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有效备课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然而,传统备课往往漠视学生的现实需求,妄图以教师的“经验之水”浇灌学生的“未知之花”.从而导致在选择教学内容、寻觅教学入口时常常“雾失楼台”,迷失了方向。正是在此背景下,新课改提出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理念。呼吁教师真正关注学情,了解学生起点。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有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要使备课真正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吃透文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精美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首先要做就是进行有效备课,只有有效备课,优化备课行为,才能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有效备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一名教师要备好一节课,不但要认真分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要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备课,更要从行动上进行充分而具体的准备: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等。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与传统教材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材,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师要花大量心思琢磨怎么个‘用’。新课程要求更新教学手段,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动手制做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满堂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把这些想法贯穿在备课中,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于是也就确‘了以下几点浅显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只有有效地备课才能使教学有效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等。有效备课是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实现有效备课,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1.有效备课 1.1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 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教师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的内容时,如果仅将其中的内容讲一讲,学生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学习热情,我利用实训时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并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8.
集体备课是现阶段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集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来提高备课的质量,促进教学的效果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集体备课需要在教师的互动交流合作中进行,因此各个教师之间往往能实现相互之间的学习,并通过互动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所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了解。尤其是近年来,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升和教学质量提升都具有良好帮助的集体备课开始为广大的教师所关注,并逐渐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方式。本文将就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进行充分分析,以期能为今后英语集体备课的开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章佩华 《小学生》2010,(5):30-31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备课往往成为了“例行公事”,是应付检查的“苦差事”。笔者对我校3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们没有一个喜欢以往的教学设计形式,只是被一些形式束缚,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我与许多同行一起思索着。有效的备课绝不等于简单的写教案,更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熟读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眭的了。做好隐性备课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备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隐性”备课,即备在教师的心里,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对课文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要有多种策略的体现,要体现“可能性”,而这些就体现在教师的“隐性备课”里,这样“显性的教案”就犹如一篇精美的文章,清澈、晶莹,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的一笔带过,即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杨柳清风”的细腻俊秀。只有这样,“隐陛备课”才能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关注师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使师生拥有一个闪烁灵性,享受快乐的课堂生活。本文以浙教版第十册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将“隐性备课”做细。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的备课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现行的教师备课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量”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抄教案,甚至是补教案。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以“本”为本,权力至上。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  相似文献   

11.
张琦 《四川教育》2001,(11):35-35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做个有心人,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和运用教学中的童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备课时“挖”童趣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教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记住多少组句型,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切实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 的过程,既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把传统的备课时“备”知识,变为备课时“备”学生,尽可能地挖掘一些充满童趣的材料。备课中“挖” 童趣时应…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李波  李家全 《中国教师》2010,(Z1):268-268
<正>备课是一项充满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但不乏共性:如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甚至连教师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都成为备课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教师顺应课改潮流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前准备,而应该是对学生、对教材、对教法的深刻反思。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想做到“有效备课”,应从以上三方面进行重点准备。  相似文献   

15.
孔建兵 《文教资料》2014,(2):169-171,176
备课是教师教学常规中的基本工作,针对原备课格式易使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以“教是为了学,教学生学”为理念,创造性地设计了“分段式模块备课”格式。该备课格式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时间段落的规划、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模块的构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编制等要素。该备课格式特别强调一堂课上要求学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自主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以制约“以教代学”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师逐渐克服备课的粗糙与随意、上课松散和无序等困难,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专注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数学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传统中学数学备课观强调教师个人备课,忽视集体的合作;强调教学的预设,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课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备课要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1精心预设,确保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上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预设”和“生成”便是这交流和碰撞过程中的一对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依相存.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未来教学所做的整体设计和构想;生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精心预设是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堂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因此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首先,精心预设,要求教师把握预设的基本特点,掌握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备课时应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以学论教”成为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模式,这就促使我们要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我们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必须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改进,增强适应性。新的课程环境要求我们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只有勇于开拓、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形成书面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采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要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而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采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相似文献   

20.
一、有效教学的课前准备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传统的备课方式不外乎是对教材的梳理,针对每一课时的具体要求,突破重点难点,实现对知识的落实,学生完全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而当前的新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有学习的主权和学习的尊严,备课应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