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检、答 .本文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总结如下 .   1.审清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的 3种方法( 1)解析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 )综合法是由条件推到问题的结论 ,而分析法是从问题的结论推到条件的思考方法 .对于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一般采用综合法 .( 2 )图示法 (线段示意图 )对于某些题目 ,若借助图形来显示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可一目了然 ,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都可以用线段示意图来表示 .( 3 )列表法列表是解应用题常用的辅助工具 ,把题目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一、几何图形式这类板书线条简练,形式工整,能展示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可根据不同内容选择运用。1线段图式。在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运用线段图表示出两地间的距离,图示出运动的方向性(相向而行、同向而行、背向而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正确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如:2三角形式。这种板书能将概念及知识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过程展示给学生,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例如,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关系可采用以下形式表示:3四边形…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形象的图示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由形象实物、线段图示、形象符号入手,借助直观图示助力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需要借助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让学生会画基本线段图,学会观察图形,分析图形是非常必要的。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不仅形象直观地反映问题的数量关系,符合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许多例题的教学中,教师正是发挥"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直观作用,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其数量关系非常隐蔽,用常规方法 不易求解。如果同学们能灵活地用线段图帮助分析,不仅可以 挖掘出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快速地找到解题的途径。 下面就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正>常规解答行程问题的方法是画线段图,这对同学们的要求较高,即要求能够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但有时同学们思考的过程不是连续的,不一定能够把握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还需要深入分析题目或者在他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有时同学们遇到新颖的题型还是不会分析,容易放弃思考.引入可视技术,能使同学们在观看图形、动画、微视频的情况下掌握行程问题的本质,区分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能够让我们直接挖掘题目的中心思想,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下面,介绍如何利用可视技术辅助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指出:"数学学习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解决问题教学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理解、分析抽象的数量关系.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需在从问题情境到解决问题这个通道上建立一个中介,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而图示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中介和桥梁.图示语言可以是线段图、表格,也可以是几何图形,也可以是等量关系式,图示语言可以用运算符号、图形、字母表示,也可以用方框、箭头等直观的符号来表示.因此图示语言具有形象具体又简单抽象的双重性的特点,它比语言文字更直观,能有效地过滤问题情境中的凌乱的、情节性的、非本质的信息,使得问题情境数学化,凸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解应用题时,有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能很快地看出来。单从文字上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我们借助线段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用图形表示出来,就可以使题目中比较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分析、推理,较快地找出理想的解题途径。这样,不但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从两个方面说明图示法的妙用。第一种,已知全体求部分,用线段图示法。例1.一班有42人,28人参加数学小组,14人参加  相似文献   

9.
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数学教学时,利用代数和几何的双面工具实现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可以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准确掌握数学知识.一、用线形示意图解决行程问题线形示意图通常可以画成直线或环形图,用线段的长或曲线的长来表示某些量,并根据这些线段或曲线的长度关系列出方程.许多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线形图表示。  相似文献   

10.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其数量关系非常隐蔽,用常规方法不易求解.如果同学们能灵活地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不仅可以挖掘出题目中隐蔽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快速地找到解题的途径.下面就列举两例加以说明.例1 A,B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站53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在到  相似文献   

11.
很多代数问题用纯代数知识来解答很繁琐,也很难解决.因此,许多代数问题用几何图示法来解决非常容易,下面列举几例进行探讨.一、线段图示法  相似文献   

12.
画图与转化     
画图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无需多言,我们在教小学生学数学时,经常会提醒他们画图。许多问题原本很棘手,但通过画图就很容易理解。比如,行程问题: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东每分钟走50米,他们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4分钟后两人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米?诸如此类的行程问题,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很容易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地解...  相似文献   

13.
在解答行程问题时,常常需要根据题意用线段图“把题目画出来”。“把题目画出来”,往往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便于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似乎不难,但很多同学在作图时往往产生.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为了避免这些错误,下面我们来谈谈怎样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以及在作图时应注意的问题.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其具体作图步骤如下:(1)选定并作出适当的比例标度;(2)在物体上正确确定力的作用点八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按比例标度表示力的大小;(4)线段末端画上诉头表示力的方向.倒是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木箱,用10…  相似文献   

15.
行程问题,以及类似于行程问题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根据题意,灵活、巧妙地运用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类似的数量关系,并且把这些关系反映到线段或者图形上,通过对线段或者图形的观察、分析来寻求问题的解答,不但可以使问题的解答变得简单,同时,还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例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千米,那么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相…  相似文献   

16.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物理学中常用力的图示法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正确画图时,可按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17.
平面几何中解决多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常常借助于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根据它们对应边、角之间的关系来解得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截长补短”思想是辅助线法的核心思想,可以为构造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创造出重要条件.本文列举三个通过“截长补短”思想讨论多条线段之间数量关系的问题,阐述“截长补短”思想的应用思路,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几何解题技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训练看图示,提问题图示直观、形象,是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辅助手段。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必要图示,让学生观察分析,明确数量关系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问题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某线段图如下: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说出,图中要求什么,有哪些条件,各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条件和问题有何联系,从而找出解题思路。不难看出,要我们求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如果借助线段图或其他图形,把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最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就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明确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很快找出解题的途往。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就是图示法。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线段图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