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理解学校德育层次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巨大的社会变革必然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这是由于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反映了建立在新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型的社会关系。笔以为.目前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困惑,预示着我国道德观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将成为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新的立足点。作为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学校德育的层次及其关系,对道德教育自身的反思与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严峻考验又面临新的机遇。学校德育的低效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但是,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诸多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应归咎于教师问题,青年学生的道德成长,其实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就是要以人去影响人,而教师就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的榜样。教师在学校德育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爱民 《教育科学》2021,37(4):26-32
家庭教育是儿童道德成长与学校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制约学校德育成效的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学校德育问题的复杂性、艰难性都有其深刻的家庭教育根源.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不良家庭结构与消极教养方式,是影响学校德育获取家庭教育支持的最明显的客观障碍与主观偏差,这些主客观制约因素又进一步增加了学校德育的难度.学校德育应通过精准摸清儿童真实的家庭道德表现、开展有效的家长教育、弥补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建构协商互助的家校社共育机制等措施,从学校系统之外的家庭教育中寻求道德缘由、德育资源与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观的结构及其教育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学校德育,也冲击着每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每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德育应该怎样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企图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培养的角度,探讨道德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及其教育模式,为德育理论的建设和学校德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研究者却没有对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展开讨论。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是“适合学校需要和学校德育两个主体需要”,由此引申出若干条具体标准:学校德育目的要具有特殊性;学校德育目的对学生发展要有“价值限定”;学校德育目的要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学校德育目的要体现学校德育实现道德双向认同的任务;包含培养符合社会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内容;德育目的要适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是学校德育的价值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主义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价值立场,背后反映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规定.随着社会的转型,集体主义显露出价值规范的乏力."共同体"精神内含包容个体及共生共长的特性,在新时代,它是对传统集体主义内涵的一种发展,是适应新时期社会道德发展的需要.对此,新时期学校德育顺应社...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作出了正确部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先进分子中,则要求树立共产主义道德准则,同时也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道德的经济基础,是道德准则的中心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我国现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在现阶段的道德观念必须和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否则,道德规范将不可能发挥其调节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作用。因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严峻考验又面临新的机遇。学校德育的低效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有关,但是,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诸多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应归咎于教师问题,青年学生的道德成长,其实也就是良好习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品德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内化和表现.品德评价是衡量德育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德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动反映并合理观照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及其价值需求,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辩证分析经济生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知晓适应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规则,学会在参与经济生活中体会道德生活,最终形成适合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1.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在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而要做到这些,关键问题是要切实抓好教育这一环节,而其基础性工程就是学校德育。“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践,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契机,制定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以德治国”方略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德治国”方略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立军 《辅导员》2014,(6):9-11
学校德育内容庞杂,德育工作者首先要理清诸多德育内容之间的关联。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道德包括文明礼仪、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集体和社会组织的关系,而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使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在学校德育中,要使学生形成既要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也要对后代、其他生命形式乃至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道”、“德”的层次性与学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的道德哲学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当前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 ,培养新的道德主体 ,以走出学校德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王立军 《辅导员》2014,(9):9-11
正一、探究学校德育的核心内涵学校德育内容庞杂,德育工作者首先要理清诸多德育内容之间的关联。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道德包括文明礼仪、集体主义、纪律和法制教育等。文明礼仪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的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是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规范……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会导致人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既给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又使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旧价值观念逐步解体,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有效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学校德育陷入了迷惘,这些困惑、迷惘,不仅反映在理论上,而且也反映在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中。从德育的影响源的角度看,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德育的影响方向、影响性质、影响内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影响力。面对诸多困惑,我们认为,学校德育除了应着力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更为重要的,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校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新型德育关系以适应发生重大变迁的学校德育环境。为此目的,首先,抛弃旧的德育观念,建立新的德育教育模式;第二,继承优秀传统化中的人道德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含义;第三,以学校德育系统为核心,重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德育系统,建立新的德育机制;第四,立足社会道德现实,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必然要引起人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给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学校德育和商品经济二者关系时,总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把学校德育作为一种超商品经济的范畴,使学校德育脱离现实商品经济运行,进行一种单一、程序化教育,把商品经济视为学校德育的"天然障碍",把近年来学校道德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商品经济的不良影响,学校德育的目标则是  相似文献   

19.
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在职业活动中的反映,职业道德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由一定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职业都有不同的道德准则。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当前建立和发展社会和市场经济,建立新的用人制度,急需培养大批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确定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规范。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与教书育人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总和,体现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  相似文献   

20.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支持,是学校德育变革成效不彰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是学生道德发展最真实的场域,是一切学校德育变革的逻辑前提。社会发展的道德需求与道德期待是学校德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撑。学校德育变革必须置身并充分考量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资源之于学生道德发展及学校德育的深刻影响,深入理解并认真对待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变革的时代要求与动力支撑,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支持路径,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社会生活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滋养,从其赖以依存的社会系统中寻找资源、方案、路径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