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何国香 《考试周刊》2011,(74):53-54
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在诗意氛围中营造课堂诗境.在文本对话中激发课堂诗情.在人文评价中谱写课堂诗意.在自我创作中提升课堂诗趣,最终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  相似文献   

2.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3.
黄芳妮 《中学教学参考》2011,(34):34+104-34,104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当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意、充满灵性时,我们语文教学便走进一个崭新的境界,给孩子们诗意的天空。诗意的课堂就是在想象中创设情境,在诗文整合中产生新的形象,在课堂实践中探求新知,在生活实践中让语文情趣飞扬,从而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诗意的课堂,能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师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的诗意课堂的创设. 一、创设诗情画意的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5.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钱芬 《山东教育》2009,(12):28-29
语文是诗意的,其文笔之优美,情感之真切,意味之浓厚,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创设诗意课堂,让语文的学习回归自然与美丽,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能适时地巧用一首首激情进发、优美含蓄、精练灵动的小诗,会让语文课堂更加充盈诗的灵气与韵味。  相似文献   

7.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语文的本质是诗意,而课堂应该是师生诗意生活的主要场所。怎样将诗意的清泉引到课堂上?怎样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精神世界的“百草园”?我们创设过丰富多彩的“诗意课堂”活动。学生学完散文诗《斗笠》后,我以“缤纷的雨意”为主题举办了诗画(以诗配画或以画配诗)展览,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当奥运的圣火在汉城燃起时,五星红旗下中国奥运健儿闪亮的英姿也同时点亮了我们的目光和诗情。“精彩瞬间,动人心弦”,“光的旋律,火焰的舞蹈,含泪的微笑,带血的欢歌…  相似文献   

9.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鲜花的点缀,荒凉而了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意境界之时。  相似文献   

10.
"诗意"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诗意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要以"诗意"为核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诗意般学习,诗意般生活。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创建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课堂"。主张要关注学生诗意的萌生,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焦静 《学苑教育》2012,(22):29-29
有情有趣的教学,方能彰显语文课堂本色,语文课堂上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和催化剂,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氛围要讲究技巧,要针对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初中语文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审美情境的构建是诗意课堂的基础。通过问题入境,图文入境,音乐入境,想象入境,表演入境等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创造诗一般的审美情境,将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化为"我情我景"。诗意课堂应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情浓放飞诗一般的情感;诗意课堂应是尊重个性解读的,不拘于形激发诗一般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然也是诗意。在语文面前,每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而我们教师,则应该是"种诗"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播下诗意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诗人王家新指出,诗歌教学"要以语文为本位,教出‘语文味’,教出诗歌本身的魅力和美"。也就是说诗歌教学要氤氲着一种诗意。如果没有诗意,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就没有灵魂的升华和投入生活的激情。诗意的课堂一定是充满魅力的课堂,诗意能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  相似文献   

15.
“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迎合迁就,这大概也得要点艺术。”许多教学名师运用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魅力课堂:于漪老师的课,如缓缓流淌的溪水,自然明澈,让人如沐春风;窦桂梅老师充沛的感情如澎湃的潮水,激荡着学生的心灵;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使人流连忘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讲究教学艺术,打造情趣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人情,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才能体会课文内容的“意”与“境”。正所谓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诗意、作者情谊的表现。语文教学要让情感的旋律在课堂中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应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回归学生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18.
“绿色课堂”是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一、“绿色课堂”——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高宇兰 《考试周刊》2012,(46):60-61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诗灌溉出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情感氛围,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