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继2006年中小学校第四次工资改革后,我国中小学校又一次工资制度的改革,是我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也是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自2009年1月实施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倍受争议。目前有关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研究主要涉及绩效工资制度的研究、教师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政策实施的问题和效果、绩效工资满意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薪酬管理模型设计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能有效发挥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学校从传统人事管理向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奖励性绩效工资设计以效率、公平、合法为目标,以战略驱动、有效激励、内部公平为原则,以计划沟通、多层激励、合理级差、多样奖励为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正深入开展,并成为奥巴马政府颁布的"竞争卓越"政策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争议,以及"竞争卓越"政策中绩效工资制度的规定,包括绩效考核的标准、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详细介绍了美国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情况。以期为我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入手,以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对我国公立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探索出实施绩效工资对我国公立高校教师的影响,为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更好地推动高校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高职教师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满意度较低的现状,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分析了构建绩效工资制度的理论基础,阐释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历程,确认我国高职教师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绩效考核的可靠性、绩效工资的公正性与激励性以及对基础工资的依赖性等方面。国内外高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均在争议中实施,表现出高职院校绩效工资分配权逐步加大、高职教师职务终身制度逐步打破、教师薪酬管理趋向以人为本、教师绩效考核趋向科学严谨、绩效工资改革满意度逐步提升等。  相似文献   

6.
毕妍 《上海教育科研》2012,(3):47-49,60
实施绩效工资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及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美国近年来绩效工资改革的成功典范——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教师专业薪酬制度的设计理念、实施方案和成功的原因,探讨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推行绩效工资是世界许多国家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提供有效的激励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目的.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国外基础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内涵和主要模式,绩效工资改革中对评估标准、教师激励、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外部支持等问题产生的各种争议,以期对我国正在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所谓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学校根据教师工作的优劣,将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的一种激励性分配机制。到2010年初,我国所有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由于学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如何评价教师工作将成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从各地已推行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要确保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成功,学校应当引导教师树立六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全面描述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历史、发展趋势、争议焦点、未来前景及其改革基础,对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澳等国纷纷改革传统上以年资和学历为基础的单一工资制度,推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希望通过重构教师薪酬结构,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公立教育质量的目标。在绩效工资政策实施中,各国政府提供充分的经费来源,且多采用财政激励手段吸引学校自愿参与绩效工资计划;在绩效考核中,通常采用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学生成就测验代表)相结合的奖励模式;奖励通常面向"高需求"地区,实施教师团体奖赏制度而不是鼓励个人竞争。但是,由于公立教育部门和教师专业人员的特质,绩效工资制引入公立教育机构还面临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1.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得出以下4个方面结论: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办学条件和教师质量等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父母参与、父母教育期望等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三,对于小学平均学业成绩而言,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对于初中平均学业成绩而言,则是来自学校的相关投入更为重要。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生产效率的5点建议:一是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二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义务教育事业;三是通过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本教研合作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四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家庭教育的制度规范,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督促父母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生产过程;五是学校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养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行绩效工资是美国近来教师教育改革一系列重要举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工资和奖励制度的改革,形成与美国近年来注重质量和效率优先的教育改革政策相匹配的扶优罚劣的教学激励机制。这既是美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教师管理机制的一次大胆变革。本文旨在先通过案例的分析,寻找绩效工资争议的核心问题,然后通过对于教师工资本身的特殊性,美国教师工资制度的发展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本身,来谈下我对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The theme of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social jus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 raises questions about not only the broad economic and cultural shifts which now frame education (what types of exclusions and unfairnesses are being created?), and not only about the changing construction of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 in the reshape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at is social justice?). It also raises the very difficult issue of how older research and reform agendas meet, or fail to meet,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today; and the problem of how adequately the (human) subject, subject form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specificity of human subjects is now considered in the reform agendas. 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some of these questions by drawing on a seven-year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now nearing completion, of students going through school. It will argue for the continued utility of this form of more tradi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the types of action-directed and ‘partnership’ research that are commonly seen as the task of ‘teacher education’ now. From this study of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students at school, the paper will point to some continuities and some shifts regarding how winners and losers are being created through schooling today. It will also revisit the old issue for researchers and reformers in education, about who is speaking to whom and with what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One of the recent tributes to the success of Finnish schooling was the PISA 2000 project report. As befits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explanations are primarily pedagogical, referring especially to the excellent teachers and high‐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Without underrating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se stat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of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behind the pedagogical success of the Finnish comprehensiv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t also sheds light on some ironic paradoxes and dilemmas that may be concealed by the success. The focus is on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urveys based on schoo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y really make it possible to understand school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whether they are just part of processes of ‘international spectacle’ and ‘mutual accountability’.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焦点,教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广西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之提出解决措施,力图为相关部门开展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教师教育高层次化发展的今天,五年制师范学校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办学历史悠久,招生制度独特,师范特色鲜明,坚持面向小学。该类学校今后要与时俱进改革发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明确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尽快提升办学层次优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行政推动、社会需求驱动和学校自主选择是影响学校变革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对学校变革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使学校变革能顺利推进,一方面要尽力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和引导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为学校变革创造支持环境;另一方面要从学校自主选择切入,培育推动学校变革的力量。为此,要重点提升校长的教育责任感、事业心、办学理念、开拓精神、改革意志等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I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quality and mortality.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linked the quantity of education to health outcomes, the effect of school quality on health has yet to be examined. I construct synthetic birth cohorts and relat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y attained to their mortality rates. I find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tality–schooling gradients, which depict the return to a year of schooling, and the length of school term and relative teacher wage. For instance,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teacher wage by one standard deviation results in about 1.9 less deaths per 1000 people per extra year of education. My results suggest that one way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is to improve school quality.  相似文献   

19.
徐娟 《世界教育信息》2007,(3):24-26,42
教师伙伴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教师职前教育体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以大学和中小学合作为特征的教师教育模式。文章在分析教师伙伴学校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初中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教育生产函数方法,对我国西部农村初中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学历、教师资格、教师职称、教师教龄以及教育项目专家培训对教育质量有显著正影响;代课教师的教育质量显著低于公办教师的教育质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提高西部农村初中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加强教育项目专家培训的强度,建立代课教师权益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