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平底端刀五轴端铣加工模具曲面时,由于存在干涉和编程困难等问题,而大大影响其应用。对此,基于平底端刀端铣加工模具曲面的特点,将平底端刀五轴端铣加工模具曲面时的平底端刀和被加工曲面看作是一对互为共轭的空间啮合包络曲面,并用微分几何Frenet标架来描述数控加工的刀具轨迹,通过计算得到刀具轨迹的刀位点,从而设计平底端刀五轴端铣加工模具曲面的几何模型。  相似文献   

2.
复杂曲面笔式加工的直接插补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复杂曲面笔式加工时位于曲面上的空间曲线型刀具轨迹,给出一种直接插补算法.即对以投影方式形成的位于曲面上的空间曲线形式的刀轨,根据导动曲线和刀触点轨迹线之间的几何运动关系,通过泰勒展开近似得到刀触点轨迹线上插补点所对应的导动线的参数,再反求间接得到刀触点坐标,从而生成控制机床运动的指令.该方法的实现扩充了CNC系统的轨迹控制功能,提高了复杂曲面的加工效率.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行而且有效.该算法也可以应用到整体曲面加工中.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MasterCAM软件动态加工高效切削的优化机制,针对叶轮五轴加工难以直接使用动态高效加工策略的限制,提出了采用定向面动态高效粗切刀路设计后,通过刀轨投影迂回转换的组合策略,实现叶轮五轴动态粗加工的方法。与"叶片专家"实施叶轮粗切的工艺策略比对可知,其切削效率可显著提升,可供相关技术编程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4.
插补技术是机床数控系统的核心技术,逐点比较圆弧插补法是圆弧轮廓的插补算法之一,其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零件圆弧轮廓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文章在传统的逐点比较圆弧插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以八方向进给取代传统的四方向进给,研究了偏差最小的走步方向的实现方法,同时研究了保证数控机床坐标进给连续的偏差递推计算过程,得出改进后插补算法的流程图。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提高零件轮廓的逼近精度且减少了插补计算次数,从而提高了零件圆弧轮廓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利用“最小偏差插补法”实现第一象限逆向圆弧加工的进给规则,推导出其他各象限顺、逆向圆弧的插补计算公式。解决了越象限圆弧的加工进给调整,可按照实际加工曲线形成完整的圆弧加工轨迹。对插补计算公式的简化修改,更便于编程,以实现不同象限(或加工方向)圆弧的连续加工。  相似文献   

6.
三次样条曲线轨迹规划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条插补是新一代数控系统在加工复杂曲面时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控插补精度的三次样条曲线插补算法,并在国产MCT8000系列运动控制器上实现。该算法可广泛应用于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和快速成型RP(rapid prototyping)系统,加工和生成任意复杂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深孔内抛物面底孔的尺寸要求,设计了深孔内抛物面镗刀的整体结构,介绍了实现深孔内抛物面加工的机械结构。总体上由数控镗刀装置组成,交流伺服电机通过减速装置控制进给量,菱形刀片一边以镗刀装置的销轴做圆周运动,工件一边也在做回转运动,再配合镗杆的轴向运动,数控系统通过插补软件包控制数控镗刀装置做有规律的抛物线运动,两轴联动就加工出了深孔内抛物面,值得在全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用于描述随机过程的功率随频率的分布。在超精密加工实验中,功率谱方法不仅仅用于切削力信号分析,还可以用于超精密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分析;既可以反映出不同频率在表面形貌中所占的比重,还可揭示切削参数、工件材料性能等对超精密加工表面生成的影响程度。该文使用PSD方法对超精密飞刀铣削在不同进给速度下加工不同工件材料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表面粗糙度参数来说,PSD方法更有利于表现出工件材料对超精密加工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NURBS曲面快速高精度实时差补,提出了基于修正型sigmoid函数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最大速度、弓高误差、加工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插补周期之间的约束条件.该模型在满足jerk、加速度、速度均连续的前提下,将常用的三次多项式S型以及三角多项式S型动力学模型的15个分段数减少至3个.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差商代替导数的优化Adams算法,避免了常用的Taylor展开所遇到的高阶求导计算,求取了差补周期参数.最后通过减少低次零值B样条基函数的计算,对De Boor-Cox递推算法进行了简化设计,提出了精简型De Boor-Cox算法,缩减了计算量.仿真分析表明,所提算法可根据加工路径有效控制进给速度,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使计算量得到减少,提高了运算速度.实验结果显示本加工方法可以正确计算目标参数,并适合应用于实际加工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在HyperMILL软件环境下,以整体叶轮为例,利用TOPNC VMC-C50五轴高速机床,提出一套对整体叶轮五轴数控加工工艺整体方案,并设计了加工路线、刀路轨迹、切削方式的等工艺参数,生成了整体叶轮的后置处理程序。加工结果表明:通过刀轨的检查与实际加工及时发现刀具跟零件之间有无过切,提高了叶轮加工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整体叶轮零件加工工艺方案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汽车玻璃钢化模具生产中依赖五轴机床加工的问题,提出以离散化曲面片拟合钢化模具工作型面的方法。首先根据玻璃模型的微分几何特征计算得加权平均弧长,按照等弧长等原则剖分玻璃模型,并设计风栅片的尺寸、公差,确定其技术要求;研究了风栅铝片三轴铣削加工中装夹方法、刀具选择、走刀规划以及切削参数确定方法;通过设计纵向靠尺的方法实现大量铝片的精确装配。结果表明,该方法生产出的风栅成型模具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些典型曲面的铣削加工,普通程序是很难实现的,借助CAD/CAM软件生成曲面铣削加工程序便成为了人们的首选。但是CAD/CAM软件生成的程序冗长,不便于阅读和修改;自动生成的走刀路线工艺性不够完美,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控制受到软件的限制,无法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本文利用宏变量的强大运算功能,将某一典型曲面体的铣削路线编写出一个通用型宏程序模块,编程人员就可以像使用普通的插补指令一样,高效编出短小简洁、功能强大的加工程序。典型曲面体插补模块的开发必将拓展手工编程领域,降低编程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直径与长度之比大于1:20的轴称为细长轴。在切削力、切削热和振动的作用下,横置的细长轴很容易弯曲变形而丧失精度,因此,采用反向进给车削,配合中心架和跟刀架的合理使用,加之以最佳的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等一系列有效的工艺措施.,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直径与长度之比大于1:20的轴称为细长轴。在切削力、切削热和振动的作用下,横置的细长轴很容易弯曲变形而丧失精度,因此,采用反向进给车削,配合中心架和跟刀架的合理使用,加之以最佳的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等一系列有效的工艺措施,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切削(HSC)以高的加工效率和高的加工质量为主要特征。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为评价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机床、刀具与工件材料是影响高速切削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外在关键因素,通过对铝合金高速切削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研究、对降低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系统地分析了切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数控高速切削加工与普通数控加工不同,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所以对刀具路径的规划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为以下几点:保持最大和稳定的切削速度;避免不连续和突然的加速度变化;刀具运动保持恒定的进给速度,产生相同体积的切屑;在保持插值公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程序段数:提供高度连续的光滑的刀位数据。所以刀具路径规划主要是对铣削方向、进退刀方式、移刀方式、走刀方式、拐角处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仅以UG NX3.0为例对数控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机夹切断刀和切槽刀在不同加工中的比较选择,探讨高速切削中的机夹切槽刀具体应用和加工方法,解决了高精度工件加工中的切断和切槽的工效和精度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整件加工的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Mastercam软件的五轴编程策略模板合理设计实训教学的典型零件编程加工训练任务,将Mastercam编程软件策略中刀轴矢量控制方式和刀具倾斜选择应用与加工零件的几何特征形状对应结合开展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完成编程实训中典型的定向加工、管道加工和曲面区域加工等任务导向训练,通过机床类型设定及程序后处理参数设置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五轴机床结构和坐标轴组成,提升学生加工编程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19.
细长轴刚性差,在加工中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振动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常出现如弯曲、竹节式、麻花式等缺陷,加工难度大。正确使用刀具与车床附件,从而有效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达到快速切削细长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研究人工骨骼等细长工件的无弯折加工方法。创新要点:1.提出了一种基于曲面变形的渐进式加工方法,该方法保证加工余量在全曲面均匀分布,防止工件弯折;2.利用能量最小化实现T样条曲面的渐进变形;3.将该方法应用于以T样条曲面表示的人工指骨加工中。研究方法:1.算法总体分为生成多层变形曲面和层内刀具路径规划两部分(见图5);2.对T样条曲面采用基于能量最小化的变形方法,以加工切深作为变形约束条件,生成多层变形曲面作为每刀的加工目标形状(见图10);3.每层变形曲面内按限残高标准生成刀具路径(见图12)。重要结论:采用该加工方法可以提高细长形工件的加工质量,保证加工后形状误差不超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