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福洪 《职教通讯》2012,(31):79-80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包括教育、教学两个方面,大多数人一般认可的观点是:教学是灌输、教育是养成。其实不然,教育包括教学,教育与教学是一体的,认为"教学是独立于教育之外的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学校教育里,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爱春 《教师》2011,(3):106-106
俗语,就是指人们习惯使用、熟稔于心、随口道来,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包括谚语、民谣、顺口溜、打油诗,也包括人们常挂于口头的较通俗化的古词短诗等。它简单明了,琅琅上口,并包含道理,内藏风趣,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俗语,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以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智力和能力。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前二十年,关于哲学与逻辑的关系,人们有着一种普遍的观点,即人们认为逻辑是由自身发展而来,不是由形而上学发展而来,并且形而上学奠基于逻辑的观点。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一切科学(包括形而上学在内意义上的科学)思想。都利用了思想的一般形式规则。在思想的实行过程中,思想规则的使用是绝对必要的,人们由思想规则的使用对一切科学的必要性,推导出逻辑作为思想规则的科学同样也可适用于一切科学(包括哲学),最终人们得出结论逻辑是所有科学的前提条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的这种观念是一种偏见,对这种偏见的根据进行了驳斥,并且通过对哲学奠基于逻辑的观念的反驳,提出了逻辑应奠基于哲学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历史以两种形式存在着。其一是通过价值观念、心理活动、风俗习惯等无形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及其相应的实践活动之中,对历史起着潜在的而又无所不在的影响;其二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史料。它主要包括:(一)人们以往活动的遗物,如生产、生活遗址,工具以及墓葬等等;(二)人们观察时代事物的结果,如历代会要、笔记等史书;(三)人们对历史反  相似文献   

7.
美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审美形态教育,二是美感教育。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的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  相似文献   

8.
洪梅 《华章》2012,(11)
日语语感是人们对日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日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会形成日语语感,而语感的形成直接影响日语学习成效.可以说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9.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以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智力和能力。智力是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包括诸如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智力和能力虽然有区别,但二者又紧密联系,彼此影响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价值观教育在当代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工作产生于实践活动 ,依赖于正确地把握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客观要求 ,它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关于价值尺度的正确认识。价值意识是实践的主体尺度在人们认识中的反映 ,而科学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居于核心和统摄地位的部分。当代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观教育、科学价值观(包括人生观)教育和人格教育。科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  相似文献   

11.
道德评价的对象、标准及根据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的对象除人们的道德行为外,还应包括人们的道德品质,阶级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历史必然性标准等只适用于“评价道德”,不宜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人们的实践态度、行为手段应与行为动机,行为效果并列成为道德评价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学生有了语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相似文献   

13.
通感是一种不容忽略的写作手法。 所谓通感,就是在文章中借重于文字,把人们的各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彼此加以沟通,从而调动起人们进一步感知事物的积极性,以达到具体、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修辞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修辞言语创造和理解的全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或规则,主要包括切境律、择取律、主体律和美感律,它们贯穿于修辞的全过程。只有遵循这四条规律,才能使修辞有据可依、有理可释、有法可用、有果可求,它们是人们进行修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的哲学进行历史考察,人们就会发现,三维世界观的提出,具有客观的历史根据,客观事物的基本量也完全可以规定为"三"。文章确立了"人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之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包括三维时空观、三维发展观以及三维实践观。文章对"世界为何存在于三维之中"作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它包括"三"是现实世界的本质(普遍),"三"是人类认识的结构(特殊),"三"是社会实践的方法(个别),整个世界乃存在于三维之中。  相似文献   

16.
宗教意识是一个民族对于周遭世界的一种特定的认知方式,因此它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在羌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它除了为人们提供精神世界的庇护外,也影响着人们物质世界的一切生活方式,包括建筑。在羌族建筑中的聚落选址,建筑形式、布局与建构行为无一不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丹妮 《广西教育》2014,(13):94-95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人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时感到"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理性和感性两种。理性包括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感性包括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只有感性和理性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从中学学科的设置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倾向于感性,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则更多地体现出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于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范畴,它们的内涵与作用并不一样。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 (一) 专制主义是一种包括经济、政治、道德、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