呢?笔者认为,归根结底就是要在教学中灵活地执行教学预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所应有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差异性,以课堂教学规律为指导,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创新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既有课前预设的一面,也有课中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缘自于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成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看作“主体”,还应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有效生成、精彩生成并不是信马由缰所能达到的,而是教师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充分考虑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活动,推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思考应对的策略,当这种情境出现时,教师就能从容不迫地引导点化,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