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颜渊是否孔子思想的完美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渊列孔门德行科第一,被孔子多次称赞,并且以“孔颜之乐”为后儒们加以称颂,但颜渊果真是孔子思想的完美代表吗?本试从知与行、义与利、个人与社会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潘成彪 《文教资料》2012,(11):116-117
本文从孔子启发式教育的一般理解出发,全面考察孔子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及其教育思想的整体性与一贯性,从教育原则、教育模式、考核方法、教育特色等方面加以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发现这一教育法的精髓是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的丰富内涵,并分别阐述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四个纲目。  相似文献   

3.
孔子教育经济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学者在恢弘阐发孔子教育思想时,往往忽视了孔子的教育经济思想,或虽有注意也仅是就孔子的片言只语加以申论。这往往造成孔子没有教育经济思想的错觉。事实上,孔子不但有教育经济思想,而且有的识见还很卓越高明。笔者试就如下几点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孔子学说对炎黄子孙的社会人生有着十分深广的影响。本文试图廓清人们对孔子中庸思想的错误认识,并对孔子中庸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孔子论言语表达的四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当中,孔子对言语表达有多处论述,大致来说孔子认为言语表达有四种境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辛慧 《现代语文》2009,(11):7-8
上博简《孔子诗论》与《韩诗外传》中都有关于情志、性情的论说,本文将《孔子诗论》中有关性情论的部分与《韩诗外传》中对《诗》的讨论加以对照,发现其在学术、思想上有相关之处。二者都将"情"置于重要的位置,抒发诗情、人情,大力宣扬情的合理性,重视情的地位、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早已影响世界各国,目前全世界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孔子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摘引了孔子言论中的部分精华,结合我们特殊教育的班主任工作来加以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为推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持。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在  相似文献   

8.
选入高中语文课程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篇什。该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畅谈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予以评价,对弟子们加以引导的经过。以往在解读这篇课文时,对孔子大多是赞美的,然而细味其中的细节,笔者认为,孔子的这一次对话式的教学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孔子把欢乐意识视为人生最高的心理体验,并以人生状态的忧乐来区分君子和小人。孔子的欢乐意识具有辩证性:紧张和闲暇互补、物质享受和精神愉快相统一、自强不息与乐天知命相协调。孔子的欢乐意识体现理性精神:超越物欲对象,向崇高的精神境界自我提升;强调自我调节,以礼乐精神加以节制;重视善恶之辨、君子小人之分,崇善扬德。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一书,可谓博大精深,从不同角度读它,可以获得不同的教益。笔拟从孔子学习观的角度,对孔子的有关言论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1.
孔子删诗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否经孔子删定,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从五方面加以考辨,以说明孔子删诗说之可信。1.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2.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根据不足以服人;3.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4.从《诗经》本身可以看出孔子删诗的迹象;5.现存先秦文献中,亦有孔子删诗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终身教育思想使人们开始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探讨教育,然而这一理念已然闪现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本文从教育时间的持续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两个维度对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加以论述,目的在于更好地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为完善现代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制度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孔子哲学思想的实质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从孔子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加以探讨,认为孔子哲学思想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唯心主义,也不能给它下唯物主义的定论,它是处于春秋末期这样一个交替时期在思想领域产生的一种反映时代特征的充满矛盾的哲学形态,它不仅充满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且也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因此这时对它进行辩证地、历史地分析研究,才能真正反映孔(?)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育人为先导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以激励为原则的动力观、以身作则的教师观,是孔子教育智慧的结晶。这些原则和方法与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有很多相通之处,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应得到科学的继承并加以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孔子“天”概念的发展轨迹作了粗略的描述,认为从殷周革命提出“以德配天”到孔子提出以仁“则天”,乃是人类“天”观念史的重大变革。正是因为“则天”,促使了孔子把“天”由信仰的对象当作认识的对象加以对待,并以此来消解现实生活对天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6.
邓晓芒教授在《开放时代》上发表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的章,邓教授认为孔子的言说方式是“一种任意独断的权力话语”。这种结论对孔子来说是不公正的。孔子的言说方式是启发式的言说方式,是其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体现。这种言说方式抓住了启发式言 说方式的实质和核心,在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在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都尽当时的所能加以贯彻和运用。探讨孔子的启发式言说方式,有利于澄清现代人们的错误认识,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孔子启发式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54-60
司马迁尊崇孟子,最早为他立传,视其为孔子之道的真正传人。他接受和发扬孟子的义利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其加以诠释。司马迁阐发了孟子所理解的孔子作《春秋》的几个原则,并运用于《史记》创作。《史记》"实录"精神正与孔子《春秋》褒善贬恶的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学说中,孝,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名句,凸显了孝的重要性。孔子对如何事亲行孝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开辟了由养亲到敬亲尊亲的先河,孔子又进一步将孝这种原始自然情感加以人文化,对孝亲与忠君进行了合理沟通。另外,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并将“孝”纳入“仁”的体系中,激发了不计其数具有博爱精神的中华儿女。只有爱父母,才能推而爱自然,爱国家,为全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孝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自强不息”精神是孔子留给后代的珍贵精神瑰宝。它体现在律己求仁方面坚持发扬英勇奋进 ,顽强拼搏的精神 ,渗透到孔子思想和事业的各个方面 ,并可以从孔子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上找到它产生的深厚基础 ,实质上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光辉体现。而大儒孟荀在继承和发展孔子自强不息精神方面又作了可贵的贡献。这种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至今仍应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我国的教育先贤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概括。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法的精华部分,理应加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