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但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何推进方面,仍存在不足。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守正创新的发展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课程定位;从一体化的视角统筹推进学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构建;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学校思政课教材建设的“魂”;聚焦关键主体,加快思政课教师队伍提质增量的发展;打好思政课教学的组合拳,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积累的新鲜经验,以“大目标”、“大理念”、“大格局”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加强思政课建设,开启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绩与经验,对于进一步办好思政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的任务要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教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的时代意蕴、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与广大教师群体一道构筑起当代中国的立教之本,直接影响到各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政课教师要在适应时代要求中增强信心、提高素养、注重创新,努力达成"六点要求"、实现"八个相统一"。为实现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创新配套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静 《天津教育》2020,(4):13-14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河中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初步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核心、中学与高校实现五方面融通的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高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成效显著.要针对地方高校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遵循学生主体、师生协同、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制定思政课建设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起抓,做到双管齐下;构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启示。本论文通过艺术院校思政实践课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思政+艺术”的实践教学模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思政课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资源,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新时代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从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践行校训、盘活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借力融媒体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探寻切实可行的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教育,特别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明确了身份定位,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走进新时代,要从师德师风建设、队伍规模、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教学水平、对民办高校思政教教师队伍监督等方面,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研究文化建设经验,在经验总结、实践探索和理论凝练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政课教师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教学,应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引领,增进学生对文化强国建设科学性的认识,推进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刻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中心环节,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内在要求。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主要受到来自社会、网络及实践方面的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浸润学生心灵、创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以拓展路径,借助新媒体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新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从而筑牢“大思政”育人体系工作防护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青少年成长成才、重视思政课建设,并为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了打通思政课的教学"通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持续性,需要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既要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坚持现实意义、基本原则、现实路径,最大限度提升思政课的整体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谢国日 《文教资料》2013,(13):117-118,138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有效融入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学生价值观多样化、十八大精神宣传模式单一化等因素影响了十八大精神有效融入民办高职思政教育,必须探索有效的融入途径,综合运用思政课课堂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平台,使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头脑。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中国历史发展重新定位。这是国家领导人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角度、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核心场所,直接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成果,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课堂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渠道和载体,是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课程的最后一公里,肩负着重要责任与使命。此外,大学生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教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八个相统一”系统地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学生与教材(课程)三大教学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思政课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教与学如何和谐优化发展,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如何构建实践原则与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既是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提升,也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规律的概括与凝练;既丰富了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理论,又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建构思政课话语体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面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出现的多元复杂社会思潮侵占课程阵地、教材话语到教学话语转换存在隔阂、话语解释力建设仍须加强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建构思政课话语体系,不仅要建强思政课网络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提高教材话语到教学话语转换水平,而且要关注思政课话语解释力、吸引力与说服力建设,开创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强调思政课实践性的重要意义,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教师经验不足和学生态度冷漠等现实困境,育人成效不够显著。本研究立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从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进一步探寻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由韩振峰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一书,对推动OBE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启示,然后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成就、演变历程及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改革开放和党的十九大为历史节点,分别研究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情况和思政课的创新成果。第二章以思政教育的主客体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教师队伍建设和时代新人培养实践路径。第三章聚焦思政课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建好高校思政课“大师资”体系,是回应并满足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应有之义。应在多元师资力量有机整合与优质育人资源协同联动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改善与结构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师资规模与师资质量、师资供给与办好思政课新要求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同思政课教师素质养成规律这三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抓实抓牢“大师资”体系建设,以“大而有为”的“大师资”队伍在助力“大思政课”守正创新中担当践行思政育人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