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交流的课堂中,会衍生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灵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备课——以预设牵动生成备课是动态延伸的过程,有始无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但强调动态预设并不否认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交流的课堂中,会衍生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灵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备课——以预设牵动生成备课是动态延伸的过程,有始无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但强调动态预设并不否认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会衍生出丰富的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一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堂精彩的课应该是教师备课时对课堂生成的预设和讲课进程中出现的课堂生成的完美结合。所谓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等的预先设计。所谓教学生成,是教学中随  相似文献   

4.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发挥和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战场”。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动态生成有时并不是随机的,它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做一些简单的预设,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5.
合情合理的预设,机制巧妙地处理生成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必要条件.何谓预设?预设即备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景和教学行为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空间.何谓生成?生是一种教学.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生成追求的是本真本色.精彩生成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课堂呈现的是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  相似文献   

6.
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当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生成学生的创新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备课充分预设,引发动态生成生成与教学预设相对应,没有教学预设很难出现动态生成;期待更多精彩的“生成”,就必须在备课时做周详巧妙的教学“预设”。我发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技术娴熟之外,教学预设得完美也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上的"生成",永远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该尽力减少因"预设"不周而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尽力使课堂"生成"多一些意外的惊喜,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吴霞 《天津教育》2013,(18):60-6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衍生出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一经教师的巧妙运用,就会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认为捕捉和善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丰富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新课改派生的崭新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燕英 《海外英语》2012,(24):49-50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一定会衍生出具有动态的鲜活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该文探讨了教师如何结合预设巧妙运用这些动态的教学资源,使一堂传统的课堂动起来,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季克浪 《考试周刊》2007,(50):71-72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对话、交流的特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须有充分的预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接触。教师课前充分备课,经过充分的预设,课堂的教学生成便能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因为动态生成问题的意外性而忽略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殊不知,若引导恰当却可变废为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在教学《论语·颜渊》,我以“诵读法”作为教学实施的一部分,在诵读过程中,却发生了让我措手不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从备课来讲,文本细读是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前提。没有文本细读,也就难以有成功的预设和生成。即使课堂对话中碰出那么一星火花,教师也不会抓住机遇让它燃烧放光。从讲课来看。课堂上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读,仅靠预设完成教学步骤,是很难生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预设"错误",预约精彩生成;预设"问题",预约精彩生成;预设"弹性",预约精彩生成。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本身在课前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深入地挖掘文本,准确地把握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对话,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传播知识的起始准备阶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阶段,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备课越充分,课堂教学就越高效有序,越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越能处理好课堂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根据本人平时的备课经验,认为备课一定要有对话意识。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促成动态生成;教师首先在课前备课中充分预设,体现动态生成;其次在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话,流露动态生成;再次在课堂小结中抓住机遇,凸现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有效备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数学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传统中学数学备课观强调教师个人备课,忽视集体的合作;强调教学的预设,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课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后的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备课要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选择有效策略,优化备课行为.1精心预设,确保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知识、思考、见解和价值取向上多向交流和碰撞的过程.“预设”和“生成”便是这交流和碰撞过程中的一对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依相存.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教材,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未来教学所做的整体设计和构想;生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精心预设是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堂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因此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首先,精心预设,要求教师把握预设的基本特点,掌握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是一个通过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动态生成的过程,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而必然会出现无数的不确定性,它们超越预设,游离于计划之外,成为"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教学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向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概而言之,它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就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源自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会得到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提问,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让教师措手不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前瞻性的准备——预设。而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碰撞后的新火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巧妙地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