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研究一个问题涉及到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时,应具有整体意识,将不同的物体组成系统,这样往往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系统:当组成系统的各个物体之间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下面将常见不同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情况归类分析如下:一、连绳模型连绳模型是指由绳将不同的物体连在一起组成的系统.此类问题应认清物体的运动过程,注意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或最低点时速度相同的隐含条件及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1】…  相似文献   

2.
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很方便的解决连体问题,对多个物体组成的连体系统,要注意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这种问题中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并不守恒,所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必须选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注意寻找连接体之间的物理关系,利用ΔEK=-ΔEP的形式列方程解决.一、连绳模型此类问题要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注意物体之间的速  相似文献   

3.
王波 《物理教师》2011,32(3):41-43
通过绳子连接的两个物体的模型在高中物理中比较常见,通过对绳子末端物体速度的分解,容易得到两个物体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中有这样一类习题,要求解绳连体模型中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不少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取得最大速度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同时为零.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物体的加速度一般不会同时为零.  相似文献   

4.
大学普物教学中涉及到的滑链问题一般都是从变质量物体运动方程出发,运用定积分得出滑链下滑速度.笔者认为,若非特意作为例证,滑链问题不必使用变质量物体运动方程就可以得出下滑速度.下面我们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两个常见的滑链问题.  相似文献   

5.
与绳(或杆)相关联的系统机械能问题由于涉及至少2个物体,在判别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物体的速度关系和高度变化关系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历年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通过分类例析,总结求解的策略,帮助同学们轻松突破该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仁余 《新高考》2004,(10):49-51
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很好掌握,而几个物体与地球、弹簧等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问题就比较难了,而且这也一直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类型的问题中,尽管系统内单个的物体机械能并不守恒,但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却是守恒的.现将之归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机械能的变化问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它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 .因此 ,如何处理机械能的变化问题应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大家知道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质量越大 ,动能就越大 .物体的质量越大 ,举得越高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 ,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可见 ,无论哪种形式的机械能变化 ,其实质都是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 .认识到这一点 ,对处理机械能的变化问题有决定意义 ,下面举例说明 .一、判断机械能的大小变化 .其中 ,判断动能的大小要看质量和速度的大小 ;判断…  相似文献   

8.
解答机械能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分析: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特征和机械能是否守恒.同时还需注意临界条件,如当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时,若为轻绳约束,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在最高点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的两大规律,是用能的观点求解物理问题的两个主要思路,但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这两个规律又有不同的用法.下面从3个不同的方面说明.一、从研究对象看出.动能定理运用于单个质点,而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于系统动能定理的适用对象是单个质点,但对于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系统问题,应先隔离物体,再运用动能定理列式,而不能将动能定理对系统直接列式.而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于系统,对于抛体运动实际上是地球与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只不过人们往往把地球省了.  相似文献   

10.
结论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证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碰前的速度分别是v10,v20,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碰撞分离后的速度分别是v1,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11.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具有两个特性:储存性和相对性.了解这两个特性,对机械能的掌握理解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储存性“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能够做功不一定非要做出来,它可以储存在那里。”物体的动能可以储存在它的速度中,如果物体的速度不变,它的动能就不变,它也不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物理课本中,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这样叙述的: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不难得出以下两个推论.推论1 重力做功不改变物体的机械能.推论2 对于单个物体来说,如果物体受到若干个力的作用,物体机械能的改变量就等于除了重力以外其他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以上两个推论在解答问题时非常有用,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3.
刘仁余 《中学理科》2004,(11):17-19
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很好掌握 ,而几个物体与地球、弹簧等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不仅较难 ,而且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这种类型的问题尽管系统内单个的物体机械能并不守恒 ,而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却是守恒的 ,因为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内力 .现归类分析如下 ,以供参考 .一、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例 1】 如图 1所示 ,带有光滑的半径为R的 1 4圆弧轨道的滑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此滑块的质量为M ,一只质量为m的小球由静止从A点释放 ,当小球从滑块最低点B水平飞出时 ,滑块的反冲速度为多大 ?解析 :因为水平面光滑 ,…  相似文献   

14.
<正>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连接体问题中,学生最大的障碍是找不到连接体中两物体的速度关系.其实常见连接体的问题,通常可按二者的速度关系分为三种模型,抓住各自模型的特征,一般问题均可迎刃而解.模型一:如图1特征:两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位移始终相等,因此任何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始终相等.【典例1】一根细绳不可伸长,通过定滑轮,两端系有质量为M和m的小球,且M=2m,开始时用手握住M,使M与离地高度  相似文献   

15.
大学普物教学中涉及到的滑链问题一般都是从变质量物体运动方程出发,运用定积分得出滑链下滑速度。笔者认为,若非特意作为例证,滑链问题不必使用变质量物体运动方程就可以得出下滑速度。下面我们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两个常见的滑链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机械能和内能是初中物理知识中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极容易混淆的概念.因为涉及物质的微观领域,对于习惯了形象思维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和难以理解,现就几个易模糊的问题加以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别和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相关知识.一、"内能、机械能"的定义不同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内能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而机械能是由于整个物体的机械  相似文献   

17.
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不做功或其它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满足上述条体时,系统的机械能并不一定守恒.  相似文献   

18.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安排一般分为3课时.第1课时一般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与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第2课时一般为单个物体的曲线运动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问题,第3课时一般为多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本文以第3课时的教学为例,以期达到学生掌握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比较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的特点,学会在多物体系统,多过程问题中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机械能基础知识思维导图通过对动能、势能的理解,明确功和能的关系、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的转化及转移是高频命题热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或实验探宛题的形式出现.二、机械能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突破1.怎样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根据能的概念,能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而且能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就越多,说明能是物体具有的做功本领,做功是物体具有能的一个表现.所以,一个正在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而一个具有能的物体,它不一定在做功,要注意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静止在高山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能一章的习题中,有一类题涉及到相连物体的速度关系.这类题的特点是:相连的两物体不在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并不相同.但在求解时,需找出它们之间的速度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