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道速滑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决定了从事该专项的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研究对象为备战第18届冬奥会的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研究时间为18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所实施的围绕冬奥会赛前系统训练阶段和冬奥会临赛前阶段的心理能力培养体系对增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心理能力培养是合理、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监控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后的身体反应状态,对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采用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短道速滑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接受专项负荷刺激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心血管与免疫系统、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和内分泌系统等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机体的各项机能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专项特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对负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宋来 《冰雪运动》2013,(1):9-16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虽然已经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但是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发展不够均衡,尤其是男子项目在李佳军退役后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选取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运动员8名,进行夏季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测,系统地研究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夏训期间的机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血清肌酸激酶在常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大力量训练后会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急剧增加;训练平均负荷强度超过65%以上时,负荷量的增大会引起血尿素的增加,而负荷强度的改变并没有引起血尿素的明显改变;在夏训的1—2周会出现血红蛋白的下降、随后3—5周血红蛋白会急剧上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拳击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拳击周期训练的时间、内容、负荷安排及时期、阶段划分的分析研究,发现拳击高水平运动员身体训练在训练中占重要地位。一个训练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过渡期。应找出各训练期的具体训练方向和训练重点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5.
梁鸿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59-60,65
为促进我国短道速滑队优秀运动员膳食营养水平,并为运动员提供合理、平衡膳食的指导依据,对备战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的6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全体运动员均摄入低热能高脂肪食物以利于高原训练,三餐配比符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膳食营养基本能满足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消耗。存在问题主要是运动员维生素A、B1摄入不足,锌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值。不足的营养可通过加餐和营养补剂强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负荷强度下机体的几个生化、生理指标的测试,目的在于观察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对其训练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为训练的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明淑 《冰雪运动》2007,29(5):18-20
短道速滑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主要夺金项目,探索少年儿童短道运动员的训练与成长规律具有战略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经验法对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中的训练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选拔应从5~6岁开始,以培养兴趣作为训练的基本切入点,以技术为重点,采用战术与心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8.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点,心理训练应成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集中”和“回忆”训练是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少年运动员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并注意把心理训练贯彻到学习基本技术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少年运动员的“回忆”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短道速滑选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范宏文 《冰雪运动》2011,33(2):8-10
血乳酸是评价训练负荷强度和专项训练要求最行之有效的指标,训练时测定乳酸值的变化,可以掌握运动强度和训练过程中代谢能力的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训练中血乳酸的监控,发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某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未达到训练效果;在无氧耐力的训练手段中,某些手段处于混氧训练阶段,未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整体看短道速滑冰期训练的乳酸值趋势偏低,在今后训练中应进行严格的血乳酸监控,随时调整训练负荷,以使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兆鹏 《冰雪运动》2013,(1):17-20,88
Na+,K+-ATP酶活性对训练负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Na+,K+-ATP酶活性衡量训练效果。评定不同训练方法对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能力的效能,对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学化训练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省、市队短道速滑和未经训练受试对象采用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运动4周后观察Na+,K+-ATP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短道速滑训练的受试对象Na+,K+-ATP酶活性要高于非训练组,并且训练年限越长,Na+,K+-ATP酶活性就越高;采用间歇训练法要比持续训练法更容易提升Na+,K+-ATP酶活性;动作协调性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Na+,K+-ATP酶活性高于协调性差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实验提示:Na+,K+-ATP酶活性也可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评定训练负荷和衡量训练效果的敏感指标,短道速滑运动员采用间歇性训练法的训练效果要好于持续性训练法。  相似文献   

11.
胡武  苏明 《冰雪运动》2007,29(3):26-28
通过对中国、韩国女子短道速滑队所参加的2005~2007年2个赛季世界杯系列赛各个项目成绩统计与分析,发现我国女子短道速滑成绩有下滑趋势,除500m还保持着较强的实力以外,其它项目都已无优势可言。产生这种下滑趋势的原因应引起短道速滑工作者的重视,并对短道速滑队备战3年后的温哥华冬奥会能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影响短道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况,认为我国短道速滑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仅仅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运动智力和文化修养,情绪控制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优势竞争意识和技战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适合运动员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等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心理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3.
崔娟 《冰雪运动》2010,32(6):18-21
保持和发扬我国短道速滑业已形成的优势局面,探索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成长和训练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的教练员应抓好儿童少年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同时培养好其各方面能力。应充分了解儿童少年的机体、肺活量、肌肉重量和骨骼等方面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训练中少安排静力性练习,多安排身体伸展性练习;加强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应从13~14岁始,注意量小、多次原则;从小养成良好呼吸习惯等;教练员应重视并帮助运动员克服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保证儿少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合理和系统性,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短道运动员训练情绪对短道速滑训练的重要影响,强调情绪控制是短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控制的核心,介绍了适合短道项目特点的训练情绪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海 《冰雪运动》2004,(5):13-14,17
论述了短道运动员训练情绪对短道速滑训练的重要影响,强调情绪控制是短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控制的核心,介绍了适合短道项目特点的训练情绪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少儿阶段训练有效控制问题,目的是通过夏训阶段有效负荷的控制,对发展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以及成功地培养顶尖水平运动员,实施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来  王巍 《冰雪运动》2011,33(1):18-20
短道速滑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虽然在冬奥会上屡创佳绩,但还是存在只重视技术体能训练而忽视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对专项能力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创新出2组适合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专项核心力量的练习方法,并分析目前实施此训练方法的存在购置经费不足,不容易普及到基层训练单位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维定点摄像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500米的起跑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起跑阶段前三步每一步所用时间均稍长于世界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平均用时,建议加强运动员启动反应速度训练;我国男女运动员在起跑阶段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均偏大,建议运动员应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小阻力;我国优秀短道选手的蹬冰角度和最大展膝、展髋角速度均偏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冰刀对蹬冰角度的控制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萍  刘珊  宋来 《冰雪运动》2010,32(3):15-17,63
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进展与项目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依存度,研究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科研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水平对项目成绩的提高、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短道速滑项目技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技术训练,以及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上;战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术类型划分、认识和训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存在描述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缺乏理论导向和系统性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研究领域,将技战术训练体系的形成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创新技战术训练方法,强对比赛战术实战模拟的研究;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建立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模式等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研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