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一书中写道:“盖饵巨鱼者,垂其千钓,而得之在于一筌;捕高鸟者,张其万置,而获之由于一目”。许多著名新闻记者之所以能逮住“高鸟”、“大鱼”,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主题提炼得好。  相似文献   

2.
儿时刚上学,还穿漏裆裤,每星期一也必参加“总理纪念周”,唱《党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所宗所宗,全然不懂。晚放学,排双行,一年级打前,六年级殿后,走上大街都仰脖儿大唱,先唱聂耳的《大路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最后必唱《四万万同胞快起来》,第一句:“同胞们,日本出兵占我东三省,残杀我军民”。这些大家都懂,唱得激昂悲壮。但到处都在唱,并没见“四万万同胞快起来”,更没听说蒋委员长派兵去收复东三省,这咋回事?  相似文献   

3.
得与失     
凡事育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谓“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讲的就是这个个道理。这是正因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所决定的。对待每一事物,都应权衡得失、比较利害关系。很大于失的,取之,失大于得的,弃之。古代亡羊补牢的故事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补牢需要花...  相似文献   

4.
一、雅乐之名 雅乐之名,当源于歌辞"典雅纯正"之意.在<毛诗序>中云"雅者,正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大雅焉".<毛诗说>云:"雅者,正也.雅本鸟名.雅之飞也,必满张斜亚,其翼之大翎,如牙之列而使其身使正.犹歌诗者必咏言摇曳其音使之合律,而后其声始正也.  相似文献   

5.
雀巢的心事     
木伦 《网络传播》2010,(2):96-96
小时候,故乡庭院里的大槐树上有个鸟窝,每年都有几只叫不上名字的鸟在里面栖息,平日里很是热闹。只是它们很少让我睡个囫囵觉,几乎每天都在它们的歌声中被迫醒来。很令人生气。等到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时候,冬天便来了。  相似文献   

6.
日前,张政印由南乐县人武部政工科临时工被破格录用为正式新闻专职干部。这事使周围人纷纷投以惊奇和羡慕的目光。但知情者都感叹!这是张政印用百倍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1985年11月,张政印应征到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服役。由于酷爱写作,他很快被抽调到旅政治部任新闻报道员,为尽快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每月津贴下发后,他除买点必用的牙膏和肥皂外,剩余的钱全买成了业务书。他还为自己定下铁的“规矩”;每天的报纸必读,每天的广播必听,每天分析一篇好稿子,每天至少写一篇成型稿件。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部…  相似文献   

7.
“鹄”被解释为“箭靶的中心”由来已久,但其原因在汉代时已解释不清了。郑玄等提出的三种说法都不正确,其中“鹄”是“(干鸟)鹄”、“乾鹄”即“喜鹊”说,绕了个大弯也没有说清楚。其实“鹄”就是指“鸿鹄”,因为这种鸟飞得高,体积小,不易射中,而古人习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射猎动物,他们便选中画鹄为习射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一切公、私藏书者都十分注意“藏书建设”问题。我们认为,《汉书·河间献王传》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系统、比较全面地论述“藏书建设”的文献。为叙述方便,兹将有关部分摘录于次: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全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为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相似文献   

9.
星期四曾出现了不少信天翁。大副说那种鸟的翅膀如果展开可达12英尺宽。它们的尺寸大得象一只狗,并贴近船尾盘旋不停。被我剥了皮的那只鸟满是脂肪,实在太油腻了。那些鸟刚被捕获并扔到甲板上就被弄得油兮兮的,而且再也不能从甲板上飞起来了。在热带地区经过烘烤后,现在这种凉爽的天气令人心旷神始。然而不久我们将重新遭遇更热的天气。最近船长表现得特别好,几乎都忘记诅咒个不停了。更好的是他变得和气和热心起来。莫特船长与我相处融洽,因为他认识到两个人比一个人要胜出许多,于是他不得不谦让一点。我们的储备物比我所预计的可以…  相似文献   

10.
这一节我们要谈一谈刊物的主编. 一、万鸟主编及其他在我们谈论之前,我先讲一则轶事。有一本杂志,名叫《万象》,创办人聘请了一位主编,希望能把杂志办得生动、活泼,包罗万象,让广大读者都喜欢。这位主编喜欢养鸟,鸟类是他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东西.他认为大家对美丽的鸟儿一定也感兴趣,或者也应该像他一样感兴趣,所以,鸟类随着该主编人主编辑部而进入刊物——封面是珍禽异鸟,文章是鸟的奇闻趣事,不上半年,《万象》杂志便鸟言鸟语,啁啾一片了。结果呢?杂志由《万象》变成《万鸟》,读者渐渐离去.  相似文献   

11.
也许是当兵的缘故吧 ,部队每天都要组织收看《新闻联播》。以后上了军校 ,因为学的是新闻专业 ,学院还特许我们连《焦点访谈》也一起看。从此 ,我便与《新闻联播》结下了不解之缘。渐渐地 ,看《新闻联播》必作记录 ,已养成了习惯 ,每天的头条及重大新闻的标题必定是我专用记录本里的“座上客” ,有空就请出来“聚聚”。我想 ,没准什么时候能用得着。1998年夏季 ,我国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 ,广大军民全力以赴 ,严防死守 ,日夜奋战在抗洪大堤上 ,全国各新闻媒体的记者也纷纷出动 ,奔赴抗洪前线 ,一边抗洪抢险 ,一边采写拍摄 ,以笔头、…  相似文献   

12.
开栏的话     
漫画一词来自漫画鸟。我国南宋学者洪迈(1123—1202)在《容斋随笔》一书中有篇文章说:“瀛莫二州之境,塘泺之上有禽二种。其一类鹄,色正苍而喙长,凝立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缘。其一类骜,奔走水上,唼唼然必尽索乃已,无一息少休。名曰漫画。”漫画即篦鹭(鹭鸶鸟),此文以信天缘(即老等)作对比来颂扬漫画鸟如饥似渴的求索精神。最近,台湾漫画史论家李阐先生同我研讨,他在《钦定四库全书》中查证出,在洪迈之先,北宋书画家晁以道(1058—1129)就有诗跋云:“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咀画水求鱼,有信天缘者,常开口待鱼。”由此可证漫画鸟在古代美名盛传,引得一些大手笔抒发情怀。后来少为人知,它却飞到扶桑之岛。  相似文献   

13.
每天必看的报纸: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余姚日报、解放日报、经济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 每天必看的新闻网站:新华网、人民网、浙江在线、中国宁波网、余姚新闻网、腾讯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  相似文献   

14.
见利忘危     
见利忘危,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危险。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山木》。一天,庄子在栗园里游玩,一会儿,有只怪异的鹊鸟从南方飞过来,这只鸟翅膀极大,长七尺,圆睁的大眼,直径有一寸,鸟飞得很低很低,从庄子前面飞过时翅膀还触到他的额头,最后鹊鸟飞落在栗树林中。庄子看到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乃南宋著名之目录学家,所著《直斋书录解题》(以下简称《解题》)一书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齐名,同被视为有宋一代目录学著作之双璧,故历受后人推重;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誉之不绝口,以为"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  相似文献   

16.
陈鑫钊  朱庆平  陈华荣 《新闻实践》2008,(12):32-32,33,34
每天必看的报纸: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绍兴日报、青年时报、钱江晚报、绍兴晚报等。每天必看的新闻网站:新华网、浙江在线、新浪网、凤凰网等。经常浏览的报纸杂志:新京报、杂文报、市场导报、南方周末、今日浙江、求是、新闻实践等。  相似文献   

17.
陈振孙以目录学成就蜚声于时及有称于后世,所撰《直斋书录解题》一书,尤为《四库全书总目》所推誉,《总目》以为"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诚属知言。年前余撰有《陈振孙之生平及其著述研究》一书,该书第一章第一节即曾就《总目》也所论,并参证清人卢文弨及张宗泰二家之说,以探讨振孙于宋代目录学史上之地位。该节之结语曰:"考卢、张二氏所推誉直斋与《解题》者,宗旨与《四库全书总  相似文献   

18.
的丰碑”和“历史上的今天”每天是必有图片的,即使没有,图片库也会预告;领导人的照片和标有“图文互动”标志的图片也几乎都是有稿子;其他先进典型和各种政治、文化、民俗庆典,也多是有图文都有的。  相似文献   

19.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岛屿上的鸟类。由于岛上没有天敌侵袭,渡渡鸟放弃了飞翔,翅膀逐渐退化,变得又短又小,再也没有飞翔的功能;同时由于贪吃,岛上的野果又多,它就长出了一根长脖子和一只大嘴巴,每天不停地吞食野果,体内堆  相似文献   

20.
谈谈新闻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即文化。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在报道新闻,同时每天都在传播文化。因此,在当今时代,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新闻工作者要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做得很出色,我以为尤其应当具有一种"文化自觉",尤其应当把这种"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