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亭大鼓历史悠久,自古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一带,富有非常强烈的地方特色。乐亭大鼓经过数代艺人的不断创新与提高,造就了乐亭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我国曲艺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乐亭大鼓的研究来分别介绍其形成与其音乐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东北大鼓是中国曲艺说唱种类之一,流行于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东北地区的说唱艺术。东北大鼓受到了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陶染,在弦子书的基础之上,借鉴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相关姊妹艺术的成熟唱腔和艺术经验,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出逐渐形成的具有北方特色的说唱曲种。从东北大鼓的产生至今,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东北大鼓经历了它的鼎盛与衰微,时代、背景、地域等等因素与东北大鼓的命运息息  相似文献   

3.
西河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河北省最重要的曲艺之一,深受群众喜爱、曾经风靡一时,但现在面临传承和发展危机。郑燕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西河大鼓演员之一,她是西河大鼓第六代、"朱派"第五代、"艳派"的正宗传人,同时也是河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几十年如一日,为西河大鼓的传播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郑燕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实现了市场经济与艺术追求的较好结合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曲艺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体。光州大鼓是以唱腔、说白、敲打、表演相结合的民间曲艺艺术。光州大鼓唱腔可分三种流派,即“南口、北口和花口”,也叫“三张嘴”。南口唱腔旋律性较强,曲调幽柔委婉,很接近当地的山歌、小调。南口唱腔音乐全部为微调式,曲式结构以四句体为主。  相似文献   

5.
乐亭皮影、乐亭大鼓、评剧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在唐山一带有广泛的影响。乐亭皮影集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具有极深的研究价值。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却至今未能扭转。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把皮影艺术引进校园,让民间艺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弘扬民间艺术,使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6.
曲艺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诸多种类,如鼓曲、快慢板、相声滑稽、评书等。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是鼓曲类曲艺艺术的两个分支,它们有共同的发展源头,即木板大鼓,但在唱词、唱腔、板式、伴奏、表演、创作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靖康劫难使得传统影戏流传至冀东地区,至迟在明代万历年间冀东地区的影戏发展至滦州影戏阶段,清代道光年间滦州影戏又发展为乐亭影戏,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性风格。冀东地区的民歌、曲艺、歌舞音乐、器乐都对乐亭影戏音乐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乐亭影戏音乐的地域性风格形成史的研究为新形势下乐亭影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也为民族音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地方性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9.
谈河洛大鼓的艺术风格与其文化生态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大鼓是洛阳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六代艺人将河洛大鼓从草创发展到成熟,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形成并保存了河洛大鼓特有的地方艺术风格,编创积累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受现代化、全球化冲击的今天,河洛大鼓借助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复苏,同时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拓宽了河洛大鼓艺人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赣南东河戏作为民间传统曲艺,面临着社会转型下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如何立足于地方社会来进行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和紧迫的议题。传统东河戏在曲艺资源、组织建设、文化空间、外部环境等方面均有困境,进而文化生态变迁、文化消费转型、文化政策不足均构成当下东河戏保护与发展的瓶颈。研究发现,从"保护性传承"转向以"发展性传承"为主线的公共文化服务逻辑是实现民间传统曲艺复兴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践行赣南乡村社会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之道,是实现东河戏及民间传统曲艺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范畴。受乐亭地方文化珍品皮影艺术的启示,乐亭县乐亭镇三刘庄小学力图把皮影艺术引进校园,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弘扬民间艺术,使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2.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一踏进乐亭,扑面而来的是潮湿而略带咸味的海风,遍野的苹果树上压满了粉红色的果实。正在田间忙着采摘的农民脸上洋溢着欢庆丰收的笑颜。 翻开乐亭800余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里不光是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更因是乐亭大鼓、皮影发源地而彰显灵秀;这里更有着悠久的重教传统,也因此使乐亭成为了鸿儒富商辈出、名流学者云集之地。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它是一个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范畴.受乐亭地方文化珍品皮影艺术的启示,乐亭县乐亭镇三刘庄小学力图把皮影艺术引进校园,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弘扬民间艺术,使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我校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办学目标,形成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基调。正是基于这样的生命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制订了《胜利中路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了"123"艺术教育运行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各项艺术教育活动,形成了"全员普及,打造特色,辐射引领"的艺术教育风格。一、积极引领,让艺术点亮人生我校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主线,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校园内产生支撑点与生长点,并得以延  相似文献   

15.
受皮影艺术的启示,我校力图把皮影艺术引进校园,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弘扬民间艺术,使这一民间艺术后继有人。我们费劲周折从附近村庄聘请到乐亭皮影团退休的老艺人对教师进行培训。于是,从2004年3月皮影艺术校本课程正式在我校实施。皮影艺术校本课程共设五个科目:皮影演唱、皮影操纵、皮影伴奏、皮影雕刻及形象设计、皮影剧本习作。河北省教学评估组的领导及县教育局领导对我们的校本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7.
赵丽侠 《教师》2011,(9):124
乐亭县素有"全国皮影之乡"的美名,乐亭皮影是一种集民间的剪纸、雕刻和民间的舞蹈、音乐、说唱等表现于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实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为了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能够在后辈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开发了《乡土文化——皮影》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8.
张同乐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试论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的燕赵文化渊源》一文中指出,地域文化对李大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乐亭县,大约至1913年他自天津含愤东渡日本留学,24年内,李大钊始终生长在燕赵文化的氛围内。燕赵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特别是乐亭县域文化对李大钊影响极深。乐亭皮影戏是乐亭县一带的著名民间傀儡戏剧艺术,是中国皮影戏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中州大鼓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特征以及发展概况等方面,粗浅地分析该民间传统艺术所具有的人文价值、艺术特色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弘扬地方文化,发挥聋人“眼敏、心灵、手巧、志坚”等特点,2006年把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全面地认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校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培养出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和刻纸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