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大都避免了性格的单一化倾向,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力求同中求异,各显千秋。高中教材选用的《阿Q正传》和《祝福》里的两个人物赵太爷与鲁四老爷的塑造就是如此。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人物时,应该把握这一特点以免误解了鲁迅先生创作他们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鲁迅笔下的一个鞭挞对象,这一点任何有关《祝福》的论述、认识都是相同的。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这个分析确实是不少参考书所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祝福》中 ,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主人公之外 ,文中还刻画了一位和祥林嫂同样重要的人物———“我”。跟祥林嫂比起来 ,由于“我”这个人物形象缺乏祥林嫂的悲剧震撼力 ,所以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 ,在《祝福》中 ,除祥林嫂之外 ,“我”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 ,《祝福》中的“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视角 ,更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与传统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文章一开始 ,就让“我”与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鲁四老爷进行思想交锋。鲁四老爷的思想腐朽陈旧 ,对社会革命极端仇视。因此 ,…  相似文献   

4.
鲁四老爷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长期以来高中教参及一些作品分析资料都把他定性为“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反动的封建余孽,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刽子手之一。”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及对作品的细读深思,认为这样给鲁四老爷定性,是不公  相似文献   

5.
“能由说话看出人来”,这不仅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水浒传》的赞誉,同时也是先生自己在语言上刻意求工的准则。有人曾“设想”,倘若将“质朴狡猾的阿Q”“忠厚老实的闰土”“细脚伶仃的杨二嫂”“丧夫失子的祥林嫂”“语颇错杂无伦次的‘狂人’”“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虚伪冷酷的鲁四老爷”“杀人不眨眼的康大叔”等人物邀到一起开个“座谈会”,无需他人介绍或自报家门,闻者就会准确无误地辨出每个人来。他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于眼前,强烈地感染每一个人。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会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饱含同情的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祥林嫂极其不幸的命运遭际,生动有力地控诉了社会制度的罪恶。为塑造好祥林嫂的形象,令人信服地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先生着力描绘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着力勾画了“我”、“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柳妈”等众多人物,这些人,或见证、或制造、或参与、或催生了祥林嫂的悲剧。在这些人中,卫老婆子是一个特别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节小说类文本专题复习研讨课上,为了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举了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的例子。在对鲁四老爷的书房布置进行分析,得出鲁四老爷顽固、守旧。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之后,又出现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追问:“还能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约两分钟后。一学生回答:“鲁四老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呢?”教师再问。“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8.
阿Q的姓,不用说,自然是“赵”了,虽然他没有姓成。然而,要是问一句: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让阿Q姓赵而不让他姓别的,而且又让他姓不成呢? 读读《呐喊》《徬徨》两本集子,很有趣。里面有不少人物都姓“赵”。《阿Q正传》中的那个未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赵太爷和他的“真正的本家”赵司晨、赵白眼:《狂人日记》中的那个“青面獠牙”的赵贵翁,还有一条狗也是“赵家的”,《风波》中那个又矮又胖的地方一霸赵七爷等等。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和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不同国度的两位文学大师笔下的两个艺术典型。通过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发现:两位文学大师是通过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尖锐的嘲讽与深刻的批判,来表达他们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清醒认识和理性思考的。鲁四老爷和别里科夫,这两个人物形象虽然出现在不同国度的文学作品中,但二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所处的社会都不是政治清明、充满生机活力的安康盛世,而是令人窒息、压抑、沉闷的黑暗社会。鲁四老…  相似文献   

10.
李清友 《考试周刊》2014,(29):18-19
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形象系列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具有封建统治者的形象本质,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地主阶级形象,有着浓厚封建意识的顽固者面目,具有精神统治的虚伪本质。鲁迅小说中的地主阶级形象,已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物语言尤为突出。鲁迅先生在“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中,对赵太爷与阿Q和阿Q与假洋鬼子的两段对话描写,算得上是传神之笔,真值得一读。下面是“革命”一章中赵太爷同阿Q的一段对话: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  相似文献   

12.
鲁四老爷的"表里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四老爷是《祝福》的重要人物,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因素。鲁迅先生对这个形象的塑造,着墨不多,仅仅是抓住其“表里不一”的特征进行反讽。作者的这种匠心有着深刻的用意。反讽之一:言与行的表里不一祥林嫂曾两次来鲁家做工。第一次鲁四老爷就“皱了皱眉”,对新寡的祥林嫂生厌,因为祥林嫂不是为丈夫殉节的烈女;第二次鲁四老爷也“照例皱过眉”,并且判定她为“伤风败俗”的罪人。对祥林嫂的两次来做工,鲁四老爷都是不高兴的。在他眼里,祥林嫂已是不干不净的“浊物”,是不吉不祥的“丧门星”,可是,两次他又都接纳了她,接纳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赵太爷为什么认为阿Q不配姓赵?村里的人根据什么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姓”的传统说起。在古代,“姓”是一种徽号。同一个姓,代表着一个血统的强大民族。从字形上分析,“姓”是“女”和“生”构成的合体字,它最初的意思是为某女…  相似文献   

14.
四、赵太爷和假洋鬼子的丑恶形象《阿Q正传》除了成功地创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以外,还紧紧地围绕着辛亥革命时代激烈而复杂的阶级斗争,成功地塑造了赵太爷和假洋鬼子这两个主要的反面人物形象.赵太爷是未庄的一个大恶霸地主,是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人物.在辛亥革命到来之前,他依仗权势,一手遮天,在未庄称王称霸,对农民群众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他家常年雇有长工、短工,驱使人们日夜为之干活,当牛做马,在榨干人们的血汗以后又任意把人一脚踢走.赵太爷不仅是个贪吝无比的“吸血鬼,而且是个骄横跋扈、凶狠暴戾的“土皇帝”.他因为自己姓赵,就不准阿Q姓赵,他“满脸溅朱”地大骂阿Q:  相似文献   

15.
赵芳丽 《现代语文》2007,(1):99-101
对鲁迅名篇《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众所周知,祥林嫂已成为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人物,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也被很多人私,但文中出现的四婶、卫老婆子、庙祝、“我”等人物却往往被人忽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所谓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人物虽小,但作用非同一般,形象也不乏精彩,这让我们在赞叹鲁迅大手笔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的必修教材都有选入。鉴赏小说,一定要鉴赏小说中的人物,《祝福》里的人物,被关注的有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乃至“我”,至于那群没有名姓的鲁镇上的民众,常常被忽略。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说到那壁上挂着一个朱拓的大“寿”字,还特别点明是陈抟老祖写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看新版注释本的《彷徨》,在“陈抟”之下注道:“据《宋史·隐逸列传》载:陈抟是五代时人,擅长诗赋,因科举不中,在五当山和华山修道,传说他活了800岁,有的把他附会为神仙。老祖,即祖师。”其实史书上并没有关于陈抟刻“寿”字石碑的记载,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朱拓“寿”字当然更是虚构的了。鲁迅这样写,意在讽刺鲁四老爷以宋明理学为正统,妄图使  相似文献   

18.
鲁四老爷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反面人物,他顽固、守旧、凶狠、伪善……一切咒语加于他似乎都不过分。但笔近日读了这篇小说之后,深为鲁四老爷感到不平,在我们这个讲究和谐的社会,为鲁四老爷减减刑,已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鲁迅以文学佐证史学,用文学诠释“人学”的代表作首推《阿Q正传》。在这部作品中,他穷形尽相地刻画出了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典型人物“阿Q”的屈辱生活和病态心理,并在这一“典型”中包孕着对人性本能的参透,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智慧的光芒。小说中的阿Q,生活在以赵太爷、钱太爷和假洋鬼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所统治的闭塞的未庄,被奴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对压迫者的“深恶而痛绝”和对革命自发的“神往”;他不断反抗又不断失败,当行动上不能真正实现反抗的目的时又不能从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却总是以幻想的胜利来安慰自…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