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19,(6):16-20
表面织构技术是改善界面特性的有效手段,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具有特定尺寸、织构类型和分布的微结构,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的摩擦磨损特性。超声电机作为精密驱动的主要功能部件,通过定子与摩擦材料间的摩擦,驱动负载。为了提高超声电机接触界面的能量传递效率,采用激光蚀刻加工方式,在聚酰亚胺基摩擦材料上加工相同面积密度、不同分布类型的椭圆形表面织构。利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织构化摩擦表面与磷青铜销进行往复摩擦试验。研究干摩擦条件下,表面织构的分布对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织构分布类型得到最优的界面摩擦系数,从而提高超声电机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行研制的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内燃机活塞环-缸套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主要测试载荷、转速以及润滑方式对摩擦副磨损的影响,应用称重法测量活塞环的磨损量,结果表明:在极限载荷下,活塞环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加剧;若转速较低,难以形成润滑油膜,磨损加剧;必须使摩擦副处于一种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才能降低磨损量。  相似文献   

3.
机械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错综复杂,具有时空的跨尺度性,难以开展真实实验教学。以不同材料配对的线接触摩擦副和柱销-盘摩擦副为例,分别开展适用于网络平台使用的摩擦副复合磨损量和亚表面应力的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以及线接触复合磨损系数实验研究。建立模拟磨损量和亚表面应力网络实验平台,实现不同材料线接触摩擦副磨损量随时间变化以及柱销-盘摩擦副亚表面应力随载荷与摩擦系数变化仿真。实践验证了仿真算法快速,实验操作简单、实用,有助于学生理解零件摩擦磨损引起的各种失效。  相似文献   

4.
由润滑介质和摩擦配副属性角度出发,利用MPV-20B型屏显式摩擦试验机,对40Cr-复合橡胶水润滑轴承摩擦副和40Cr-铜合金油润滑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润滑条件下,40Cr-复合橡胶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转子线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波动不大;油润滑条件下,40Cr-铜合金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试验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温度也随之升高;相较于金属油润滑轴承,橡胶所具有的良好的对异物埋没性使橡胶水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更小,套筒的结构特点及水的物理性质使橡胶水润滑轴承的温升更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PTFE及POB填充PTFE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不同频率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OB降低了PTFE的摩擦系数,提高了PTFE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风电主轴滑动轴承及其材料在实际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频繁启停和不同润滑状态下功能的滑动轴承摩擦磨损模拟试验装置,完成了试验装置中频繁启停功能实现的软硬件设计。上、下试件材料分别选用聚醚醚酮和GCr15钢。先后开展了试验机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验证试验、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恒转速摩擦磨损试验以及不同润滑状态下的频繁启停摩擦磨损试验,并进行了相应的摩擦力、磨损量和摩擦温度的测量,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试验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腐蚀下浸渍石墨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石墨密封和核主泵水润滑石墨轴承为应用背景,针对浸渍石墨材料,研究烧制工艺和销盘配副下的摩擦磨损.通过控制工艺主参数烧制温度,制备了3种石墨化程度的试样;销盘配副试验结果表明:干摩擦状态下,随着石墨化程度的增加,试样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增加;在腐蚀环境下,石墨化程度小的试样在pv为30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较未腐蚀时变化不大,随着石墨化程度的增加,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增加,磨损量约为无腐蚀情况下的2~3倍;随着声口值的增加,石墨的磨损率显著增加,摩擦系数降低.研究得到的基础摩擦学数据为密封和轴承浸渍石墨材料和工艺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修饰法制备了聚合物包覆的纳米SiC颗粒,采用M-200环块试验机进行摩擦学试验,研究了表面修饰的纳米SiC颗粒添加剂在钢-铝摩擦副中对发动机润滑油(15W/40)减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块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了润滑剂的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当载荷为700N、1000N时,以纳米油作润滑剂的磨块磨痕宽度低于以基础油作润滑剂的磨块磨痕宽度;以纳米润滑油作润滑剂的磨块磨损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表面膜,减少了磨损。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以高速铁路受电弓碳滑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弓网相对滑动速度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碳滑板的磨损率、接触副的电弧放电能量均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碳滑板/接触线配副的载流效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碳滑板磨损表面的烧蚀程度、裂纹的深度及宽度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碳滑板/接触线高速相对滑动过程中,接触线Cu元素转移到了碳滑板表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以高速铁路受电弓碳滑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弓网相对滑动速度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碳滑板的磨损率、接触副的电弧放电能量均随着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碳滑板/接触线配副的载流效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碳滑板磨损表面的烧蚀程度、裂纹的深度及宽度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碳滑板/接触线高速相对滑动过程中,接触线Cu元素转移到了碳滑板表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注塑成型的碳纤维强化PEEK(PEEK-CF)齿轮在接触疲劳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较少、失效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开展30%PEEK-CF齿轮几何精度、齿面粗糙度和注塑缺陷的表面完整性测试表征,并进行油润滑下钢-PEEK-CF齿轮副耐久试验,绘制PEEK-CF齿轮接触疲劳S-N曲线。发现PEEK-CF齿轮能更好地适用于中低载荷工况,认为其在输出扭矩为40 N·m、接触应力为323.6 MPa的条件下有无限寿命。通过对失效试件断口SEM图进行失效分析,判断30%PEEK-CF齿轮失效机理主要为基体内碳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由于液压行业对高速重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轴向柱塞泵中存在的润滑与泄漏的矛盾也越发明显。针对传统轴向柱塞泵中因结构产生的倾斜力、低功率密度、恶劣的摩擦副工况、较大的流量脉动等限制,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具有内力平衡、功率密度高、无纯粹的滑动摩擦副且工况优秀、能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等优点的二维活塞泵,并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探讨其具有上述优点的理论依据。创新点:1.提出二维活塞泵;该泵利用二维运动转换机构中活塞部件的二维运动,同时实现了吸排油功能和配流功能,提高了集成化;通过其活塞旋转1周可以使泵吸排油4次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功率密度;轴向与轴向对称的独特结构布局,实现了内力平衡,消除了传统轴向柱塞泵中无法消除的倾覆力偶;相对于传统轴向柱塞泵,吸排油与配流功能的集成减少了摩擦副的数量,且消除了纯粹的滑动摩擦副,打破了PV值的限制,意味着二维活塞泵有着实现更大流量压力分布的潜力。2.提出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中的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优化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的受力条件;3.建立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中锥滚子-凸轮接触副的通用型数学模型,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精确的凸轮表面模型(即二维活塞泵的运动学模型),为二维锥滚轮活塞泵的结构设计和进一步的静、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4.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方法:1.通过对二维活塞泵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讨论其相对于传统轴向柱塞泵所具有的优点。2.通过跑合实验,验证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具有的受力条件。3.通过运动学分析与空间几何关系变换推导,得到运动转换机构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接触副的通用数学模型。4.通过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对比,验证接触副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二维活塞泵所具有的消除结构流量脉动的潜力。5.通过滤波处理与模拟仿真,验证二维活塞泵能否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结论:1.二维活塞泵具有功能集成化高、内力平衡、功率密度高、无纯粹的滑动摩擦副且能消除流量脉动的优点。2.运动转换机构中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具有更好的受力条件。3.建立的接触副数学模型可以指导二维活塞泵中运动转换机构的加工,且对二维活塞泵进一步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4.二维活塞泵能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