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军事记者》2001,(11):13-15
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终端的接受,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关注和实践的亲近。在大力倡导军事新闻改革的今天,改变落后传播观念,做到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为“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9 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和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介进行舆论引导的着力点,也往往是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的最难点。尊重受众的探究心理,抓住“探究点”,并提供尽可能多的与此相吻合的新闻信息,就可能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陈敏南 《记者摇篮》2005,(2):51-5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发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宣传工作逐步摆脱单一的宣传模式.开始注重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新闻的有效传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将新闻传播学规律引入新闻报道,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宣传效果.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受众的接受认知角度.分析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实现有效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耀华 《视听界》2005,(6):50-51
长久以来,电视时政报道容易给人造成文山会海、人头画面、长串名单、套话累牍等印象。与纸媒相比,电视时政报道由于相对缺少故事情节和抓人的视听因素,叙述偏于概念化和抽象化,其传播具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对于电视时政报道来说,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就要不断增强“亲民意识”,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根据电视媒体特点扬长避短,在时政报道方面求取新的突破。近年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在时政报道的创新与改革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一、增强亲民意识,创新会议报道会议报道是时政…  相似文献   

5.
“热点问题的报道与舆论导向的把握”是当前乃至今后新闻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新闻理论研究中急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所谓“热点问题”,是广大受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也往往是领导工作中的难点、群众思想上的疑点。  相似文献   

6.
陈波 《新闻三昧》2006,(7):16-18
新闻学认为,报纸除了有“引导舆论”的宣传功能外,还有“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也就是说,报纸既要以宣传为己任,又要为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何将宣传功能与新闻报道有机融合,不仅是党报当前的重要工作,也需要企业报长期探索。从新闻学和宣传学的角度来看,宣传和新闻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但是,前者是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后者是对客观发生的实事的叙述,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其实,企业报作为企业的“喉舌”,就应该在“扬者传其理”和“受者晓其事”上…  相似文献   

7.
马径  马凓 《东南传播》2016,(6):72-73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是舆论宣传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皮尔斯三元符号传播谈起,认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改革需要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三个层面着手,重视受众核心地位,认真研读电视受众心态新变化,实现传者与受者"两个心灵间的相互沟通"。同时,文章结合厦门广电集团《厦视新闻》"平安和谐在厦门"的四篇系列新闻报道,从选题、立意、表现、互动四个视角提出创新电视时政新闻贴近受众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8.
1时至今日,没有人会相信西方早期传播理论中的“魔弹论”了,即认为新闻传播威力无比,传媒发表的新闻和文章犹如“子弹”,受众犹如“靶子”,“子弹”击向“靶子”,受众就会应声而倒,传播效果直接明显。在今天信息传播高度现代化、全球化的环境中,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面对新闻媒介众多信息的“轰炸”,依然可以从容地进行选择,或重视、或忽视、或接受、或放弃。因此,对传播者来说,了解、重视和满足受众的要求,使新闻传播与受众需求更好地相吻合,就是舆论引导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邱建浩 《东南传播》2022,(11):17-19
电视时政新闻是时政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威化形象深入人心,但电视时政新闻在融时代的受众减少,其传播效果也不够理想。在当前形势下,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融产品,确保电视时政新闻的话语权。本文对电视时政新闻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论述;对融时代下电视时政新闻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融时代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特征,提出:电视时政新闻必须与“融”相结合,通过内容、平台、传播等多方面的创新和整合,不断占据舆论主阵地,引导受众思维,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策划的过程就是对新闻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并以受众为立场,使传播的新闻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塑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新闻要遵循真实性和典型性,在进行策划的时候,要考虑到新闻内容要独具特色,且传播上具有可操作性。本论文针对加强新闻策划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闻策划对营造良好宣传舆论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新闻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新闻网站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传播业界和广大受众的认可。如何发挥网络优势,提高网上舆论引导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浙江省湖州市惟一的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网站——湖州在线,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有优势,通过组织网上专题、举办网上访谈、进行网上直播等形式,做好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打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服务和促进了当地的跨越式发展。一、发挥集纳优势,组织专题宣传,形成“拳头产…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舆论导向中,正面报道中的负效应有时会突出地表现出来,成为总编辑们棘手的新课题。解决好正面报道中的负效应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有利于新闻部门在受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增强舆论宣传的社会效果。 负效应的影响 所谓负效应,就是动机与效果的不一致性,好的动机带来相反的效果。新闻报道中的负效应,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是隐形的。无论是明显的还是隐形的,都不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闻报道中,度把握得不好,时机选择不当,内容空洞无物等因素,都会造成负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正面报道中负效应问题,在各级、各类新闻机构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新闻单位还表现得相当突出。 从受众的角度看,负效应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抵触心理,对新闻机构发布的有关新闻抱着抵触情绪,拒不接受其宣传的内容。二是逆反心理,不是顺着舆论的导向去思考问题,而是从相反的方面去审视新闻内容,得出相反的结论。三是不信任心理,对新闻的真实程度持怀疑态度,用不相信的眼光看待新闻事实。四是消极心理,对所报道的新闻漠不关心,你宣传你的,我行我素。 负效应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新闻舆论威信降低,难以发挥新闻的喉舌作用和耳目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精神的宣传贯彻,给新闻舆论工作注入巨大的动力、活力,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读者普遍反映,我们的新闻比较开放了,新闻宣传更接近群众、接近社会、接近生活了。过去群众中议论最多的话题,改革中的热点、难点,如物价问题、住房问题、改革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很少见诸报端,现在则敢于拿到版面上来直接和读者对话了。特别是十三大的宣传,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尝试,进行了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生动活泼的报道,群众反映很好。这里面有不少新观念、新经验,需要很好地研究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大任务,就是通过具体事物传播,给人以真理性的认识和教育。而评论恰恰就是直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直接向受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新闻文体。也就是说,在新时期里,评论在广播电视中的“旗帜”地位,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增强;不是无关紧要,而是十分重要。前年“六四”风波以后,我们结合新闻改革的实践,冷静思考,认真反思,更加认识到:抓好新闻评论,是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问题的评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周涛 《军事记者》2005,(2):10-11
在信息爆炸乃至泛滥的现代社会.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已成为当今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这里,如何确保中心工作宣传对广大读的“有效传播”,则是重中之重的课题。后备部分管的战线相对比较长.有报有刊。为不断增强国防后备力量宣传尤其是中心工作宣传的贴近性可读性.努力实现新闻“有效传播”的最大化,近几年我们作了三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介是舆论宣传工具。新闻的思想性是“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及其它材料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所体现的思想观点。”①新闻的可读性是“新闻内容与新闻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新闻提供的事实同受众利害有关,有新闻价值,是可读性的支柱。”②只有寓思想性于可读性之中,新闻媒介的舆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新闻网站已经成为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扩大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是受众了解信息的首选媒体,特别是国外受众,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19.
王林  佟健 《军事记者》2005,(9):25-27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将信息以适当的形式传给受众,受众又以一定方式就所接受的信息向传作出反馈,这种传受双方之间持续的互动既是传播活动有序运行的前提,也是传播目的得以实现的保证。作为军队传媒核心构成的军队报纸,如何进一步优化互动功能、增强宣传效果,更加有效地引导军营舆论,在建设信息化军队中发挥新的作用,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导向方面的议论较多,成了我国新闻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对于怎样实现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曾有不少的真知灼见。本文仅就实现新闻舆论正确导向关键在于新闻舆论向导正确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新闻舆论导向是运用新闻手段和宣传手段,依据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影响和组织。新闻工作者是反映、影响和组织社会舆论的主体,而且他始终站在社会舆论的前头,为社会舆论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