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静 《考试周刊》2014,(4):185-186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找出家长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找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说明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优越,大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等,忽视其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替他们“扛”起所有遇到的困难,这些孩子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家长和教师普遍为此感到担心。  相似文献   

3.
李老师提出的是部分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中班主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认为班主任可以有所作为,因为,这不全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相关信息表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之所以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工作忙是一个原因,还因为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对父母和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随着与上海本地学生交往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等远不如本地学生,内心产生自卑.  相似文献   

4.
当今城市中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当优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非常关注,在正常的学习以外,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孩子们似乎过得很充实,但我觉得他们还是缺少了一些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步入九十年代的孩子们,日渐成为物质生活的佼佼者,他们因为是独生子女,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被称作“小皇帝”、“小太阳”,家长们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各种要求,为他们铺设通往成长的道路,为他们创设所谓优越的条件,这其中不免渗入诸多的溺爱。这诸多的溺爱,虽然表面上满足了家长们的心理要求,但实质上有害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会导致孩子们的畸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兴信 《家长》2002,(10)
对家长们来说,孩子刚上学时是最让人不放心的,不放心他们的安全,不放心他们的自觉性,不放心他们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放心他们能否较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家长的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但这却是消极的。积极的做法是提前作好孩子上学的准备,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他们最有效的关怀,让他们逐渐适应和喜欢学校的生活。对于刚上学的孩子,以下6点是家长应该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六、讨论与建议(一)讨论农村家长关注孩子、爱孩子 ,主要表现在尽量满足儿童的当前生活需要上 ;他们宽容孩子的天性 ,放手让孩子玩 ,让孩子与同伴交往 ,实际上起了给孩子宽松、自由地模仿、尝试、探索和思考的机会,他们崇尚文化 ,关心幼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尊敬长辈、与邻里交往方面(礼貌、热情慷慨待人、不拿人东西)管教孩子较严格 ,为孩子将来能适应农村的社会生活做了准备 ;大多数家长也开始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和孩子的个人卫生。但出于对农村现实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环境、发展机会的不满足 ,家长的目的是培养跳出“农门”的…  相似文献   

9.
对其中一些孩子来说,不熟悉教学用语和不稳定的生活条件会使他们在移入国的前几年倍感压力。当举家移民到一个新的国家时,家长往往希望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更光明的未来。然而,为了在学校取得成功,这些移民的孩子不得不克服许多障碍。对其中一些孩子来说,不熟悉教学用语和不稳定的生活条件会使他们在移入国的前几年倍感压力。  相似文献   

10.
家长开放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家长来说,幼儿园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他们天天接送孩子,却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的。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深度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大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游戏活动生活化,将生活实际带入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生活实际感知与发现游戏,提升幼儿对游戏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与素养。家长义工联由幼儿园家长组成,是能参与幼儿游戏、辅助幼儿游戏及创建幼儿游戏的重要群体。由于家长本身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他们在幼儿的生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独特理解,因而将游戏、生活与义工联对接能给孩子更适切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他们有的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有的生活在偏远的山野;有的失去劳动能力,靠政府救济过活,有的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技能和机会,长期无法就业;有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苦苦跟温饱作斗争,有的则是经济社会改革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像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等群体,他们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通常被我们称为弱势群体。他们也同样为人父母、望子成龙,可当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在工地、菜场或田间劳作,当孩子清晨出门时,他们或许早已经在星光中出发;当有的家长在思考,如何为孩子获得更多优质资源的时候,他们或许正在为不多的学杂费而苦恼,当有的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育子经验的时候,他们可能正在为不能参加家长会而忐忑……面对弱势家长,我们当如何沟通,又能否谈合作?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一年,我接的班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小学教育的脱节,这部分学生刚入学时非常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各科知识基础又非常薄弱;他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总收人不高,居住条件也很差.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如何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老师、学生、家长都感到相当头疼的问题.家长问得最多的是:"老师你教教我怎样管我家这个孩子吧!"在这里,结合我的工作经验.为这些家长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对中国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前期研究确定中国智力障碍者生活质量有七个主要成分,本次研究是对前期研究的深入。本次研究有以下新发现,智障者本人与家长和教师在对智障者生活质量核心指标方面有较大差异,智障者本人在生活质量方面反映出7个指标、家长在对智障者生活质量方面反映5个核心指标、教师在对智障者生活质量方面反映3个核心指标,智障者本人、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健康是智障者生活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研究结果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以人为本,尊重智力障碍者的自身愿望,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高手们往往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仅靠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还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借力,首先要借家长和家庭教师之力。从成功名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家长和家庭教师是他们成长进步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季羡林先生的父母都在农村,生活贫困,读书条件不好。叔父家境相对较好,便将他接到济南读书。读中学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1,(16):40-41
"六一"是个快乐的日子,"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同在一片蓝天下,每个孩子都有享受阳光、快乐生活的权利。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孩子都跟随外出打工的家长,走进了他们并不熟悉的环境,与当地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他们,就是生活在异乡的"打工子弟",同学们眼中的"外地生"。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皋北小学就有很多"打工子弟",学校始终将关爱他们当做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此,就让我们来看看各中队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17.
家长开放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家长来说,幼儿园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他们天天接送孩子,却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生活、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章右 《教育》2012,(1):30-30
2008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江口乡中心校的大门前呈现着一片忙碌的景象:该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在忙着搬桌椅、运设备、背被褥……尽管有些累,但他们心里还是很喜悦的,他们知道,在搬进新校园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9.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搞教育的,常在家长面前侃侃而谈。其实,在和家长的交谈中,你会慢慢发现我们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并且越来越懂得教育了。静下心来,我发现我从家长那儿学到了很多。孩子们的家长通常比我们年长,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对于生活,更是经验丰富。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逐渐懂得了很多生活小常识,如:怎样关心过敏体质的幼儿,不能给有哮喘的孩子晒被子,哪些东西孩子不能吃,孩子碰伤了怎么办……我们从家长那儿了解的信息越多,我们对孩子的保育工作就做得越细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和孩子生活、玩耍的过程中,他们都…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在最近一段时间比较走俏。一些人也开始将其引入幼儿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一味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