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晓琼 《今传媒》2012,(4):123-124
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家民营出版发行机构,虽然其真正出版编辑中小学教科书始于1924年,但一举成功,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由于世界书局进军教科书出版领域,结束了商务、中华两家垄断的局面,形成了三家激烈的竞争的态势,促使教科书质量显著提升,售价比较低廉,带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书局为我国教科书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出版业兴起于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商务印书馆初为一家印刷工厂,其能“做大做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半个多世纪来一直称雄于出版界,应归功于教科书的出版。商务印书馆董事陈叔通在《回忆商务印书馆》中说:“商务发财主要是靠教科书。”1904年,由张元济组织编制的《最新教科书》陆续出版,成为清末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一、此书既出,其它书局之儿童读本,即渐渐不复流行。二、在白话教科书未提供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对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整理了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体育出版方面的巨大贡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体育出版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也客观地见证了在近代体育出版中,大众传媒的传播理念、形式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丁伟 《东南传播》2016,(4):116-125
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文科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出版文化史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个案学术研究价值。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通过长达31年的办学生涯,不仅为商务印书馆成功开辟了一条书刊促销活动的新途径,而且还开拓出了一种出版"隐形"教科书的新业务,这种发行数量巨大的"隐形"教科书为商务印书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使商务印书馆获利颇丰,有力促进了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的发展。探讨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如何推动近代商务出版事业的发展这一历史事件对当今出版机构从事多元化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琳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12,20(2):22-25
对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的出版背景、出版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大学丛书》出版的历史意义在于开辟我国成功出版本土化大学教材的先河,促进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学术的独立,确立大学教科书成为图书出版专门类别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张雪峰 《图书与情报》2005,(2):71-73,78
晚清教科书出版活动前后分为教会教科书和国人自编教科书两个阶段。前者开启了教科书出版的近代化进程。后者使这—进程趋于完善。晚清新式教科书的出版。不仅推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促使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7.
要深入了解清末民初的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与社会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就要从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需要入手。  相似文献   

8.
清朝末年一些仁人志士开始注重教育的发展,特别注重国民教育的发展,这为我国近现代教科书的出版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上海世界书局自1924年出版教科书以后,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显著增长,最终与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成为了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业的三大巨头,究其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教科书出版市场占有一定地位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与它的一些出版发行策略有着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谈到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一代出版巨擘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是无法绕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其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版界的老大.为了保护中华古籍,将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张元济可说是呕心沥血,无论遇到何种人生窘境,张元济都做到了铮铮铁骨,一身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0.
傅金柱 《图书馆论坛》2002,22(4):119-119,101
张元济 (186 7- 195 9) ,字筱斋 ,号菊生 ,浙江海盐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 ,为近代有魄力、有远见的出版家 ,对我国近代文化史、出版史、学术史有过卓越贡献。他学贯中西 ,主政商务印书馆期间 ,编辑我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 ,编印《汉译世界名著》和《自然科学小丛书》 ,创办东方图书馆和涵芬楼 ,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张元济为辑印古籍 ,遍求善本、遗书 ,东渡扶桑 ,以抢救我国传统文化遗产 ,在近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近代以降 ,中国古典文献大量流散…  相似文献   

11.
成果娜 《新闻世界》2014,(12):127-128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杰出出版家,有“中国出版第一人”之称。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义利兼顾、开明务实的出版思想经营馆务,将商务印书馆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印刷所发展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兼具出版、印刷、发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中国出版业应积极从张元济的出版思想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田颂云 《出版科学》2009,17(5):100-102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的重镇,一向以辞书出版闻名.近代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对我国当代辞书出版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仗群才的团队精神、严谨的质量意识和灵活的经营策略.这种辞书出版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需要每一位辞书出版工作者坚守.  相似文献   

13.
孙毓修先生是商务印书馆早年的一位高级编辑,版本目录学家、古籍整理学者和著名的藏书家.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协助张元济创办涵芬楼,主持涵芬楼古籍的鉴定和整理工作,并写出<图书馆>一文,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肖超 《现代出版》2015,(2):70-72
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数量并不多,译者较为分散,但是翻译质量较高,且这些译著多作为教科书使用,这成为商务印书馆地理学翻译出版的一大特色。晚清时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的出版,不仅为民国时期地理学翻译出版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地理学学科以及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1912年中华书局的成立,改变了当时商务印书馆垄断教科书市场的出版格局,中华书局的崛起,固然得益于时代给予的机遇,创办的才智及努力等人为方面的因素亦不可忽视,它是近代出版史上教育变革带来出版商机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6.
谢毓洁 《编辑之友》2010,(6):105-109
科举时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科书.书院或私塾学生使用的课本,只能称为蒙学读本.从传统蒙学读本向近代教科书转变的过程发生在晚清.晚清西学东渐,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教会学校开始使用新式教科书,90年代中后期,国人开始自编新式教科书的事业.从教会教科书,到国人自编的新式教科书,这是新式教科书的起步期.20世纪初,新学制开始建立,为了满足新学堂的大量需求,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诞生了.在规模的健全和编辑的规范性上,最新教科书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1902年,无锡人廉泉、俞复、丁宝书等人,在上海合股创办文明书局。在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前,文明书局是近代中国出版新式教科书最多的出版机构。"文明书局向以玻璃版、金属版、石版精印之旧拓碑、名人真迹负盛名。"①民国初年,文明书局因经营困难而盘给中华书局,"存货、生财、房地产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的标志——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今年适逢其百年馆庆。商务的创立,可以看成是我国文化出版事业进入近代的有实质性的一大步,因此它一百周年的意义,远远越出了商务自身。许多年来,常有人说商务是靠教科书起家的。此话不假。本世纪初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为商务教科书出版事业,乃至全公司三十年兴旺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在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前,通过兴办新学、培养英才逐步完善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同时也看到出版对于普及教育的巨大作用。1902年加盟商务印书馆后,他带领商务印书馆一路迎风破浪,17年间使得商务的资本增长了499倍,从一个小小的印刷工场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出版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奇迹。入主商务伊始,张元济便为商务印书馆确立  相似文献   

20.
龚玲芬  叶峰 《出版广角》2016,(12):83-85
商务印书馆作为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民营出版社,对近代英语教材出版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成功的秘诀在于顺应了社会潮流,注重创新,以质取胜等,这种经验对今天外语教材的出版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