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数学探究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不仅在知识内容中编排了探究问题,课后习题“探究·拓展”栏目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搭建了探究和思考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一个模块或专题中”.又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4.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创设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而承载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的最有效载体就是数学实验.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标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而作为课程改革重要载体的新教材如何承载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何展现新《课标》的“主动性”和“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由此可见,数学探究作为数学的—种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数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又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其活动方式是通过问题研究来体现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探索性学习正逐渐在各地兴起,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本人在参与《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索》的课题试验中,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包括模仿、记忆、练习等,而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开展探究教学?这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有效开展探究教学,除了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外,教学中还应在主体性、参与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新增板块,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200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并在其中明确指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了数学探究的重要作用,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数学探究重要作用是否也反映在教科书中呢?换句话说,数学探究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并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新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而在数学教学中不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都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新的学习方式,将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有机的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的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为此,高中课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将谈谈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做法及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注重“数学探究”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本结合笔一学期两个模块的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标课程背景下“过程性知识”的考查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实施建议”部分也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际上。“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探究既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诸要素中,第一要素就是“提出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