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里宾语总是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对象,动作行为或变化是主语发出的,而文言文里有时动词后面跟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变化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即是主语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含有“使他(它)那样”的意思。这就叫做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都是动词的特殊用法,这里我们集中探讨一下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经考察,现代汉语动词本身有使动用法的很少,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而具有使动用法的也不多。 所谓“使动”在古汉语中,就是这种动词放在宾语前面,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因此它的主要特点是动词所表示的那个动作,不是主语施行,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用作使动动词,构成使动句,把这类动词置于宾语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一、不及物动词(自动词)使动句  相似文献   

3.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所谓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本文主要探讨了使动用法的基本类型、翻译方法、本质特征及其与词类活用的联系和表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即在使动句中,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宾语才是动作的施行者。使动用法的句子在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判断使动用法时应注意使动用法与一般动词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动词在句子里,一般充当谓语,表示由主语发出的动作或行为.这种用法,叫动词的普通用法,又叫一般用法.但有时,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所施发的,而是主语促使宾语发出的,这种用法,叫动词的使动用法.由于及物动词的普通用法和使动用法,表现形式完全相同,都是“动词+宾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下面着重谈谈这两个问题。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使动关系 所谓“使动关系”,就是动词不支配宾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关系,可以加“使”字来理解。在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能构成这种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的动词,除使动、意动、为动三种特殊用法外,还有一种对动用法。这种用法,是指动词对宾语所表示的人和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可采用“主语 对 宾语 动词”的形式。一般来说,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常有对动用法。例如: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高中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课本注曰:“快于心,使心里痛快。快,使动用法。” 我认为这样的注释是值得商兑的。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的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而是使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使得动词和宾语的关系跟一般的动宾关系不同,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动词,有时是一般用法,即动作由主语发出,有时却是使动用法,即动作是由主语使宾语发出。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加以分析,才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鸿九宴》)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 例①的“从”是一般用法,是主语“张良”发出的动作,全句译为“张良这时跟随着沛公”;例②的“从”是使  相似文献   

12.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3.
兼语词组和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时,两者句式很相似,容易混淆,应仔细推敲,加以区别。例: 我们请马老师讲一个故事。我看到一个挑山工慢慢走过去。都是主谓句,每句都有两个作谓语的动词,即“请”和“讲”,“看到”和“走”;第一个动词的动作都是由主语发出的,第二个动词的动作都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第一个动词涉及的对象“马老师”和“挑山工”发出的。可是第一例是兼语词、组作谓语,第二例是主谓词组作宾语。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这两种句式。一、兼语词组的第一个动词后面不能停顿,也  相似文献   

14.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自动——使动”双向心态动词,是指存留在现代汉民族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批兼具“自动”、“使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及心理状态的动词.如“怕”、“惊”等。这些词如果出现在“怕人”、“惊人”这类组合格式中时,往往既可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心理上怎么样,又可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心理上怎么样。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某些心态动词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是汉民族语言的一种文化积淀现象,它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一、动词不定式作主语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经常放在句子的最后,而用it作形式主语。谓语通常用单数。如:It’s a pleasure to see you again.对比:动词不定式作主语时,经常表示具体的动作,尤指将来的动作。而动名词作主语时,经常表示一般的情况,指动名词所表达的事情。如:To become an artistis my dream.Exercising is good for your health.二、动词不定式作表语如:Shaking one’s hand is to say“Hello”.三、动词不定式作宾语1.动词want,wish,hope,pretend,decide,promise,agree等后面常接不定式作宾语。如:Shepromisedtoreturninanhour…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中“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一句中的“从”字究竟该如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释之为“带领着”的,也有释之为“随同”的。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此处理解为使动较妥,即“从”在句中作谓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沛公”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间接地使宾语“百余骑”发出的。译文为“第二天一早,沛公使百余骑跟从着自己到鸿门见项羽。”把“从”理解为使动,就突出了一军统帅外出时百骑拥高牙的威势,应该说既符合历史事实,又符合课文原意。关于使动用法的特点,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第377页说得很明白:“当说话人要使宾语所代表  相似文献   

18.
Ⅰ.动词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有名词、形容词、副词特点。它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它也有动词特点。它所表示的动作,在意义上有动作的执行者,称为逻辑主语。动作的承受者称为逻辑宾语。动词不定式的逻辑主语,逻辑宾语由句子中那个成份承担,决定动词不定式的语态形式。主动语态的不定式,它的逻辑主语常常由名词,代词,或者由介词  相似文献   

19.
动词-ing形式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它的句法作用主要有:用作主语;用作表语,表示主语所具有的特征;用作宾语;用作(前置或后置)定语,表示所修饰的名词所做的动作;用作宾语补足语,  相似文献   

20.
黎瑾 《初中生辅导》2016,(15):14-21
一、概念 英语中的时态其实是两个概念:谓语动词的时和态.英语中的“时”比较多,而“态”就不多了.语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语态是表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说动作是由主语完成的;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接受者,即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动作不是由主语而是由其他人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