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文化自觉是课程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从工具自觉到主体地位,从泛科学理性自觉到科学理性,从一般属性自觉到理论建构,从二律背反自觉到必要张力,从隐性表现自觉到显性管理,从价值导引自觉到质性评价,以实现课程文化自觉的建构。课程文化创新是课程文化自觉的落实和实现。课程文化创新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课程文化自觉的"‘微'生长",既指课程文化自觉的"微课程"生长方式,也隐含在微观领域内草根性生长的意蕴。课程文化自觉是人对课程的本质、功能、规律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认识理性和践行追求,这种理性和追求表现在课程对师生性向自觉、生命自觉、人文自觉和教师课程主体自觉的催生。思想政治微课程所隐含的意向结构、期待结构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课程开发共同体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其成为课程文化自觉的微型生长场域。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课程文化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课程文化,具有较强的原始性、惰怠性和保守性,是一种散漫、消极、被动的课程文化,具有明显的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的缺失、主体意识的缺场、批判精神的缺位、系统观念的缺乏以及超越品质的缺席。走向自觉是课程文化建设的应然路向,在这一转向中,教育科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是通向课程文化自觉的有效路径,其主要策略有:在深度阅读中增强课程文化的主体意识;在精准教研中培育课程文化的积极理性;在鲜活实践中促进课程文化的本土生成;在理性表达中形成课程文化的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目标,是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借鉴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通过提升本土文化认同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形成文化反思和体验文化创新等途径实现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要真正走向课程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批判的关系,走基于本土化的自主创新之路。课程文化自觉有三条基本途径:传统课程文化寻根,国际课程文化理解,本土课程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7.
课程文化自觉,是当前课程文化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热词,也是一个基本概念。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厘定、深化。课程文化自觉,不是课程理论的自觉,而是人的自觉、人生的自觉。课程文化自觉,包括三个方面:师生的生命自觉、师生的人文自觉以及师生的性向自觉。师生要完整实现课程文化自觉,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基于专注与统一,增强课程文化自觉的内力;既要旁通又要贯通,搭建课程文化自觉的通衢;圆成慧力,是课程文化自觉的鹄的。  相似文献   

8.
远程教育课程文化是对课程的意义、价值、使命、地位、作用的揭示和体现,反映了课程主体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和文化理念.远程教育课程目标文化、内容文化、实施文化是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三种主要形态,其根本特征为开放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技术性.构建远程教育课程文化,首先要树立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理性自觉,确立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主导价值;其次在构建的策略和途径上,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课程体系的平台上渗透课程文化,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和运作模式,要提高教师在课程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德如 《河南教育》2007,(10):20-20
"课程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课程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今课程研究之必然.  相似文献   

10.
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何课程理性的合理运用是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的 ,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 ,它必须具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因为 ,课程过程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价值赋予 ,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对“泛科学理性”语境的批判 ,其主要任务是对被指称的普遍性的挑战。我们需要对不同课程理性背后的文化处境有更深入与广泛的理解、研究和对话 ,从而逐步形成一种日益成熟的自省能力机制和具有文化自我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仍然是技术理性主导下的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且这种改革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表现出比较强大的行政权力和监控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文化价值不断被发现,并被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作为文化的工具存在的特征更为明显,还原其文化主体性地位,建构自己特有的课程文化,才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些很好的思想,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核心问题是理性精神的缺失。从理性与人类发展、民族文化、当代社会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理性应当是素质教育的主题,并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改革应当高扬理性精神。语文课程改革缺失理性,主要有文化传统特点、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不够、认知结构上的简单化分析、对理性与创新的关系存有误解、简单照搬后现代主义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正确确立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课程的文化属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建设也要体现"文化自觉"的精神,幼儿园课程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同时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变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课程变革之基础.课程文化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中的文化"、"课程的文化"与"变革文化",此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上的内在要求是形成一种"合作探究文化".传统的、控制的课程文化与新兴的、民主的课程文化间的冲突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前者与应试教育体系相适应,后者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文化冲突的过程即是一种文化适应、超越和创生的过程.只要坚持合作、探究的变革文化,民主的课程文化定会在我国课程领域诞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倪娟  李广洲 《教育学报》2006,2(1):54-61
通过追溯中西文化演变,分析传统“理性”文化之别,阐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理科教育的负面影响;回顾近代理科教育的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结合理科“文化”舞台分析当前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理科的人文化传统教学造成了以非理性方式记忆“科学”,使理科教育目标背离了科学的本质诉求。针对传统文化中精确、求真、独立性和批判性等理性思维不足的缺陷,提出理科课程改革中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特点的理科教材观、知识价值观、学生的科学观、教师科学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等的具体办法,给予“理解科学”的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教育传承文化、发展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了课程改革之基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深化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其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必须从文化的视野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营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注重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配套,塑造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教师文化建设,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主义文化传统广泛而强大的渗透力,造成课改举措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改革偏差等实践困境。文章指出,课改的成功实施需要一种理性文化精神。然而,文化转型中的理性启蒙却非常困难,需要从推广教学变革的行动研究、区分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研究管理、建立新的教学奖惩制度等方面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