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怀俊 《天津教育》2021,(6):118-120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口头语言的训练和书面语言的训练两个方面。口头语言的训练,可以通过说话、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训练,可以通过写日记和作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无论哪一种训练方式,都需要运用字、词、句,准确地表情达意,让人能够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而基础知识的储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语言的组织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刚 《教书育人》2001,(21):20-20
一、重“少”轻“多”。不少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陷入应试教育的讲授法中。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由于缺乏老师用语言开导,单凭学生自主探索实在难以解决很多难题。如此一来,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的机会多,动耳听老师讲话则太少了。该误区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实际上前者的“讲”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后者的“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区别不在于课堂“讲”的多少,而在于“讲”的目的不同。所以,引导性语言、开启智力和思维的语言、提高能力的语言应该多“讲”,…  相似文献   

3.
语言口罗唆是学生作文中的通病。究其原因,一是不知如何做到简洁;二是心里知道,但不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如何做到简洁呢?用三个字概括:多、快、跳。一提到简洁,人们立刻想到“少”,似乎语言越少越简洁,其实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从某方面讲,语言的简洁恰恰在“多...  相似文献   

4.
听说能力是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 ,本文根据外语教学的规律 ,在教学中建立并实施了多听、多说、少讲、少纠错等教育学的方法。通过最佳语言输入多听 ,提供多开口实践机会多讲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而教师则用少讲、少纠错等方式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使学生由完全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学习语言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言教学要求比较具体,它要求“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是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教学不够重视,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着“三多一少”现象。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反复讲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结果学生学不到语言文字,也学不到好思想。二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如讲记叙文,大讲故事情节;讲说明文,大讲科普知识;讲议论文,大讲政治理论。结果学生学不到语言文字,对故事情节、科普知识、政治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语用学顾名思义是一门关于语言使用的学问.语用学实际上是研究在不同的语用语言能力涉及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长期以来,外语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传授语言知识上,教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语言的形式、语法规则、句子结构和词汇.很少考虑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听不懂外国人讲的哪怕是简单的英语,更不用说讲一口流畅而地道的英语了.这种现象在农村和边远尤其普遍.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也加入了世贸组织,对于学生的英语交际的培养也成了受人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显得日益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或只要求学生多听、多说、多看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语用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何自然,1997).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提高这种技能需要长期的语言实践和反复训练.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受,是通过平时读得多、听得多、讲得多和写得多的语言实践训练出来的一种直觉的判断能力.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是记忆量大,克服这一困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培养学生敏锐的英语语感,这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语用学顾名思义是一门关于语言使用的学问.语用学实际上是研究在不同的语用语言能力涉及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长期以来,外语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传授语言知识上,教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语言的形式、语法规则、句子结构和词汇.很少考虑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听不懂外国人讲的哪怕是简单的英语,更不用说讲一口流畅而地道的英语了.这种现象在农村和边远尤其普遍.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也加入了世贸组织,对于学生的英语交际的培养也成了受人关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显得日益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或只要求学生多听、多说、多看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语用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何自然,1997).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以“练”为中心,“练”字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讲练,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能力,真正做到“以学为主”。老师多为学生创造、提供“听”的环境,老师要跟学生多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学习经验、体会等),以正常的语速、生活化的语言来引导、带动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红 《中学教育》2005,(9):37-37
语感是人对语言字直觉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字引起的复杂心理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感性积累基础上,能直接快速把握语言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语言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字。”吕叔湘先生也曾主张:“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语课程标准》也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这体现了对语学习本质规律的尊重。怎样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 :“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进行语感训练要以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为基础 ;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 ,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 ,得到真实的经验 ;应要求学生广泛交流 ,多方运用。通过狠抓这三个环节 ,练就敏锐的语感。一、理解是形成语感的基础语言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载体 ,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要想把握好它 ,首先就得具备对之迅速解码和判断的能力。换言之 ,就是要能准确而快捷地理解语言。理解语言文字除了翻查字、词典以外 ,还要…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讲课是通过语言把教材内容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简捷、明了、生动、形象,而且要有逻辑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一些。一、求精。有些教师上课时从头到尾喋喋不休,可听者如坠五里云雾,茫然不知中心;还有的教师讲课大话、套话多;还有的教师授课时口头禅不断......这些都是课堂语言不"精"的表现。"精"是精炼,讲得少而且讲得好。"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刘思语)。课堂教学语言应精心设计,反复提…  相似文献   

13.
简玉平 《考试周刊》2011,(49):144-146
听是人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新教材对听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加强对听力训练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拟从研究初中学生的听力障碍入手,探讨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即,加强基本功训练;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培养听力中的预测能力;培养良好的听力心理素质。同时指出了听力训练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只听不讲、只听不说、每字必究、边看边听。  相似文献   

14.
眼设计理念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上,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朗读上,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小燕子的进步,学习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事物特征;不论是识字还是朗读,都注重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个设计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眼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许多教师设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语言操练的机会,但基本上局限于对话课,对阅读课中如何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研究.一方面是因为阅读课文篇幅长、语法杂,教师觉得要讲的东西比较多,结果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学生根本没有语言操练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们实在想不出好的法子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语言操练,所以索性不给学生机会,这实则是无奈之举,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教学,对文章的品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语言符号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语文教学要强化文本意识,应摒弃空洞地讲技巧、讲方法、讲情感的做法,把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固化到文本中,让文本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载体。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三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记得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学“弟”字时,为了便于学生识记,随口作了一首儿歌:头戴兔耳帽,身穿弓字衣,一只脚站立,一只脚翘起。我在教学“弟”字时.也试着用这首儿歌助教,效果真的不错:一是学生对字形记得牢,书写规范、正确;二是对字义的理解较透彻。由此,我想,教师在教学生识字时.应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把每一个字讲活、讲透。识字教学无非就是把握“音、形、义”三大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在小学教育中开展语文教学,除了字、词、句、段等的教学以外,更要开展篇的教学,特别是要在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运用、发扬祖国文化的方舟。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上,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朗读上,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小燕子的进步,学习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事物特征;不论是识字还是朗读,都注重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个设计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