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语文知识》2009,(4):58-61
河南罗山方言中有两个副词“克”和“左以”用法比较特殊。“克”除了表示“主观不满意量”外,还表示“只起强调作用”、“强调惊叹、赞赏、羡慕语气”等语法意义。“左以”表达两种意思:一、表示“干脆”、“索性”义;二、表示“反而”义。罗山方言中的这两个副词很明显受西南官话的影响。罗山方言的深入研究,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3.
罗山方言的体助词“的”,能同时具备“了”和“过”的某些语法功能,分别做动作完成体和经历体的标记。通过研究发现,罗山方言中“的”的这些功能,具有南方方言的特色,从而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某些资料依据,也为河南的中原官话研究乃至为现代汉语中“的”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话相比,河南罗山方言的"些"的意义和用法都很特殊。根据表达的词汇意义可分为三类:一,词汇意义实在的"些";二,词汇意义有虚化迹象的"些";三,词汇意义完全虚化的"些"。分别从语法格式、语法意义、词义特征及语用等角度对这三类"些"进行讨论,从而揭示出罗山方言"些"的特征。而且,当今罗山方言"些"词义的三种形态正反映了"些"词义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罗山方言从总体上来说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本文收集了罗山方言中的大量"子"尾词,根据"子"尾词的音节和表意特点对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并和普通话作一些简单对比。然后简要说明"子"尾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附加式的语缀和形尾两种语法形式来讨论罗山方言中的名词化形态,也从古汉语中寻找了这种形态的历时使用,以期探察罗山方言独特的名词化形态的构成规律及历史继承,从而为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福鼎方言是闽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方言,由于其地处闽浙交界地带,长期以来与闽语、吴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特殊的语言变体.福鼎方言表示程度的方式有前置式、后置式和特殊方式,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闽南语及吴语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祁永敏 《天中学刊》2007,22(3):82-85
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的罗山方言中,“儿”字有三种功能:充当词根语素;充当儿尾;充当儿化的标记。这三种功能相互重叠,构成了多种结构形式。罗山方言中“儿”字发展演变的特点是:有的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由词根语素虚化为儿尾的阶段;有的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由儿尾演变为儿化的过程,儿化占很大的优势。这些为探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儿”字演变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 ,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 ,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阜阳方言接近于中原官话,与其近邻的江淮方言差别很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阜阳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语法现象,重视研究这些方言语法现象,可以补充语音词汇调查的材料,解决语音调查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为探索某种方言的语言系统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泉州方言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与普通话的代词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文章对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用法做了全面的考察,并将之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泉州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一种在语音、语义和语法关系上具有特殊规定的地方化语言。而陕西关中方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在历史上更有其特殊意义。作者从关中方言的特殊意义、关中方言例举及研究方向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对研究关中方言一些意见,对研究关中方言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语是中国第二大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4%.浙江省是吴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吴语内部分支众多,因作者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故本文主要探讨舟山方言的一些特点.因有关舟山方言的语音、词汇的研究较多,故本文不再赘述,主要分类浅谈舟山方言的一些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5.
湘语是汉语最重要的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境内.本文简要回顾了最近十年来湘语研究所走过的道路,重点讨论了湘语在单点调查研究、系列调查研究、分区问题研究、方言比较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文从一个侧面具体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辉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泉州方言是汉语中存古成分最多的一个方言.将泉州方言和泉州文化互为观照,可以使泉州方言的研究更为深入,同时也为闽方言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方言的形成过程、语言结构特点和方言内部分区情况的介绍,揭示了黑龙江方言在整个东北方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方言学研究的价值,希望为进一步开展具体方言小片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顾洁 《现代语文》2007,(12):69-70
扬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江淮方言洪巢片,是该方言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扬州方言在唐代以前属吴语,以后受北方话的影响逐渐变成了官话.历史上两次大移民对江淮方言的影响很大.一次是东晋北方人的南迁,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南部边缘线吻合;另一次是明初南方人的北移,他们的分布地点恰与江淮方言的北部边缘线吻合.可见,扬州地处江淮方言区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9.
来安方言属于皖中江淮官话的洪巢片方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本文主要从词法方面对来安方言的语法现象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自1910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开始,山西方言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1910-1980年间,山西方言多是零散的调查研究,1980年到现在,山西方言研究进入了发展期,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