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 1.目标 (1)运用论点和论据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学习评析政论文。 (3)学习议论文严密的语言。 2.设想 (1)先学习有关知识短文,弄清概念后,再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在阅读的基础上,学写议论文。具体模本可用《骄必败》为例。 (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并初步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同时联系课文中某些论点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单元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1.把握议论文“提出问题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运用立论和驳论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能正确理解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3.从文体上,能搞清立论文与驳论文的基本区别. 4.学会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2.围绕中心论点边驳边立的写法。 3.掌握论证方法。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三)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立论与驳论的区别。 2.论证方法的区别与运用。 3.分析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四)单元需落实的全部知识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基本含义。 2.认识复句及关联词语的作用。 3.分析议论的思想脉络及论证结构。 4.明确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系议论与说明单元,共安排五篇文章。其中说明文一篇:《什么是生态系统》,议论文四篇:《大自然警号长鸣》、《马说》、《说虎》及《为学》。可见,编者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与议论文的联系和区别,由第三册学习说明文为主过渡到本册以学习议论文为主,并初步接触议论文层层推进的论证结构以及对比、设喻等论证方法。为此,教授本单元时,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通读,初步弄清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点拨和研讨。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突破口 理清文章思路和弄清文章论证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突破口。因为,作为第三册的第二个议论文单元,在前一单元重点解决议论文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熟练清理文章思路,并能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也正基于此,本单元的知识短文安排是《论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突破口 这是高中学习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学习本单元,应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议论文的要素、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解决好议论文观点和材料统一的问题,并用以指导写作实践。 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丰  相似文献   

7.
【学习要点】本单元是这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学习本单元,应着重提高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注意把握多种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一)在明确文章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在议论文中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二)在阅读和写作中,重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三)在语言运用方面,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论证效果等方面的技巧。(四)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三个:①学习归纳论点和引出论点的方法;②学习论述语言;③练习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提出论点的不同方式和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难点是议论文层次的划分及叙议结合的写法。考点是: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②议论文语言特点。 本单元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三到万》、《想和做》及《哨子》等中外不同类型的四篇议论文,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学习要点】学习本单元,总体上应以复习、归纳、提高为要求。具体地来说就是:(一)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了解三十年代前后无产阶级文学的战斗情况;学习有关读书的道理。(二)提高理清作者思路的能力,能较快地准确地分析课文的层次关系,进一步理解复杂议论的巧妙结构。(三)加深对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等特点的理解;体会杂文的写法,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提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议论文,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学习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分析、思考与表达,要结合课文的实际内容,把握议论文的基本要点,理清论点、论据,学习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同时体会准确、严密、生动的议论语言。还应学会收集和运用多种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写简单明晰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11.
尽管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运用立论和驳论的知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但是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基本写法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范围是驳论,作文训练的要求是“学习驳论点或驳论据、驳论证等基本方法”,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展开来讲的也是驳论,因此,驳论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然而,在议论文的学习中,驳论是较为艰难的。如何化难为易呢?简便可行的办法是:用“立论”突破”驳论”。由于在本册第二单元已学过立论的知识,同学们已懂得了“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懂得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框架,而在这两点上,驳论与立论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其“同”,从“同”生“异”,点破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是议论文,着重培养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阅读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应落脚在论点和论据的把握上,一方面是弄清什么是论点、论据,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课文能够把握各篇的论点和论据,尤其要体会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论据为什么有说服力: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继续学习摘抄名言、编写提纲和摘录要点等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2.在阅读训练中,进一步复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组织学生完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任务,培养自读能力。 (二)表单元的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议论文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指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把握每篇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初中语文中第一次接触的议论文单元,其教学要求是:1.了解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体会夹叙夹议的方法。学习本单元,要着重引导学生区别议论文与记叙文,了解记叙、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要有无产阶级的骨气,要有“见大而忘小”的精神及像“奔马”那样奋斗进取的精  相似文献   

15.
按照教材编者的意图 ,第五册的学习 ,主要是联系生活 ,着重培养初中同学的议论能力。因此 ,第五册的阅读安排了三个议论文单元 ,再加上文言文中的议论文 ,体现了根据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的编排思想。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 ,属文学作品 ,这是为初中语文学习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 ,即由文章的学习向文学作品的赏析过渡作准备。下面谈谈本册的复习。一、议论文的复习第一二三单元都是议论文 ,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理清思路 ,提炼观点 ,比较异同。第一单元的五篇议论文 ,虽有基本的特征和规律 ,但样式不同 ,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 1.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议论文的观点、材料和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 3.学习几种常见的论证结构形式。 4.学习课文中严密、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材料准确,讲求辞章,并且能够运用并列、对照、层进、总分等形式安排文章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自觉培养良好习惯;懂得克服自由主义的道理,自觉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认识没有文化、不掌握科学的危害,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 2.能分析课文题旨。 3.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这种理解正确划分课文的各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包括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这两种特殊的议论文体裁。其中文学评论有三篇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往情深,疏而不散》,思想评论有一篇文章:《说“小”》。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本单元的文体特点及该种文体的写作是较生疏的。因此,本单元的突破口应选择在讲读与写作的交叉点上,即在精讲典范课文、了解文体特点及该种文体的写作规律的基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理想的阶梯》、《说“勤”》、《事业篇》四篇文章均是议论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名言和事例作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难点是议论文的结构以及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叙述的详略。本单元的可考点有:①全文或主体段落的结构层次分析;②名言的记诵与恰当运用;③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比较区别;④准确、严密、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从体裁上看,全是议论文。 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是:通过第三、第四单元的议论文学习,在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的基础上,进而介绍论证和论证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四种方法。 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建议教师通过这些思想深邃、文质兼美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论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学习和使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